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探讨空芯螺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5例患者应用空芯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术后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 本组25例术后9~12周拍X线片示骨折线消失,骨折愈合.术后随访10~26个月,疗效优18例,良5例,优良率为 92%.结论 小切口空芯螺钉内固定治疗髌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创伤小、固定可靠、理想的手术方法,无手术并发症;可以早期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原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16例RA患者、50例非RA患者及8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GPI抗原表达水平,同时检测类风湿因子(RF).结果 RA患者血清RF和GPI抗原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RA患者和健康人(P<0.05),且GPI抗原阳性表达率高于RF阳性表达率;GPI抗原检测的敏感性(78.4%)和特异性(97.7%)均高于RF(67.2%,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性RA患者GPI抗原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性RA患者(P<0.05);不同的X线分期GPI抗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I抗原检测对RA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与RA的活动性及病程进展相关,可应用于RA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胫骨平台复杂骨折进行胫骨外侧单个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结果: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月,平均10个月。按Rasmussen方法评价,患膝关节功能优12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锁定接骨板治疗SchatzkerⅡ型、Ⅳ型、 Ⅴ型、Ⅵ型胫骨平台复杂骨折能同时将内外髁骨折块牢固固定,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方法,术后能早期进行患膝功能锻炼,并且能成功避免骨折碎块的移位、骨折力线改变及胫骨平台关节面二次塌陷。  相似文献   
14.
丝线缝合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评价丝线缝合固定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1984-2001年采用丝线缝合撕裂的髌前腱膜,两侧髌支持带,关节囊固定法治疗各种类型髌骨骨折254例。结果:随访6个月-15年,骨折全部愈合,优良率达93.8%。结论:丝线缝合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关节功能恢复好,避免二次手术,是一种治疗髌骨骨折的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 1991~ 2 0 0 0年应用撑开互锁式骨外固定技术[1]治疗股骨颈骨折 310例 ,现就有随诊的 2 47例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47例均为外伤性新鲜骨折。其中男91例 ,女 15 6例。年龄 12~ 86岁 ,平均 6 5岁。骨折类型 :头下型 93例 ,经颈型 12 8例 ,基底型 2 6例 ;按Garden分型 :Ⅱ型 31例 ,Ⅲ型 132例 ,Ⅳ型 84例。绝大部分于伤后一周左右手术。1 2 治疗方法 GardenⅡ型患肢作皮肤牵引 ,Ⅲ~Ⅳ型作胫骨结节骨牵引。局麻下患者仰卧位维持患肢皮肤牵引或骨牵引 ,外展 30°,内旋 15°。X线透视复位满意后 …  相似文献   
16.
大龄臀肌筋膜挛缩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龄臀肌筋膜挛缩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大龄臀肌筋膜挛缩症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9例,女14例,年龄15-43岁,病程10-35年。结果:随访时间3月-3年,平均1年8个月。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伴发骨盆倾斜所致下肢假性不等长9例(占39.12%),要后畸形矫正;术前肢体等长,术后出现肢体不等长2例。病变范围均累及臀中肌,臀小肌。结论:大龄臀肌筋膜挛缩症患中,因骨盆倾斜所致肢体假性不等长表现的相对较多,应重视此伴发症的处理。术中注意重点松解臀中肌,臀小肌的挛缩,延误治疗可能会影响骨关节的发育或引起骨关节的继发性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分析骨外固定技术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探讨其适应症与疗效。方法 310例病人接受此手术,对其中247例进行随访分析。年龄12-86岁,平均65岁。其中头下型骨折93例,经颈型128例,基底型26例;按Garden氏分型:Ⅱ型31例,Ⅲ型132例,Ⅳ型84例。结果 骨不连32例,占13%;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5例,占10%;其余均在4-10个月摄X线片示骨折愈合,取出外固定,骨折愈合率87%;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应用骨外固定技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效果可靠。穿针部位及方法选择合适可减少术后钢针松动和膝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是治疗股骨颈骨折可选用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股骨髁部骨折比较常见 ,治疗方法虽多 ,但均比较困难。自 1995 - 2 0 0 0年间共收治股骨髁部骨折4 8例 ,其中T型骨折 2 3例 ,均采用交叉斯氏针加互锁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 3例病人中男 16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38 5岁(18~ 6 4岁 ) ,受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 11例 ,重物砸伤7例 ,高处坠落伤 5例。骨折类型 :髁上伸直型 15例 ,屈曲型 8例 ,均为髁部T型骨折。随访 6个月~3年 2个月 ,平均 19个月。2 治疗方法在连硬外麻或腰麻下经C型臂X线机监视下行穿针外固定术。先在股骨内外髁靠近股骨关节面软骨上方约 1 0~ 1 5…  相似文献   
19.
我们自2005年9月至2008年12月,应用伽玛钉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57~92岁,平均71岁.右侧21例,左侧11例.按Tronzo分型:Ⅲ型17例,Ⅳ型10例,Ⅴ型5例.多数老年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和慢性肺病等老年内科病症的一种或多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制微型多功能可调式锁针外固定器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自2005年7月~2008年12月,采用自制微型多功能可调式锁针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32例。按AO/ASIF分型:A3型9例,C2型7例,C3型16例,其中开放性5例。治疗采用闭合复位加外固定15例,切开复位加外固定17例,植骨1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h~5d,平均3.5d。结果术后随访5~40个月,按照解剖学上的恢复结果,解剖复位8例,功能复位22例,接近功能复位2例。术前尺偏角为-20~10°(平均-10°),掌倾角为-40~0°(平均-12°),术后尺偏角15~25°(平均20°),掌倾角为8~15°(平均12°)。关节功能疗效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12例,良19例,可1例。无针道及伤口感染,无针孔骨折,无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无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自制微型可调式锁针外固定器是治疗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其操作简单,固定可靠,价格低廉,疗效满意,并发症少,为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