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伏邪理论是中医学重要的发病理论,平素病邪潜伏于体内而不外显,往往在外邪引动或某种诱因作用下逾时发作。伏湿具有湿邪的特性,即湿为阴邪,具有阻遏气机、损伤阳气、黏滞缠绵、重浊趋下等致病特点。伏湿为伏邪之一,伏湿之外湿属于中医“六淫邪气”之一,伏湿之内湿属“内生五邪”之一,均具有阻遏气机、损伤阳气、黏滞缠绵、重浊趋下等湿邪致病的特点,当人体正气不足,未能及时祛邪外出,就会导致邪气流连,伏于人体,待时而发,形成“伏邪”,对日后脾胃疾病的发病产生影响。郑关毅教授是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重视伏湿在疾病发病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注重祛除在脾之伏湿,对治疗湿邪导致的脾胃疾病具有独到见解。因地域和生活习惯因素,八闽地区人群易感湿邪,湿邪伏于体内,在正气不足或外湿的引动下发病,出现脾胃不适的症状。文章从八闽地区湿类疾病易发,伏湿困脾、虚则病发,伏湿致病、注重潜伏期,治湿重在健脾等方面进行论述,最后通过赏析经典病案梳理、归纳、总结郑教授关于伏湿导致脾胃疾病的学术思想,旨在为发展中医药事业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62.
辨证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0例福建省管理局屏东幼儿园(350003)郑炜婷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350001)郑关毅我们应用中医辨证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60例中男35例,女25例;6月~1岁19例,~2岁41例,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63.
元通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元通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VD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用元通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29例)予喜得镇,每次2mg,每日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6%)明显优于对照组(72.4%,P<0.01);在智能量表积分、生活自理能力积分、中医症状积分和实验室指标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元通胶囊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4.
在戊巴比妥钠麻醉下,采用双极引导方式记录家兔胃窦部胃电慢波。观察激光针清醒家兔“足三里”穴对胃电活动及切断膈下迷走神经和内脏大、小神经对针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光针后兔胃电波幅呈升高与降低两种变化,以升高为主。而切断兔膈下迷走神经与内脏大、小神经后,光针的效应消失。因而,光针效应的传出可能是通过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实现的。  相似文献   
65.
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66例疗效观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中医科郑关毅黄荣璋肾病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是由多种肾小球疾病引起、临床表现相似的一组症状群。其主要病理改变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受损、通透性增强。本病属中医“水肿”...  相似文献   
66.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等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我科2009.9-2012.9住院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5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中医证型、颈动脉斑块、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等,分析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的内在联系。结果痰瘀互结证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另两组,肝阳上亢证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其余两组。结论临床上,可以通过辩证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型,提早干预血脂,血尿酸等指标。  相似文献   
67.
探讨赤芍801减轻在体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采用线栓模型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缺血后给予赤芍801,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脑缺血周边区的NF-κB活性、COX-2和HSP70的表达量,用ELISA方法测定TNF-α的表达量,用RT-PCR方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TLR-4的转录和蛋白表达。结果显示:赤芍801能抑制脑缺血周边区NF-κB活性,减少COX-2和TNF-α的表达,同时抑制NF-κB的上游TLR-4的转录和蛋白表达,对TLR-4的内源性配体HSP70的蛋白表达也有抑制作用。赤芍801作为一种抗氧化剂,有可能通过抑制脑缺血周边区的NF-κB活性,减少局部的COX-2和TNF-α的表达,达到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目的,同时对NF-κB的上游HSP70和TLR-4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8.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与高血压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