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60岁以上成人发生股骨近端骨折的股骨颈部松质骨CT值。方法:自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回顾性分析行双髋关节CT检查的年龄>60岁的280例研究对象,男85例,女195例;年龄75(66,82)岁;左侧120例,右侧160例。其中136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组,144例无骨折者为对照组。采用GEOptima CT机扫描并分别重建出股骨近端水平位、冠状位和矢状位层面。测量并比较两组股骨颈部松质骨的CT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股骨颈松质骨CT值与股骨颈骨折间的关系。结果:骨折组年龄79(73.3,85.0)岁,无骨折组年龄69.5(64.0,78.8)岁,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区域CT值8.62(-3.62,27.15) HU低于无骨折组34.31(-5.93,71.74) HU(P<0.05)。冠状位平面内骨折组的区域CT值-8.48(-30.96,17.46) HU低于无骨折组40.49(5.55,80.71) HU(P<0.05);矢状位平面内骨折组区域CT值-31.28(-54.91,-5.11) HU低于无骨折组7.74(-20.12,44.54) HU(P<0.05);水平位平面内骨折组区域CT值0.17(-23.13,24.60) HU低于无骨折组46.40(10.42,85.18) HU(P<0.05);骨折组股骨颈部区域CT值低于无骨折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位区域CT值是股骨近端骨折的影响因素,可以写入预测骨折概率的回归方程。结论:在60岁以上成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股骨颈部松质骨CT值呈下降趋势。股骨颈部松质骨CT值越小发生股骨近端骨折的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深部感染一期翻修的临床适应证及操作要点。方法对26例THA术后感染的患者行一期翻修手术,术前及术后使用抗生素,术中彻底清创并一期更换假体,术后持续关节腔灌注冲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3.4个月,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1.3±13.1)分,术后平均(75.5±9.4)分。结论对于THA术后深部感染的治疗,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彻底清创,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重建骨缺损,一期翻修可以获得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1985年6月~1991年6月,我院对9例皮肤撕脱伤患者采用反取皮片回植术进行治疗。男7例,女2例。年龄5~38岁。压面机伤4例,机械伤4例,交通伤1例。全层皮肤撕脱辗挫4例,其中肩至腕部2  相似文献   
14.
Pilon骨折为一胫骨远端关节内的爆裂骨折,比较少见,通常发生于坠落伤、车祸、滑雪事故。高能损伤引起胫骨远端关节面嵌压和胫骨下1/3粉碎性骨折。此类骨折内、外、后踝均受累。但焦点为踝上。Destot 1911年首先报道。在60年代初期以前一直采用保守治疗。自1963年以来,随着骨折治疗概念的更新,AO学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促进了应用外科手段治疗Pilon骨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D打印髋关节旋转中心定位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辅助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郑州市骨科医院关节Ⅰ科采用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6例;年龄为37~65岁,平均51.8岁。运用3D打印髋关节旋转中心定位器辅助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测量臼杯的外展角、前倾角及髋关节旋转中心,记录患者手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O2(患侧)与解剖旋转中心O1(健侧)的符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4例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髋关节旋转中心O2与解剖旋转中心O1的纵坐标分别为(19.36±3.61)、(18.33±3.41)mm,横坐标分别为(39.93±2.97)、(39.99±3.16)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中心符合。术后患侧外展角与髋臼前倾角均在正常范围内:外展39.3°±3.2°,前倾14.6°±1.2°。末次随访时14例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42.3±3.2)分提高至(94.3±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3,P=0.002);优13例,良1例。随访期间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髋臼及股骨假体松动,未见异位骨化形成。结论3D打印髋关节旋转中心定位器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协助髋关节旋转中心的重建,精准植入髋臼假体。  相似文献   
16.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崔大勇,张纯怡,邹士平,秦军侠,芦留斌,李峰林我院自1990年1月以来,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指腹缺损6例。男5例,女1例。年龄17~53岁。均为机械伤。损伤食指5个,中指3个。急诊修复5例,二期修复1例。皮瓣面...  相似文献   
17.
邹士平  宋树春 《中医正骨》2007,19(10):27-27,29
老年人由于机体衰退,各脏器功能处于临界状态,代偿能力有限,又伴有不同的内科疾病,所以高龄髋部骨折后长期卧床容易引起严重并发症并威胁生命,近年来多主张积极的治疗方案。提倡早期功能锻炼及离床活动。自2003~2005年1月,我院先后收治70岁以上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98例,在对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原因及翻修技术。方法2001-05~2005-11对60例采用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翻修术,男42例,女18例;年龄35~71岁,平均54.2岁。翻修原因除1例感染性松动外,其余均为无菌性松动。3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63个月,平均31个月。结果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0.6分升高至术后平均80.4分。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均恢复或保持等长,髋关节疼痛缓解。无1例患者发生感染或髋关节脱位。结论非骨水泥股骨翻修假体能够极大地方便髋关节翻修术,近期X线检查和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配合利伐沙班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将96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围手术期治疗组口服利伐沙班后配合口服桃红四物汤预防性治疗;对照组口服利伐沙班预防性治疗。结果治疗组DVT的发生率为2%,对照组DVT的发生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配合利伐沙班能有效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消除肿胀,改善患者术后高凝、高黏状态,可以更有效降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分期治疗的方法。方法对320例膝关节OA给予中西医治疗。非手术组141例(162膝),手术组179例(196膝)。结果经6个月至5年的随访,非手术组优良率90.8%,手术组优良率92.9%。结论膝关节OA的治疗,要针对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结合中西医两方面的优势,系统化、规范化、合理化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