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国产盐酸洛美沙星治疗124例泌尿系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二个试验中心采用均衡顺序随机开放方法使用国产盐酸洛美沙星片剂与胶囊,以诺氟沙星片剂对照,治疗124例泌尿系感染患者。治愈率和有效率:洛美沙星片剂为80.5%和92.7%;洛美沙星胶囊为76.7%和93%;诺氟沙星为65%和82.5%。片剂和胶囊分别与诺氟沙星比较,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细菌阴转率和清除率:洛美沙星片剂为85%和85%,胶囊为79.1%和77.3%;带氟沙星为71.8%和70.7%。三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洛美沙星发生率为2.3%,诺氟沙星为2.5%,两药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及造血系统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62.
邱泽武 《医学综述》1995,1(8):352-354
环丙氟哌酸(Ciproflexacin,CPFX)是一种与氟哌酸、氟嗪酸和氟啶酸一样,同属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新药。国内外抗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CPFX是已上市的几个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中抗菌作用最强、抗菌谱最广的一个,对大多数致病菌,包括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5~1mg/L[1、2]。国产CPFX为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国内已有多个厂家研制成功,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系统感染的治疗,也都得到满意疗效。随着广泛的临床应用,由本品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本文就其近年来国内外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作一简单综述,以供同…  相似文献   
63.
<正> 近年来,由于对盐酸二氢埃托啡(dihydroetorphine hydrochloride,DHE)的管理不善或使用不当,造成该药滥用,导致DHE依赖者出现。本院近期收治2例超大剂量DHE依赖的患者,实属国内外罕见。现报道如下: 病例1:男,31a。1993年4月始,因家中琐事而失眠,患者于每晚睡前含服DHE20-40μg;连续半月后,患者增量至每晚60-80μg,历时3月。同年7月起DHE用量增至300μg,停药或减量后,患者即感畏寒,腹痛、恶心、呕吐、乏力、打哈欠,有时感  相似文献   
64.
心律平曾作为首选药物在临床上用于预防和治疗室性或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其毒副作用,尤其导致的心律失常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心律平口服负荷量为600~900mg/d,过量服用将会导致严重后果。我科成功地救治1例口服大剂量心律平导致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经及时抢救和精心护理后完全康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5.
目的 绝大多数急性毒鼠强中毒均为进食染毒食物引起,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中毒死亡率高。应从接触史、临床表现、毒物鉴定入手对患者进行诊断。方法 依据中毒程度对47例ATI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了系统性临床研究.就其早期诊断做了详细分析。结果 在47例患者中,重度中毒者34例。其中儿童12例,发生呼吸衰竭4例(33.3%):成人22例。发生呼吸衰竭6(27.3%)例。11例呼衰患者均及时发现并给予相应监护及救治措施,无1例因呼吸衰竭直接致死。结论 对ATI患者进行及时地诊断分级,对不同程度中毒患者,给予不同处理,可及时有效地防治呼吸衰竭,对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1临床资料患者,男,29岁,于2015年1月2日在某净化设备车间多次穿防护服由控制室进入操作间(面积约200 m2)进行开关阀门的操作,期间可见少量白色烟雾,闻及不明显刺激性气味,当时无特殊不适。当日约22∶00于家中突然出现身体发冷,呼吸急促,稍感胸闷、憋气,无恶心、呕吐,未予特殊重视。于1月3日出现不明显原因的发热,体温高达38.3℃,伴咳嗽、咯痰,痰中带血丝,未予特殊处理。当日约18∶00出现呼吸困难,持续发热,伴行走困难,四肢乏力。当晚20∶00至次日00∶00在操作间清洗酸酐反应釜(内含90%磷酸及少量三氟甲磺酸、三氟甲磺酸酐)管路过程中感胸闷、憋气明显,下班后上述症状未见缓解,呈进行性加重。约02∶00被家人送至邯郸市中心医院,给予输液治疗(具体不详)后疗效不佳,为求进一步诊治转至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中毒救治科。查体:体温37.3℃,脉搏99次/min,呼吸52次/min,血压124/76 mmHg。无创指氧饱和度65%。意识清楚、精神差,对答切题。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右颈部皮肤可触及握雪感。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听诊双肺呼吸音弱,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血气分析示( FiO229.0%, T 37.0℃) pH 7.439、PCO238.3 mmHg、PO237.0 mmHg、乳酸( Lac)2.0 mmol/L、剩余碱( BE)1.8 mmol/L、HCO3-25.4 mmol/L。入院诊断:急性重度吸入磷酸气体中毒;Ⅰ型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纵隔气肿。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总结18例急性三氯丙烷(trichloropropane,TCP)中毒病例的临床特点,为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18例急性TCP中毒患者的中毒经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中毒原因及治疗,并将急性TCP中毒患者的外周血微核试验结果与健康检查者(33例)的微核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发病初期中毒患者出现呼吸道症状,其中胸闷13例,咽干、咽痛7例,咳嗽、流涕2例;胃肠道症状明显,其中腹痛18例,恶心、呕吐14例;仅1例患者发生了较明显的肝功能损害,治疗后肝功能指标逐渐恢复正常.18例患者血清中均检出TCP,浓度为39.0~310.0 ng/ml,平均(68.9±-42.1) ng/ml.所有患者均出现典型的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表现,乏力、四肢麻木18例,双下肢远端烧灼痛14例,下肢对称性袜套样分布的痛觉、触觉和音叉震动觉障碍13例,肌力减退7例,膝反射减退4例,跟腱反射减退3例.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显示,18例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8例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18例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均发现了微核,微核发生率为(10.06‰±2.80‰),健康对照组微核发生率为(8.24‰±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道接触TCP中毒后,患者出现呼吸道症状、胃肠道症状及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表现,无明显肝功能损害,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均发现微核.  相似文献   
68.
目前接触有毒物质造成中毒情况日益增多,加上新的化学合成品不断出现,致使新的中毒病种及病例也不断变化,由此而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更是常有发生.面对日益增加的中毒病例及病种,加强中毒救治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配备特效解毒剂、规范中毒治疗方案,已是我国临床中毒学研究需要面对的严峻现实.  相似文献   
69.
百草枯(paraquat,PQ)又名克芜踪,化学名为1,1'-二甲基-4,4'-联吡啶,是一种季胺类高效能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甚广,也是人类急性中毒病死率最高的除草剂,故而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然而对急性PQ中毒治疗尚无统一而有效的方案,很多的治疗也都只是习惯性及传统性的.目前公众较能接受的是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但其治疗效果在各种大规模的临床调查中也结论不一.新近报道了以糖皮质激素联合血必净治疗急性PQ中毒,疗效可观.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