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3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0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邱乾德  相世峰  余捷  林达   《放射学实践》2009,24(6):683-683
病例资料患者,女,27岁。右大腿肿、痛渐渐加重7余年。起初无意中发现右大腿肿胀、轻痛,不影响行走。近3个月加重,不能下地行走,右膝关节不能伸曲,在外院B超、X线、CT诊断为软组织慢性炎症。查体:右大腿前侧明显肿胀,质较软,边界不清,未及明显肿块,皮肤温度稍高,未见静脉曲张,压痛明显,股四头肌萎缩。  相似文献   
32.
透明细胞型原发性肝细胞癌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透明细胞型原发性肝细胞癌是肝细胞癌的一种少见类型,其病理特征与普通肝细胞癌明显不同,细胞内含大量中性糖原或脂肪,相关其影像诊断研究的报道较少[1].笔者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透明细胞型原发性肝细胞癌8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3.
骨膜骨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15岁。左大腿外伤后2个月,而后见大腿下段渐渐增粗,近半个月增粗明显并出现疼痛,皮肤温度升高。查体:左大腿下段软组织明显肿胀,表面静脉曲张,局部温度明显高于对侧。扪及软组织肿块约12cm×13cm,质硬,压痛。手术后病理报告为左股骨下段骨膜型骨肉瘤。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结果:典型病灶7例,CT显示圆形或椭圆形的结节或肿块影,直径10~50mm,其中30mm以下6例,50mm1例;该7例病灶边缘均较规则,无分叶及毛刺;7例中6例病灶密度均匀,1例病灶直径50mm,密度欠均匀,CT值20~43HU;2例病灶可见粗点状钙化;2例加增强扫描,均呈明显均匀强化,CT值增加大于50HU。不典型病灶2例,CT显示病灶中心见结节影,边缘欠规则,周围见斑片影,斑片影边缘较规则,结节影与周围斑片影相连;结节周围见"空气新月征";1例加增强扫描,结节无明显强化。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认真分析影像表现,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35.
邱乾德 《放射学实践》2007,22(5):517-517
病例资料 患者,女,20岁.发现下腹部肿块1年,近4个月来下腹出现突发性疼痛3次,每次出现疼痛休息片刻后可缓解.B超发现下腹部一10.0 cm× 8.0 cm×6.0 cm肿块,质硬、固定、无压痛.其他项目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气管憩室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气管憩室92例CT表现。结果憩室大小0.3~3.5cm,平均约1.2cm,其中2.0cm以上19例。憩室形态不规则53例,类圆形17例,椭圆形14例,小泡状8例;憩室囊腔内呈分房样或蜂窝状改变并见嵴状、皱襞样结构或分隔线改变28例,憩室并发感染并见液平1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气管憩室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延迟强化(LGE)率与心源性猝死(SCD)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45例HCM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两组均行磁共振延迟增强检查,并计算LGE率,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用SCD事件风险评估模型计算HCM患者的5年SCD风险评分,分析LGE率与5年SCD风险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HCM患者LGE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01),并与5年SCD风险评分呈正相关(P0.0001)。结论 HCM患者LGE率与5年SCD风险呈正相关,LGE率可作为评估HCM患者SCD风险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Ⅰ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I型AIP患者的MRI资料,包括T_1加权成像、T_2加权成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病变累及部位、范围、信号及动态强化方式。结果 18例中胰腺弥漫性肿大呈"腊肠状"14例,局限性肿大4例。胰腺病变区T_2WI均呈稍高信号,T_1WI呈稍低信号,T_1WI抑脂序列呈低信号。病变区周围环绕增厚的包膜样结构15例,T_2WI均为低信号,T_1WI呈略低信号9例、等信号6例。MRCP示胆总管胰头段呈"鸟嘴样"11例。18例增强扫描病变区动脉期均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及延时期呈均匀强化。包膜样结构动脉期均无强化,平衡期及延时期强化。18例激素治疗后复查MRI示胰腺外形、信号异常明显好转,胆管狭窄、扩张程度明显减轻。结论Ⅰ型AIP的MRI表现以胰腺弥漫性肿大呈"腊肠状",病变周围环绕增厚的包膜样结构,病变区T_2WI呈稍高信号,T_1WI呈稍低信号,增强呈渐进性延迟强化为特征。其特征对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后肾腺瘤的CT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后肾腺瘤CT影像学表现,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后肾腺瘤的CT影像学特征。结果 8例后肾腺瘤均为女性,年龄为34~65岁。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单发肿块,直径2~6cm,5例其内密度均匀,未见囊变坏死区,3例呈混杂密度,可见囊变坏死区,2例可见斑点状或砂砾样钙化,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轻中度渐进性强化,3例可见假包膜征。结论 后肾腺瘤CT平扫多为等或稍高密度肿块,肿块密度比较均匀,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渐进性强化的特点,可伴有囊变或钙化,具有一定影像学特征,确诊需镜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评价螺旋CT在直肠癌诊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的螺旋CT表现,观察肿瘤的生长方式、大小、密度、强化程度、侵犯周围组织及转移等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螺旋CT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增厚、肠腔狭窄34例;软组织肿块16例,肿块偏心状生长,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表面凹凸不平,并可见溃疡面;17例侵犯浆膜面;增强扫描增厚的肠壁明显强化。螺旋CT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CT显示病灶准确性为98.0%(49/50),显示淋巴结转移符合率为89.7%(26/29),假阳性为10.3%(3/29),假阴性为42.9%(9/21)。结论直肠癌的螺旋CT诊断与手术病理分期有较好的一致性,CT是直肠癌术前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