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21.
目的:探讨腑安汤对术后肠麻痹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9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腑安汤预处理组后常规制作术后肠麻痹模型或行假手术。应用ELISA法测定小肠组织中类胰蛋白酶、组胺含量;光镜下观察经甲苯胺蓝染色的肠系膜肥大细胞计数及脱颗粒情况;利用比色法测定小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检测小鼠肠道内碳末移行率。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肠组织类胰蛋白酶、组胺含量和MPO活性均明显升高(均P<0.01),而腑安汤预处理组小肠组织类胰蛋白酶、组胺含量和MPO活性的升高受到明显抑制,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组肥大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模型组细胞脱颗粒明显,而腑安汤预处理组较弱;术后模型组碳末移行率明显降低(P<0.01),腑安汤预处理组碳末移行率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MPO活性与碳末移行率呈负明显相关(r=-0.885,P<0.01)。结论:腑安汤可减少术后小鼠肠道类胰蛋白酶和组胺的产生,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及其所介导的炎症反应,有预防和减轻术后肠麻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右旋柠烯对胃癌细胞粘附和侵袭能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右旋柠烯对胃癌细胞粘附和侵袭行为的影响。方法用四唑氮蓝比色法检测右旋柠烯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以纤维粘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为对象 ,检测右旋柠烯对胃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粘附作用的影响 ;利用Transwell小室 ,以Matrigel和纤维粘连蛋白构建重组基底膜 ,检测右旋柠烯对胃癌细胞侵袭人工基底膜能力的影响 ;应用Westen blot法检测右旋柠烯对胃癌细胞条件培养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2 (TIMP 2 )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右旋柠烯对胃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并抑制胃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粘附及对重组基底膜的侵袭。右旋柠烯 (0 2 5mmol/L)作用后胃癌细胞培养液上清中TIMP 2表达升高(2 9 5± 0 6 ) ,MMP 2表达下降 (2 9± 0 3)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右旋柠烯对胃癌细胞SGC 790 1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 ,并可能通过下调胃癌细胞MMP 2和上调TIMP 2的表达抑制其粘附和侵袭。  相似文献   
23.
我院自 1998年以来 ,应用金石通治疗各类胆结石 180例 ,取得了较好效果。并进行适应症选择、用药方法、疗效及副作用观察。1 临床观察本组男性 72例 ,女性 10 8例。年龄 2 2~ 91岁 ,平均 4 4岁 ,6 0岁以上者 115例 (6 3 88% )。病人均有胆道感染病史 ,曾在各级医院治疗者 97例(5 3 88% )。病程 1~ 4 9年 ,平均 5年。均根据病史、体征、影像学检查确定诊断。适应症选择胆囊有功能的胆囊结石 ,以单发 1 0cm以下为首选。或胆道手术后证实有残余结石、病情稳定或置有“T管”引流者。2 治疗方法胆管结石者 ,口服金石通 1剂 (水煎 ) ,2次 /…  相似文献   
24.
本文对46例乳癌术后复发或转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CA153和CEA联检可以作为乳癌术后患者随访的血清学检测指标。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1.1对照组32例,全部女性,均为我院体检中心确定的体检合格者,年龄(21~59)岁,无心、肝、肺和肾等重要器官疾病,肝肾功能正常,无吸烟史及良性消化道疾病史,无良性乳腺疾病史。1.1.2疾病组46例,全部女性,年龄(29~57)岁,所有病例均在我院普外科进行手术,后转入肿瘤科进行放化疗治疗,出院后定期来院复诊。这些病例中,浸润性导管癌20例、导管内癌6例、黏液腺癌13例、乳头状癌4例、管状癌3例。…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中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4E,eIF-4E)对特异性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表达和淋巴转移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Westen-blot法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乳腺癌组织中eIF-4E蛋白水平及VEGF-C表达,VEGFR-3抗体免疫染色计数乳腺癌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VD)。结果:34例淋巴结阳性组织中eIF-4E水平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10·11±0·30,5·94±0·23,t=5·37,P<0·01)。VEGF-C在淋巴结阳性组染色强度明显增高(4·20(0·98),同时VEGFR-3阳性淋巴管密度提高(25·28±5·33),与淋巴结阴性组(2·57±0·88,17·40±4·87)比较差异显著(t=2·18,2·41,P<0·05)。相关分析表明,eIF-4E水平与VEGF-C表达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eIF-4E可能通过上调VEGF-C的表达诱导乳腺癌淋巴管的生成,进而调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eIF-4E可作为判定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6.
乳腺癌组织中eIF-4E基因对VEGF-C表达及淋巴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组织中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IF-4E)对特异性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及乳腺癌淋巴转移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Westernblot法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乳腺癌组织中eIF-4E蛋白水平及VEGF-C表达,VEGFR-3抗体免疫染色计数乳腺癌微淋巴管密度(LMVD)。结果:34例淋巴结阳性组织中eIF-4E水平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10.11±0.30和5.94±0.23,t=5.37,P<0.01)。VEGF-C在淋巴结阳性组染色强度明显增高(4.20±0.98),同时VEGFR-3阳性淋巴管密度提高(25.28±5.33),与淋巴结阴性组(2.57±0.88和17.40±4.8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8和2.41,P值均<0.05。相关分析表明,eIF-4E水平与VEGF-C表达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eIF-4E可能通过上调VEGF-C的表达诱导乳腺癌淋巴管的生成,进而调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eIF-4E可作为判定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7.
乳腺癌微转移的CK19和CD44表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和CD4 4mRNA的表达与术后乳腺癌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 ,检测 10 7例乳腺癌患者 (腋窝淋巴结癌转移阳性者 4 5例 ,腋窝淋巴结癌转移阴性者 6 2例 )手术前 2 4h和手术后 12d血中CK19与CD4 4mRNA的表达 ,同时与 35例良性乳腺病患者及 6 0例健康献血员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前 2 4h患者血中CK19和CD4 4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1 8% (34/10 7)和 32 7% (35 /10 7) ,与手术后 12d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χ2 值 :CK19分别为 10 74、2 1 0 4 ;CD4 4分别为 8 70、2 0 18;均P <0 0 5 )。CK19与CD4 4检测血中乳腺癌细胞特异度为 88 7% ,此二项指标联合应用敏感度为 10 0 %。CK19与CD4 4均表达者的 5年生存率为 5 7 80 % (11/19) ,均不表达者的 5年生存率为 90 4 7% (19/2 1)。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4 0 4 ,P <0 0 5 )。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患者血中CK19、CD4 4mRNA的表达 ,可提高诊断乳腺癌微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降低再手术风险及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同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获访3~5年,平均4.1年,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甲状腺包膜有无浸润、淋巴结有无转移以及手术方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20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术后复发1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复发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甲状腺包膜是否被浸润、手术方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手术方式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密切相关。结论肿瘤直径越大、有淋巴结转移和手术切除范用不足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9.
肝癌诊断中多项肿瘤标志物联检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62例肝癌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CA125(CA125)、糖类抗原CA242(CA242)、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CA19—9(CA19-9)等五项指标进行联检,结果显示联检很大程度提高了肝癌的诊断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 VEGF- C反义寡核苷酸 (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 )对人乳腺癌细胞 MDA-MB- 4 35黏附、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 VEGF- C基因编码区为靶点合成反义寡核苷酸 ,脂质体介导转染。 RT-PCR法检测转染后 VEGF- C m RNA表达水平 ;MT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黏附 ;利用 Transwell小室 ,检测乳腺癌细胞侵袭人工基底膜能力 ;Western- blo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中 MMP- 2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及正义序列 (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SODN)转染组比较 ,ASODN组 VEGF- C m RNA水平下调 ,差异有显著性 (t=5 .6 4 ,5 .4 8,P<0 .0 1) ;对胞外基质黏附率明显降低 (χ2 =7.15 ,7.2 9,P<0 .0 5 ) ,穿透重组基底膜数目显著下降 (t=5 .2 9,5 .17,P<0 .0 1) ;细胞裂解液中 MMP- 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 (t=7.36 ,7.4 3,P<0 .0 1)。结论  VEGF- C基因 ASODN脂质体介导转染可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体外实验中的黏附和侵袭能力 ;下调 MMP- 2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