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蠕形螨主要寄生于哺乳动物皮肤毛囊及皮脂腺,寄生于人体的主要有两种: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Simon1842)]和皮脂蠕形螨[Demodex brevis(A-kbulatora1963)],人群侵染率较高,老年人甚至可达80~100%,其中毛囊蠕形螨较为常见。国内近年已有不少省市有了流行学  相似文献   
32.
对346例SLE病人12年间观察中,缓解占61.8%(214例),有效占21.7%(75例),无效2%(6例)死亡占14.5%(51例),故有效率为83.5%。中医药组与中西医结合组的疗效中,均说明中医药对SLE有一定疗效。单独使用中医药以亚急性SLE病人为好。中药的方药中主要采用活血化瘀法与补益药物同时或交替使用,并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33.
慢性荨麻疹(cu)在治疗上甚为困难,我们选择活血化瘀法,采用血府逐瘀汤加附子肉桂各10克,定名桂附血府逐瘀汤。本方适用于大多数cu或人工荨麻疹,取得较好疗效,兹介绍如下:一、cu辨证治疗:(一)活血辛凉透表法:适用于风寒cu患者,方以桂附血府逐瘀汤加荆芥、防风各10克或升麻6克,葛根15克,亦可用于人工荨麻疹。  相似文献   
34.
1983年以来,我们采用中医药治疗红斑皮炎类皮肤病,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于下:一、红斑皮炎类皮肤病的临床表现红斑皮炎类皮肤病,包括红斑性、皮炎性与风团性等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渗出、麋烂或风团等皮损的症状。常见的有药物性皮炎、各类湿疹、各类荨麻疹、玫瑰糠疹、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搔痒症、多形性红斑与痒疹等皮肤病。根据辨证论治的规律,可采用相同的方药进行治疗,故称“红斑皮炎类皮肤病”。  相似文献   
35.
疏肝活血法是皮肤病治疗的有效方法,根据辨证,应用于黄褐斑、痤疮、酒渣、荨麻疹、远心性环状红斑、扁平苔癣、月经疹、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对难治的红斑性狼疮、硬化性萎缩性苔癣、外阴搔痒症、皮肌炎等疾病的治疗疗效满意.1976年我科著《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一书的协定处方有疏肝活血汤及化瘀丸等疏肝活血法的方剂,并经10多年的临床验证,是有效的方剂.  相似文献   
36.
<正> 病例选择本组病例须具备下述三项:(1)皮疹红肿明显,大量的水疱、脓疱及坏死。(2)有剧烈的神经疼痛。(3)全身症状明显,疲乏无力,体温在38℃~39℃左右。临床资料60例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9~25岁6例,26~40岁8例,50~60岁10例,60岁以上36例。皮疹分布:头、面、颈部25例,占41.7%,胸背部12例,占20%,腰背部8例,占13.3%,四肢部位15例,占25%。  相似文献   
37.
在皮肤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目前有一种倾向,即无论中医或西医,均比较注重皮肤病的外在表现,认为皮肤病表现在浅表,治疗只采用外用药就可以了,而往往忽视了内服药的治疗作用。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体会,认为皮肤病的外用药物治疗固然十分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内治法的作用。中医认为皮肤病的发生,往往是机体内部变化在体表的一种反映,是  相似文献   
38.
患者女,15岁.诉上臂、臀部发生条状或小块状皮疹2年余,自觉仅有轻微瘙痒.否认病前有外伤和炎症病史,家族中无同样患者,检查见双上臂伸侧散在黄豆大小的小斑块,暗红色,表面光滑发亮,外形不规则,触之较硬.臀部及大腿外侧皮疹较大,且部分融合成条状或分支状,其走向与皮纹基本一致(彩照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