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78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36篇
预防医学   127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60篇
  1篇
中国医学   105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在1个月内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13例患者,将CT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计收集113例患者的可评价节段910个。64层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73.8%,特异度为97.0%,一致率93.2%,阳性预测值为82.7%,阴性预测值为95.0%,阳性似然比24.4。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具有较高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用于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2.
从胰腺的受累部位探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胰腺炎时胰腺的常见累及部位及病因,初步探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000年2月~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40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累及部位及病因作回顾分析。结果74.0%患者为高脂血症导致的胰腺炎;100%胰腺炎患者胰腺尾部受累,83.8%患者为胰腺尾部或体尾部受累。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以体尾部或头体尾部同时受累为主,胆源性胰腺炎主要以胰腺尾部或体尾部受累为主,两者比较差异显著(X^2=96.1,P〈0.01)。轻症胰腺炎主要为胰腺尾部和/或体尾部受累;重症胰腺炎主要为体尾部或整个胰腺受累。两者在受累部位方面比较具有显著差异(X^2=187.5,P〈0.01)。胆源性胰腺炎主要是轻症胰腺炎,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中重症胰腺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胆源性胰腺炎。两者相比差异显著(X^2=10.9,P〈0.05)。结论胰腺炎的受累部位提示胰腺炎的发生除胰酶激活引起自身消化之外,胰腺微循环障碍造成胰腺实质缺血缺氧亦是重要的发病机制。对于胰腺炎的治疗除了抑制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之外,改善胰腺微循环亦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53.
成功控制SARS的经验与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SARS),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新发传染病,已成为当前全球和我国政府所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大量研究证实,SARS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以严重的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传染性疾病。该病主要通过近距离与明显症状期的病人密切接触(飞沫)传播,传染性强,具有明显的人群聚集性,传染源的流动是引起疾病扩散最主要的原因。SARS的出现,将当前我国公共卫生人员的工作重点从常规疾病的防治转向了突发事件的应急须防上,使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和疾病控制面临新的挑战。我国人口众多,卫生体系薄弱,人口的流动性强,加大  相似文献   
54.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老年住院病人最常见的出院诊断[1]。一般人群中CHF的患病率为1%~2%,<65岁者<1%,65~79岁者>,80岁以上者达10%~20%[2]。NYHAⅢ和Ⅳ级的患者年死亡率高达50%[3]。高血压和心肌梗塞治疗方法的改进能提高该疾患病人的生存率,但最终都将发展为CHF[4]。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病人住院需求多,因而家庭开支和社会服务的投入亦多,70岁以上的患者约花费了国家投在CHF上之卫生服务的70%[5]。1 病因和诱发因素一般来说,老年人和年轻人CHF的病因是相似的,只是前者更倾向于多因。高血压和冠心病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病因,占70%…  相似文献   
55.
赵琦  王静 《陕西医学杂志》1994,23(6):356-357
报道了小儿上感初期ECG出现早搏及T波改变。ECG异常者,其临床症状相对较重,但随上感症状的好转及体温的下降可自行消失。这种持续时间短暂的ECG异常可能是病毒血症所致,并非病毒侵犯心肌引起。  相似文献   
56.
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学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作为高等学校专业群体中相对年轻的护理本科专业,面对21世纪科学技术,尤其是生命科学和技术的日新月异、经济的全球化、教育的国际化、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变革,以及护理科学的独立和不断发展完善[1],对本科护理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就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学的新进展综述如下。1培养目标的定位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正面临越来越深刻的变革和日趋严峻的挑战,教育国际化对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质量观提出了严峻挑战,人才培养标准的国际化必然触及我国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护理本科教育亦不例外…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直肠癌病人术前使用肠内营养(EN)制剂进行肠道准备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78例行择期保肛手术的直肠癌病人,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205例,术前均口服EN制剂(瑞能)进行肠道准备;对照组173例,术前均口服聚乙二醇进行机械性肠道准备(MBP)。观察两组病人术中肠道清洁度,比较术后30 d内吻合口瘘、感染并发症、非感染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的发生率,以及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耐受固体食物时间和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病人术中肠道清洁度均较好,研究组病人术后总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耐受固体食物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和P<0.01)。两组病人的术后吻合口瘘、感染并发症、非感染并发症、手术死亡以及住院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N制剂用于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可获得满意的肠道清洁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8.
赵琦  董菊  曲亚明 《护理学报》2014,(15):51-52
目的探讨不同备皮方法对耳科手术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美观的耳周备皮法满足患者需求。方法选择耳科行手术女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患侧耳周剃除头发备皮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备皮方法,即患侧耳周不剃除头发,按切口设计编发辫,消毒头发及头皮。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皮肤细菌培养结果;备皮时头皮损伤程度;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及术腔感染发生率;患者自我形象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皮肤细菌培养均为无菌生长;两组头皮损伤、切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自我形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腔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耳科术前备皮方法,对耳科手术患者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不影响术前皮肤准备的质量,可降低切口感染率,切口愈合好,无头皮损伤且不剃除头发能满足患者的爱美需求,提高患者自我形象满意度。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分析胰腺癌伴梗阻性黄疸患者胆道感染分离菌及其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胰腺癌伴梗阻性黄疸患者术中胆汁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同时对患者年龄、胆道手术史、黄疸时间、CA199、胰头肿瘤大小、胆道梗阻部位、APACHEⅡ评分等因素与胆道感染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胰腺癌梗阻性黄疸患者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8.5%,其中肠杆菌科等革兰阴性菌占72.4%,对多数抗菌药物敏感;年龄>60岁、既往胆道手术史、胆道梗阻部位和APACHEⅡ评分为5~8分,是上述患者胆道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胰腺癌伴梗阻性黄疸患者胆汁培养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高龄、既往有胆道手术史、胆道下段梗阻以及APACHEⅡ评分≥4分是胆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围手术期护理需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及年龄的关系。方法:对478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及229例非高血压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测得的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高血压病患的24小时血压变异性大于非高血压(P<0.05),高血压病人中靶器官损害的24小时血压变异性大于无损害的(P<0.05);各年龄组间的血压变异性无明显差别。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24小时血压变异性增加,靶器官损害的24小时变异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