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8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32篇 |
内科学 | 12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7篇 |
综合类 | 100篇 |
预防医学 | 13篇 |
药学 | 25篇 |
中国医学 | 11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目的 对分离自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的一株棒状样细菌进行分类学鉴定,探讨其种系发生及生物学地位.方法 利用形态、生理和生化特性等表型性状初步进行细菌鉴定,通过细胞壁化学成分分析、16S rRNA基因测序及基因比对明确其种系来源.结果 分离、培养出革兰染色阳性的棒状样杆菌;生化反应不活泼;细胞壁二氨基酸为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eso-DAP),全细胞糖含阿拉伯糖、半乳糖和甘露糖,化学型为胞壁Ⅳ型.GenBank数据库序列比对显示,该菌株与结核硬脂酸棒状杆菌(C tuberculostearicum)菌株ATCC35692的16S rDNA序列相似度最高,为99.4%(仅存在8个核苷酸差异).结论 从表型性状和种系发生研究可确定该菌株为结核硬脂酸棒状杆菌,本研究与模式株相比亦存在一定差异,初步考虑该分离株可能足该菌种的一个新业型.该菌分离自前列腺液,在国内外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44.
45.
46.
背景检测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的血管活性物质,探讨胸痹通胶囊的药理作用途径.目的为观察胸痹通胶囊对大鼠心肌缺血时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释放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单位潍坊医学院保健科,生理学教研室,免疫与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和潍坊市中医院内科.材料实验于2003-01/2003-06在潍坊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完成.选用清洁级Wistar大鼠30只,鼠龄6~8个月,雌雄不限,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模型治疗组.方法[1]造模前12 h,模型治疗组大鼠灌服胸痹通胶囊(组方云苓、清夏、枳实、橘红、石菖蒲、灸复花、降香、栝蒌、郁金、丹参、太子参、麦冬、远志、炒枣仁等,经加工制成每粒含生药1g的胶囊)1次,剂量2.5 g/kg,溶于4mL生理盐水中灌胃;造模后10 h再重复灌胃1次.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首次给药后1 h,模型对照组和模型治疗组均按10 mg/kg的剂量皮下注射硫酸异丙基肾上腺素,制成大鼠心肌缺血动物模型.[2]按北京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提供试剂盒说明书测定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6-酮-前列腺素F1α和血栓素B2.[3]采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进行组间对照比较.主要观察指标各实验组大鼠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的浓度.结果大鼠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1]血浆血栓素B2,内皮素水平及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正常对照组和模型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q=2.99~9.87,P<0.05~0.01).[2]6-酮-前列腺素F1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正常对照组和模型治疗组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603.3±90.6),(190.0±64.2)ng/L;(560.7±111.1),(174.9±41.4)ng/L;(380 4±705),(114.9±36.4)ng/L,q=3.88~7.64,P<0.05~0.01].结论胸痹痛胶囊可明显抑制心肌缺血时缩血管物质的异常释放,并增加扩血管物质的含量,纠正体内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的失衡.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判定立克菌星在治疗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立克菌星和硫酸妥布霉素治疗呼吸道细菌感染,然后进行两药的临床疗效及对不同致病菌的疗效比较及对致病菌的清除率比较,结果:立克菌星和硫酸妥布霉素有效率分别为82.9%和68.4%,对不同致病菌的有效率分别为88.6%和62.5%,致病菌清除为80%和56.3%,结论:立克菌星治疗呼吸道细菌感染的临床有效率,对不同致病菌的有效率和致病菌的清除率明显优 相似文献
48.
为了进一步探讨酵米面中毒病原菌——椰毒假单细胞菌的毒黄素对免疫细胞的毒性及解毒作用,我们利用~3H—TdR掺入DNA法检测了不同浓度毒黄素对免疫细胞的毒性作用和7种药物的解毒作用。结果显示,0.5μg/ml以上剂量的毒黄素,CPM值显著下降,而0.1μg/ml剂量的毒黄素出现了CPM值的明显回升,还肉眼观察了毒黄素对免疫细胞的影响。从药物对毒黄素的解毒作用看出,SOD、还原性谷胱甘肽、细胞色素C和维生素C作用快而持久,具有明显缓解毒黄素对淋巴细胞的申毒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判定立克菌星在治疗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立克菌星和硫酸妥布霉素治疗呼吸道细菌感染,然后进行两药的临床疗效及对不同致病菌的疗效比较及对致病菌的清除率比较。结果:立克菌星和硫酸妥布霉素的有效率分别为 829% 和 684% 。对不同致病菌的有效率分别为886% 和625% 。致病菌清除 为80% 和 563% 。结论:立克菌星治疗呼吸道细菌感染的临床有效率、对不同致病菌的有效率和致病菌的清除率明显优于硫酸妥布霉素。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