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9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苦参素对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混合溶液诱导的结肠炎大鼠中CD11c~+ CD103~+ E-cadherin~+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将40只SD成熟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苦参素组(20 mg/kg)以及美沙拉嗪组(150 mg/kg)。除去正常组,其余组使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混合溶液建立大鼠结肠炎模型,模型建立后给药治疗7 d并每天称量大鼠体质量。给药结束后剪取大鼠结肠,测量结肠长度并称其质量,计算结肠质量指数, HE染色检测结肠病变情况。ELISA检测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10(IL-10)、 IL-2、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结肠中CD11c~+ CD103~+E-cadherin~+细胞频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苦参素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结肠长度显著增加,结肠质量及结肠质量指数显著降低,且苦参素治疗组结肠黏膜损伤明显减轻, IL-2与ICAM-1水平显著降低, IL-10和CD11c~+ CD103~+ E-cadherin~+细胞水平明显增加。结论苦参素通过调节IL-10、 IL-2、 ICMA-1水平、增加CD11c~+ CD103~+ E-cadherin~+细胞数量,减轻大鼠结肠炎症。  相似文献   
32.
旴江名医陈自明,其在代表作《妇人大全良方》中,首次提出了"乳岩"的命名,并对乳岩的详细症候、疾病的发病过程、病因病机、鉴别诊断以及预后都提出独特的见解,对现代中医治疗乳腺癌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亚健康调治与中医治未病相结合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阳常有余阴不足和亚健康的流行病学调查,确立滋阴调治亚健康的基本法则。二至丸的药性特点、临床运用基础和药理学研究,提示二至丸具备调治亚健康的理论条件和物质保证。  相似文献   
34.
潘琦虹  周枫  刘志勇  赵海梅  刘端勇 《光明中医》2012,27(11):2374-2377
溃疡性结肠炎是世界级的难治性疾病,发病机制不明,细菌生态体系失调与黏膜炎症的相关性在其发病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益生菌在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方式多样,疗效肯定,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主要在于保护黏膜屏障、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及黏膜免疫状态,但还不够完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5.
《黄帝内经》诠释肿瘤的相关要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是祖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研究人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药物运用的医学巨著,其在诠释肿瘤时,在病名、病因病机、病位分析、治则治法、转移以及治未病等方面就肿瘤中发生发展、治疗和预防的认识形成了肿瘤中医理论初级观,并以此指导肿瘤中医临床.  相似文献   
36.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世界公认的难治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明确,目前多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角度,探索该病的发病机制.文章结合黏膜免疫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从类风湿关节炎的黏膜免疫发病特征和口服免疫耐受的角度,从理论上探究调节肠道黏膜免疫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途径和可能.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氧化代谢产物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TNF-α刺激体外连续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和细胞自发荧光产物的变化;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MCP-1 mRNA水平。结果:第2代细胞在TNF-α作用下,HUVECs产生活性氧的荧光强度值由324.11±96.46增加到676.32±133.73 (P<0.05);细胞代谢产生的自发荧光产物则由1.35±0.62增加到3.69±0.95 (P<0.05);细胞因子MCP-1的表达由0.81±0.05增加到0.95±0.11 (P<0.05)。上述变化在复制性老化的细胞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结论:TNF-α刺激下,HUVECs活性氧成分和细胞代谢产物明显增加。MCP-1表达增强是导致HUVECs损伤和功能异常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8.
六版教材《金匮要略选读》(以下简称《选读》)“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篇中指出胸痹的病机是本虚标实,这是正确的,但又指出胸痹急性发作时,急治其标,我对此说不能苟同,理由如下。 关于治法标本缓急的问题,仲景先师已有提示。《选读》第五条(以下条文按《选读》教材顺序):“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本条一证而设二方,一泻一补,只因有偏实偏虚之不同。这是胸痹普通证的治疗,由此推及胸痹急证的治疗,亦可采取泻实或补虚的治则。即标急而正气不甚虚者则治标,标急…  相似文献   
39.
在黏膜免疫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中医中药在黏膜免疫系统中的应用和开发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验研究,中医中药在黏膜免疫领域的研究都得到了发展,本文就其理论基础及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40.
血管内皮细胞衰老与细胞生物学特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衰老与细胞生物学特征变化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通过传代形成细胞的衰老模型。光镜下观察各代细胞的形态结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内自发荧光产物的变化;线粒体膜电位特异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演变。结果随着细胞传代次数的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结构逐步退化,细胞分裂减缓,细胞周期趋向停滞于G0/G1期。处于G0/G1期的细胞由第2次传代细胞的74.17%增加至第8次传代细胞的88.80%。细胞自发荧光有显著性增加,线粒体膜电位则有显著性降低。结论在血管内皮细胞复制性衰老过程中,伴随着细胞形态退化,细胞周期分布异常,细胞内线粒体功能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