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7篇
特种医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目的:调查严重烧伤患者早期采用降阶梯治疗后创面细菌学及其药敏情况的变化,为抗生素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0年-2003年我科收治的48例大面积危重烧伤病人采用降阶梯治疗方案,并在抗生素治疗前、治疗后第三天、第七天采集创面分泌物行动态细菌学和药物敏感调查。结果:送检144份样本共检出细菌94份(65.3%),治疗前48份创面分泌物送检细菌学培养加药物敏感性测定,其中46份为阳性(95.8%),以表皮葡萄球菌、金葡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多见,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第三天48份标本有17份阳性(35.4%),以阴沟肠杆菌、变形杆菌、假单孢菌类多见,对部分抗生素耐药。第七天48份标本31份阳性(64.5%),以不动杆菌、假单孢菌、肠杆菌、真菌多见,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采用降阶梯治疗后,创面菌群发生显著变化,在一周左右耐药菌株的检出率显著增高,结论:严重烧伤降阶梯治疗一周左右,应该及时停用或更换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抗菌药物在严重烧伤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防治严重烧伤病人继发感染的合理方案,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36例烧伤面积在50%TBSA以上深度烧伤患。在烧伤早期无明显感染前提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1周后停用,以后仅围手术期或在有明显感染时才再次使用。结果:36例病人无一例死亡,亦无一例发生发生真菌二重感染。结论:大面积烧伤后,中挡抗菌药物联合应用1周后停药,能有效的防治烧伤感染和避免二重感染。  相似文献   
13.
【】 目的:总结颈横动脉锁骨上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经验,为该皮瓣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过去6年中43例病例资料,对穿支血管的解剖变异,手术方式,皮瓣设计,手术效果及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颈横动脉锁骨上穿支血管存在解剖变异,有4例从锁骨下发出(约9.3%);该穿支形成的扩张皮瓣与非扩张皮瓣血运可靠,无1例缺血坏死;修复颌颈部瘢痕手术效果满意;本组43例无1例并发症。结论:颈横动脉锁骨上穿支皮瓣是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的良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湿润烧伤膏对SD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制成深Ⅱ度烫伤模型,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湿润烧伤膏组(30只),创面外用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磺胺嘧啶银组(30只),创面外用磺胺嘧啶银换药治疗。于烫伤后第3 天和第7天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CD31、Ki67在创面上的表达,作为创面肉芽组织增生情况的评判指标;测定大鼠烫伤创面愈合率,作为判断创面愈合情况的指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两组大鼠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及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量。结果 以愈合率达到95%为创面愈合,实验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7d,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20d,两组创面愈合率进行配对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法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CD31及Ki68的表达均强于对照组。Real-Time PCR 结果显示,实验组PD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在伤后1-7d的表达量均强于对照组;EGF(表皮生长因子)在伤后3-10d的表达量也均强于对照组。结论 湿润烧伤膏能通过增加PDGF、EGF的表达促进创面血管新生及细胞增殖,加速上皮化进程,达到防止创面加深、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