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黄志勇  谭志明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5):1640-164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伴慢性病贫血(AC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62例RA患者血清中TNF-α、IL-6、EPO及铁代谢指标,并与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分析。结果:RA伴ACD组血清中TNF-α、IL-6与对照组及RA伴缺铁性贫血组(IDA)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NF-α、IL-6与血清铁(SI)呈负相关,RA伴ACD组EPO水平高于对照组但低于RA伴IDA组。结论:RA伴ACD组体内EPO相对不足,TNF-α、IL-6在RA伴ACD发病中的作用与其影响铁代谢和EPO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62.
组织CO2监测被认为是监测组织灌注的理想指标。舌下张力测定仪是近几年出现的监测组织灌注的新技术,和胃张力测定仪相比,它具有快速简单,临床超前,经济,无血液操作等优点,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及病情活动方面的意义。方法:选择2000-01/2004-01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病房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0例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组,男25例,女25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28例,临床缓解期22例。选择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①检测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②测定双手含腕关节的X射线分期: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标准,Ⅰ期为关节或关节面骨质疏松;Ⅱ期为关节面下骨质疏松,偶见关节面囊性破坏或骨质侵蚀破坏;Ⅲ期为明显关节面破坏或骨侵蚀破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半脱位等改变;Ⅳ期:除Ⅱ期、Ⅲ期病变外,并有纤维性或骨性强直。③记录晨僵时间、关节指数(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及程度)和整体功能分级:根据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分(优>92分,关节无肿胀,活动自如;良:87~92分,关节轻微肿痛,活动度可达正常的3/4;可:65~86分,活动时疼痛,活动度仅为正常的1/2;差:<65分,活动或静息痛,活动时仅为正常的1/2,行动困难,关节肿胀)。结果:进入结果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组和对照组均保持为50例。①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比较:类风湿关节炎组活动期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及临床缓解期患者犤(52.1±6.01,12.3±3.3,39.2±4.7)μg/L,(t=2.447,2.120,P<0.01)犦。②不同X射线分期患者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比较:Ⅰ,Ⅱ,Ⅲ,Ⅳ期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犤(34.0±1.6,53.6±1.9,60.0±1.5,60.0±1.3)μg/L,(F=3.645,P<0.05)犦,Ⅰ期患者显著低于Ⅱ期和Ⅲ期,(P<0.05,0.01)。③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组患者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与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及压痛评分成正相关(r=0.201,0.352,0.317,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显著增高,与炎症反应的持续存在如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和关节压痛等密切相关,并随患者病情的缓解而下降。因此,将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评估指标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不同时点应用氯诺昔康对术后疼痛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单侧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分别在3个时点给药:麻醉诱导时(T1)、术毕缝合皮肤时(T2)和麻醉诱导后4h(T3).术前给药组在T1和T3各给予氯诺昔康0.1 mg·kg1;术后给药组在T2和T3各给予氯诺昔康0.1 mg·kg-1;对照组则在3个时点均给予0.9%氯化钠5 mL.记录术后1 h、4 h和24 h视觉模拟评分(静息和运动);监测术前30min和术后1 h、4 h和24 h IL-6和IL-10的血浆浓度.结果:术后4 h和24 h,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静息和运动)大于术前给药组(P<0.05).3组术后IL-6和IL-10血浆浓度均显著升高,4 h达到峰值,以后逐渐回落,其中II,10血浆浓度24h回到基线水平.对照组术后IL-6均高于术后给药组和术前给药组(P<0.05);术后4 h,术后给药组IL-6高于术前给药组(P=0.039).术后1和4h,对照组IL-10浓度低于术前给药组(P=0.02和0.04);术后4 h,对照组IL-10浓度低于术后给药组(P=0.02).结论:氯诺昔康术前给药可减轻术后疼痛;但无论术前或术后给予氯诺昔康均可减轻术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5.
66.
唑来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评价(附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钠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方法:12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唑来膦酸注射5mg1次;对照组钙尔奇(含钙500mg和VitD3)1片,1次/d。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12个月左右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骨痛症状评分明显下降、骨痛缓解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骨密度增加明显(P〈0.05),观察组主要副作用为流感样症状及消化道反应,能耐受。结论:唑来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7.
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骨密度测定的780例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经骨密度测定非骨质疏松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质指数、饮用牛奶量、户外运动及烟酒嗜好等方面上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780例患者骨质疏松350例,非骨质疏松430例。共筛选出4个因素与骨质疏松有关:年龄大、未饮用牛奶、户外运动少、存在烟酒嗜好(P〈0.05),与身高、体质量指数无关(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应针对可能的相关因素实施预防对策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68.
背景与目的:术后恶心、呕吐(post 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其他腹部手术高3倍以上,可能与手术前后体内雌性激素的变化相关。通过比较手术前后患者体内雌激素(estradiol)、孕激素(progesterone)、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和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PONV的关系。方法:选择20例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下行宫颈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在术前、手术结束时及术后5、10及20 h测定其血清雌激素、孕激素、LH和FSH的数值,并在术后5、10及20 h时分别随访患者的恶心呕吐、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雌激素、孕激素、FSH、LH在术后均有明显的下降。雌激素、FSH和LH的下降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没有明显关系(P>0.05)。孕激素的下降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低孕激素水平也许是术后恶心、呕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9.
血液透析治疗海洛因成瘾患者国内报道少见 ,现就我科近 4年来 ,应用血液透析成功治疗 5例海洛因成瘾患者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2月我科收治的住院及门诊患者 ,全部病例为男性 ,年龄 17~ 32岁 ,吸毒史 12~32个月 ,每次吸海洛因 0 .6~ 1.8g ,有 3例为非注射法 ,2例为注射法 ,其中 1例注射海洛因后出现深昏迷、急性肺水肿。5例中 ,有 2例药物戒毒 1次、1例药物戒毒 2次均失败。1.2. 血液透析方法 美国系统 10 0 0型血透机 ,空心纤维型透析器 ,临时穿刺建立V—V或A—V通路。肝素化法 :首剂…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观察比较非布司他与别嘌醇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降尿酸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治疗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降尿酸药物的不同,将服用非布司他的34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而服用别嘌醇的3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Likert量表法对患者治疗前后受累关节的疼痛、肿胀程度和皮肤颜色进行评估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d后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关节疼痛、肿胀和皮肤发红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d治疗后,两组患者的3项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d后关节疼痛和关节肿胀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关节皮肤颜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4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布司他作为降尿酸药物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能够取得较好疗效,但对其使用剂量、联合药物方案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