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81.
82.
目的:探讨大黄素在D-氨基半乳糖胺(D-galactosamine,D-GalN)/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急性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BALB/c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 n=8),对照组、大黄素组、D-GalN/LPS组、大黄素+ D-GalN/LPS组和自噬抑制剂3-MA+大黄素+ D-GalN/LPS组。经小鼠腹腔注射D-GalN (700 mg/kg)/LPS (10 μg/kg)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3-MA(15 mg/kg)和(或)大黄素(20 mg/kg)腹腔注射于模型建立前30 min,6 h后在麻醉下处死小鼠并采集血、肝组织标本。采用比色定量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自噬蛋白LC3-Ⅱ、Beclin1的表达量,并分析实验动物生存率。定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NK- q检验进行两两比较,方差不齐时采用Games-Howell检验。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GalN/LPS组AST、ALT、TNF-α、IL-6水平和MPO活性[(2 476.80±263.14)U/L、(271.71±47.15)U/L、(537.92±89.35)pg/mL、(169.74±25.52)pg/mL、(1.37±0.22)U/mg]显著升高( P<0.05)。与D-GalN/LPS组相比,大黄素+D-GalN/LPS组AST、ALT、TNF-α、IL-6水平和MPO活性[(1 248.01±380.70)U/L、(142.59±34.63)U/L、(288.91±67.21)pg/mL、(61.83±13.64)pg/mL、(0.80±0.21)U/mg]显著降低( P<0.05)。与D-GalN/LPS组相比,大黄素+D-GalN/LPS组可明显减轻肝组织肝细胞的病理损伤,提高小鼠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D-GalN/LPS组肝组织LC3-Ⅱ、Beclin1表达下降;而与D-GalN/LPS组相比,大黄素+ D-GalN/LPS组肝组织LC3-Ⅱ、Beclin1表达升高。联合自噬抑制剂3-MA后大黄素的肝保护效应被逆转,AST、ALT、TNF-α、IL-6水平和MPO活性[(2 398.78±233.57)U/L、(242.79±43.46)U/L、(505.07±67.89)pg/mL、(151.46±14.11)pg/mL、(1.27±0.15)U/mg]升高( 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加重。 结论:大黄素减轻D-GalN/LPS诱导的急性肝损伤,这可能与激活LC3-Ⅱ、Beclin1蛋白恢复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83.
库车坳陷中部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层为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气藏埋深大,地震资料品质差,圈闭难以搞准,勘探难度大。近几年通过在该区反复实践,应用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可以直接识别裂缝性储层,解释裂缝,计算裂缝参数,预测裂缝有效性。经过实例应用,展示了成像测井新技术在库车坳陷深层致密碎屑岩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4.
余甘子护肝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法:分别采用扑热息痛(AAP)、硫代乙酰胺(TAA)一次性腹腔注射(ip)造成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肝糖元水平,计算肝脏系数,并作病理观察。结果:余甘子水提醇沉物各剂量组均可降低AAP、TAA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ALP的活性及肝脏系数,并能增加肝糖元含量,改善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余甘子水提醇沉物对AAP、T从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5.
谢彬  蔡奕 《海峡药学》2016,(6):207-208
目的:探讨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胃食管反流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镁治疗,干预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埃索美拉唑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83% vs 82.61%,P<0.05〕。干预组患者头晕、便秘、恶心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可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86.
目的 分析影响肺肉瘤样癌(PSC)患者预后的因素,构建PSC患者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基于SEER数据库收集1988—2015年间诊断为PSC患者1671例,按照7:3的比例分为建模组和验模组。对建模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PS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和校准曲线分别在建模组和验模组进行验证。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TNM分期、肿瘤直径>50 mm、手术、放疗和化疗都是影响PS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基于独立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建模组和验模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790(95%CI: 0.776~0.804)和0.781(95%CI: 0.759~0.803)。建模组和验模组的校准曲线提示预测生存率与实际生存率基本一致。结论 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预测PSC患者的预后,并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应用臭氧侧隐窝注射联合银质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行臭氧侧隐窝注射联合银质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JOA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JOA评分观察组为(21.43±3.83)分、对照组为(16.65±3.06)分,治疗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椎间孔注射联合银质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对大鼠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和机制。方法:20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普通大鼠饲料,实验组给予含混合油脂的高脂饲料。10周后抽血并测定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胆固醇后取胰腺,并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大鼠胰导细胞中的细胞凋亡率,观察两组对大鼠胰导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高脂饮食组较对照组血脂升高,胰岛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高脂饮食明显影响大鼠血脂水平,高脂饮食使胰岛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89.
目的:初步探讨胰岛素抵抗的Zucker肥胖大鼠(ZF鼠)及嘌呤霉素(PA)诱导的肾病综合征(DN)大鼠高脂联素(ADPN)血症的产生机制。方法:8周龄肥胖Zucker大鼠(ZF大鼠)正常饮食4周,及Wistar大鼠腹腔注射PA后10 d留取血、24 h尿标本,检测血脂系列、ADPN、白蛋白(ALB)及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并行多次取样的静脉糖耐量试验(FSIVGTT),根据Bergman微小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SI)及葡萄糖效应指数(SG);留取大鼠附睾白色脂肪组织称重。分析ADPN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ZF大鼠及PA注射大鼠ADP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44±1.23)mg/L vs (2.44±0.33)mg/L及(8.64±0.88)mg/L vs (2.95±0.46)mg/L, P<0.0)]。ZF大鼠SI、SG显著降低且与ADPN负相关;DN大鼠SI、SG与对照鼠比较无明显变化,且与ADPN无相关性。两种大鼠模型均有明显高脂血症并与ADPN正相关。ZF鼠及DN鼠尿白蛋白排泄显著增多[(64.8±14.2) mg/24 h vs (14.9±14.6)mg/24 h及(275.1±64.5)mg/24 h vs (15.4± 4.5)mg/24 h, P<0.01]且与ADPN显著正相关。ZF大鼠白色脂肪比例高于对照鼠,但与ADPN升高水平不成比例,DN大鼠白色脂肪组织无增多。两种大鼠肌酐清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别。结论:ZF大鼠及PA注射鼠呈高ADPN血症,胰岛素敏感性与ADPN无关;两种大鼠UAER明显升高可能是高ADPN血症发生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0.
背景:泡球蚴病早期不易被发现,各种影像及免疫试验手段不能降低其误诊率.目的:观察~(131)Ⅰ-泡球蚴多抗在泡球蚴大鼠模型的生物学分布及放射免疫显像.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肝带虫大鼠;B组:正常大鼠;C组:肝带虫大鼠.A、B组大鼠腹腔注射~(131)Ⅰ-泡球蚴多抗1 mL(37 MBq),C组大鼠腹腔注射竹~(131)Ⅰ1 mL(37 MBq),注射后24,48,72,96 h进行ECT静态显像,测定泡球蚴感兴趣区值.96 h后测量3组大鼠各组织器官单位质量每分钟放射性计数,A组大鼠计算虫,非虫比值.结果与结论:A组大鼠肝脏接种泡球蚴部位可见放射性分布,解剖后观察位置相符,72 h泡球蚴感兴趣区值最高,显像效果最好.B组和C组大鼠肝区均未见明显放射性分布,3组大鼠均见甲状腺部位及胃部有放射性聚集.96 h后处死3组大鼠,A组大鼠体外放射性计数测定,泡球蚴虫体为(18.610±3.401)x10~3cpm/g,高于体内除甲状腺及胃外的脏器,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将泡球蚴组织与其他器官比较计算虫/非虫比值可以看出,除甲状腺和胃组织其余组织虫/非虫值均大于1.28.3组大鼠除虫体组织外,其余各组织器官的单位质量脏器每分放射性计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证实~(131)Ⅰ-泡球蚴多抗能成功作用于泡球蚴并与之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