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索治疗寰枕部畸形的新的手术入路.方法:采用经枕颈后外侧入路齿状突切除治疗寰枕部畸形4例,一期达到前方、侧方及后方的减压并后路植骨枕颈融合,术后Holo背心头环外固定.结果:本组病例获效满意,无病情加重,无手术死亡及术后感染,术后随访10个月~5年6个月,感觉恢复接近正常,四肢肌力明显增加,肌张力降低,能自己行走.结论:经枕颈后外侧入路行齿状突切除术野清楚、操作简单、减压充分,经枕颈后外侧入路是治疗寰枕部畸形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2.
经皮撬拨复位人工骨注入治疗老年胫骨平台压缩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经皮撬拨复位结合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注入治疗老年胫骨平台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人胫骨平台压缩骨折27例,采用有限切口撬拨复位结合固化磷酸钙骨水泥注入治疗.结果:骨折均在12周内愈合.按Sander膝关节评分法评估疗效,优20例,良6例,可1例.结论:经皮撬拨复位结合磷酸钙人工骨注入是治疗老年胫骨平台压缩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胸脐皮瓣移植修复小儿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崔青尹同珍王红梅董占引刘志波张建华许营民胡思斌自1993年12月至1995年12月,我院应用吻合血管的胸脐皮瓣移植修复小儿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15例,全部成功,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3~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切口Dewal下术治疗急性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术后康复锻炼方法。[方法]对小切口Dewar手术治疗的20例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12例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彩系统的术后康复程序进行功能锻炼。包括:第1阶段(术后0~4周):患肢蓁关节被动至主动活动。第2阶段(术后5~8周)开痛肩关节活动度练习。第3阶段(术后8周以后):患肩无痛全范围关节活动。对照组25例患者根据疼痛耐受程度自行锻炼。[结果]术后3~5个月X线片显示:肩锁关节脱位或锁骨远端骨折均良好愈合。术后5个月对患肩的康复情况,包括各方向活动度以及UCLA肩关节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显示:患肩内旋、外旋、后伸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前屈上举、外展上举康复组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5,UCLA评分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的康复锻炼是保证治疗达到最佳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小切口Dewar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肩得到尽早康复,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5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获随访8~48个月,内固定取出(28例)后胸腰椎过伸过屈活动正常,伤椎与上、下相邻椎间无明显椎间不稳征象;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与预测正常高度的比值及伤椎后凸角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既恢复了伤椎高度,又矫正了生理曲度,且保留了内固定取出后胸腰段的活动度,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中药熏洗促进断指再植功能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1年~1995年12月,我院进行断指再植381例,成活率944%。为促进断指再植成活后的功能恢复,应用中药(自拟舒筋汤)熏洗治疗112例,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2例,共186指。男73例,女39例,年龄9~52岁,均为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节段性融合手术后其相邻节段退变的预防康复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6例患者进行长期有效的随访,观察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颈椎稳定程度及相邻节段退交情况.对有轻度退变或退变较重但神经症状较轻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对退变患者非手术治疗无效且进行性加重及退变较重且神经受损症状明显患者35例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手术治疗.结果随访2.5~11年,平均5.5年.术后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为91.4%,颈椎前路手术后1.5年发现有相邻节段椎间盘信号的异常改变.术后的康复指导可预防或延缓相邻节段退变,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手术治疗颈椎前路节段性融合手术后其相邻节段退变均达到满意效果.结论颈椎前路手术后的康复指导可预防或廷缓相邻节段退变,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手术是治疗颈椎前路节段性融合手术后其相邻节段退变的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颈椎前路手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手术治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患者32例。其中前路单节段融合26例,多节段融合6例;单纯植骨17例,植骨内固定15例;融合节段出现不同程度塌陷16例,均有颈椎曲度变直,融合节段与融合相邻节段平面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压。单开门节段:第3~6颈椎13例,第3~7颈椎19例。结果 随访10个月~9年,平均4.6年。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症状完全消失19例,颈椎活动范围较正常稍有减小,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颈椎曲度较术前好转,无椎体间不稳、滑移及再关门表现,椎管扩大成形满意。结论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手术是治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可靠有效的方法,使脊髓受压彻底松解,远期疗效良好且稳定。  相似文献   
19.
尺神经沟扩大成形治疗肘管综合征的解剖基础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肘管解剖基础,设计一种符合解剖、生物力学且操作简单、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案。方法:根据肘管解剖基础特点及致病因素,设计一种小切口,尺神经沟扩大成形术式。自2002年12月至2007年2月对23例肘管综合征患者,按该术式应用于临床观察疗效。本组按Machinnin和Dellon肘部尺神经卡压分度标准,中度6例、重度17例。结果:术后随访10个月至43个月,平均19.3个月。23例肘管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尺神经沟扩大成形术扩大了肘管的四壁,保留了正常的软组织床,解决了屈肘时尺神经的牵拉张力,改善了神经内的微循环,符合解剖和生物力学,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相邻节段退变对颈椎前路手术后远期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相邻节段退变对颈椎前路节段性融合手术后远期效果的影响。[方法]对128例颈椎前路手术后患者进行长期有效的随访,通过复查颈椎MRI观察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其相邻节段的退变情况、颈髓受压及变性情况、生理曲度的变化及颈椎稳定程度等,并根据退变情况加以分型,对退变患者保守治疗无效且进行性加重及退变较重且神经受损症状明显患者35例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骨成形手术治疗。[结果]随访1.5年~11年6个月,平均5.6年。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后其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为91.4%,颈椎前路手术后1.5年发现有相邻节段椎间盘信号的异常改变,显示早期退变征象。随访病例中由于相邻节段退变而再次行后路手术的比例约27.3%,这种退变与手术患者的年龄、手术时相邻节段间盘的退变情况、融合节段的长短、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术后的自我保健、工作性质等有直接关系。[结论]相邻节段退变是颈椎前路手术主要的远期并发症,正确的手术方式及术后有效的康复指导可以预防或减缓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