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3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球囊损伤兔主动脉后核因子-κB活性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为探讨经皮球囊损伤兔主动脉内膜后血管组织中核因子-κB活性的动态变化,选日本大白兔18只,经股动脉插入4F Fograrty导管至主动脉,充盈球囊,回拖球囊至髂总动脉,反复3次,复制球囊损伤主动脉内膜的动物模型。于损伤后0、12、24、48和72h处死动物,提取腹主动脉壁组织胞核蛋白,电泳流动漂移技术检测因子-κB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正常主动脉组织中无明显的核因子-κB激活现象,球囊损伤主动脉内膜后即刻在血管组织有一定水平的核因子-κB激活,12h达高峰,持续48h,72h逐渐恢复到对照水平。密度扫描结果提示,核因子-κB活性于球囊损伤内膜后12h时较对照(内膜损伤后即刻)增高3.7倍,24h增加1.4倍,72h逐渐恢复到对照水平。提示球囊损伤兔主动脉内膜后血管组织中核因子-κB活性异常激活,可能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启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拮抗剂伊贝沙坦(irbesartan,Irb)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核因子-κB(NF-κB)激活与细胞问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第3~5代HUVEC用于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检测细胞NF—κB弧单位p65、ICAM—1的表达程度。结果AngⅡ有效激活NF—κB并诱导HUVEC表达ICAM-1增加Irb预先孵胄2h能抑制NF—κB并减轻AngⅡ诱导的HUVEC ICAM-1表达。结论AngⅡ通过激活NF-κB使ICAM-1表达增加损伤血管内皮功能Irb能抑制NF-κB激活降低HUVEC ICAM-1表达,从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这有可能减轻心血管疾病损伤的进展。  相似文献   
43.
本文检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结合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探讨炎症反应在UA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1对象与方法 1998年12月~2000年7月住院的冠心病患者51例,按世界卫生组织制订冠心病分型标准,UA组27例(男24,女 3),平均年龄 58±11岁。稳定性心绞痛(SA)组24例(男22,女2),平均年龄 56±10岁。两组间血脂水平、体重指数、血糖水平、高血压分期、吸烟比例等参数无差异。选同期住院非器质性心律失常患者21例为对照组(男18,女 3)…  相似文献   
44.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心绞痛及心肌梗死 (MI)患者的自主神经活动特点。方法 :对 30例健康者 ,2 5例心绞痛 ,2 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 ,30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 :心绞痛以及 MI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明显低于正常人 ,AMI者低于心绞痛以及 OMI患者。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自主神经活动受损 ,AMI患者更加明显 ,其迷走神经张力降低 ,而交感神经紧张性相对增强 ,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治疗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HRV)变化并对该变化的意义进行临床评价。方法  4 1例AMI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 :溶栓再通组 2 1例 ,传统治疗组 2 0例。应用动态心电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两组患者起病后 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HRV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的动态变化。结果 除 3个月时的SDANN(2 4h每 5min正常R -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 )外 ,溶栓再通组在 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SDNN(2 4h正常R -R间期标准差 )、SDANN、r-MSSD(2 4h相邻正常R -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 )均高于传统治疗组相应时间段的数值 (P <0 0 5或 <0 0 1) ;同组内比较 ,3个月、6个月时的SDNN、SDANN、r-MSSD均高于 2周时的数值 (P <0 0 5或 <0 0 1) ,1个月时的HRV参数虽较 2周时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溶栓再通组LVEF在 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均较传统治疗组相应时间段高 (P <0 0 5 )。 2周时动态心电图上记录的溶栓再通组的室性心律失常低于传统组 (33 3%vs 75 % ,P <0 0 5 ) ,有室性心律失常者同无室性心律失常者相比 ,前者的HRV参数 (SDNN)较低 (P <0 0 5 )。结论 溶栓后冠脉再通的急性心梗患者的HRV较高 ,说明冠脉再通使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衡得到纠正 ,改善心肌复  相似文献   
46.
探讨心率校正的ST段压低参数诊断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病变的准确性 ,12 8例患者接受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和冠脉造影。观察各例患者运动中心率相关的ST段压低最大速度即最大ST段 /心率斜率 ,最大心率时ST段与静息时ST段压低值之差除以最大心率与静息心率之差即ΔST/HR指数 ,以及ST段压低 ,观察值与阳性判断标准比较。结果显示 ,最大ST/HR斜率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最高 ,分别为 94.1%、92 .3%、94.5 % ,ST段压低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最低 ,分别为 74.5 %、6 9.2 %、73.4%。最大ST/HR斜率在冠脉不同程度病变间无重叠 ,其它参数虽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平行关系 ,但有较大程度的重叠。结论 :心率校正的ST段压低参数显著提高了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其中最大ST/HR斜率对冠脉病变支数有定量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7.
s@@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一种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的严重主动脉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疼痛是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主要表现,对于典型起病者诊断并不困难,但也有少部分患者仅有轻微疼痛或完全无痛,给诊断带来困难.本文报道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近年收治的5例无痛性AD,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旨在探讨无痛性AD的临床特点,以加强对起病不典型.AD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48.
本世纪对心力衰竭病理生理研究经历了器官、细胞和基因三个阶段的研究 ,伴随研究所取得的进展 ,心力衰竭治疗决策发生历史性演变 ,不仅局限于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善症状 ,更需考虑血流动力学异常及心肌异常的始动、持续与恶化机制。心力衰竭的治疗总趋势是从宏观到微观。当前心力衰竭治疗主要进步是认识到阻滞神经内分泌的种种“代偿”机制 ,尤其是SNS、RAS能提高心力衰竭患者远期生存率。本文就该领域治疗现状作一概述。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ACEI代表八十年代心力衰竭治疗的进展 ,其独特之处在于不仅作用于血…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提高主动脉夹层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方法收集本院2001年9月~2004 年9月33例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中急性期StandfordA型13例、B型7例;慢性期Stand- ford A型8例、B型5例。结果 33例分别给予外科手术、介入及内科保守治疗,总有效率为78.79%。结论应严格把握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据不同的分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提高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0.
研究了葛根素对离体豚鼠乳头状肌生理特性的影响。1.6、3.2g/L的葛根素使心肌收缩力下降20±10%,27±11%(P皆<0.01),降低肾上腺素诱发的自律性。0.8、1.6和3.2g/L的葛根素能将有效不应期从213±16、209±17、215±17延长到237±20、252±26、268±24(所有P<0.05或0.01)。0.4、0.8、1.6和3.2g/L的葛根素能逐渐降低兴奋性。结果表明:葛根素对心脏的作用可能与其对Ca2+、Na+内流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