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分析高龄糖尿病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疗效,探讨糖尿病对高龄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病人的影响.方法 649例70岁以上冠脉旁路移植病人分成糖尿病组及无糖尿病组.统计分析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资料.结果 除糖尿病组合并左主干病变较多外,两组术前病情及手术情况未见差异,术后病死率、并发症、输血等各方面差异也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龄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可行的,糖尿病病人可以获得与非糖尿病者相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Ad-VS-1基因转染HUVEC的体外缺氧/复氧模型,探讨VS-1转基因治疗对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建立HUVEC缺氧/复氧(H/R)损伤模型,分为4组:空白组,H/R组,空载腺病毒转染+H/R组,Ad-VS-1转染+H/R组;②测定内皮细胞活力(MTT),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SOD)、丙二醛(MDA)、eNOS、NO表达、炎症因子ICAM-1、VCAM-1、TNF-α的表达情况;③在Ad-VS-1转染+H/R组基础上增设Hb、KT5823、SB203580和W ortm an in 4个信号抑制组,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成功构建Ad-VS-1转染HUVEC表达后H/R模型;②与空白组比较,H/R组和空腺病毒感染+H/R组的MTT、SOD含量、eNOS、NO表达显著降低,而MDA、ICAM-1、VCAM-1、TNF-α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H/R组和空载腺病毒感染+H/R组比较,VS-1转染+H/R组MTT、SOD、eNOS、NO表达含量明显回升,而MDA、ICAM-1,TNF-α生成量明显回落(P〈0.05);③与H/R组和空载腺病毒感染+H/R组比较,VS-1转染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而4组信号抑制剂组的细胞凋亡率较VS-1转染组均明显回升(P〈0.05)。结论Ad-VS-1成功转染HUVEC,并通过PI3K/Akt-eNOS-NO-cGMP-PKG和P38MPAK等信号途径,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产生显著的抗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作用,为今后VS-1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萧明第  袁忠祥  陆轩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0):1271-1272
近年来 ,冠状血管搭桥术在国内发展很快 ,目前全国每年已有近 40 0 0例 ,虽然术式仍以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心脏停搏为主 ,但不停跳搭桥等微创术式的比例正不断提高 ,这反映了冠状血管搭桥术今后的趋势。在缝合技术上目前主要是吻合口连续缝合的方法 ,近期我们与美国专家合作在非体外循环下应用U形夹完成 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 ,这种方法是一种全新的吻合技术 ,该种技术在国内尚属首次应用 ,疗效安全可靠 ,并且有微创、手术迅速等优点 ,是一项非常值得推广的新技术。该技术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 ,显露吻合部位 ,与通常间断缝合方法相同 ,通过缝合针…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50岁。活动后心悸、气促10年,近2年来加重。查体:神志清,左侧肢体偏瘫,肌力0级,心尖部有Ⅲ/6舒张期杂音和皿历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左心房大、右心室肥大、心房纤颤。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叶增厚、钙化,瓣口面积0.8cm,瓣膜开放受限,关闭不全;左心房内有两个四块回声,分别为3cm×3cm和1.5cm×1.5cm大小,随血流漂动,在心房收缩期,可见四块口声漂向二尖瓣口;心室收缩期,四块浮向左心房。X线胸片示肺淤血,心胸比率0.62。头部CT检查:示右脑实质2cm×2cm软化灶。1997年4月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经右房一房间隔切口,见左房内有3cm×4…  相似文献   
15.
病例1,男性,25岁,因反复出现左侧自发性气胸人院。查体:呼吸稍急促,胸廓扁平,双侧胸大肌缺如,前胸稍凹陷,左侧胸前第二、三肋骨相互融合,气管右偏,左侧呼吸音消失。双手掌较小,约为正常人手掌大小的2/3。食、中、无名及小指均为2节短指畸形。X线胸片示左侧气胸,肺压缩90%。术中见:左肺上叶有多个肺大疮存在,并有漏气,左肺下叶正常。行肺大疱结扎术,术后恢复良好。病例2,女性,28岁,系病例1的姐姐,无自发性气胸史。查体:胸廓扁平,双侧乳房发育较差,右侧胸廓轻度内陷,双侧胸大肌缺如。双手较小,双手拇指外形正常,…  相似文献   
16.
三尖瓣置换术1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8年8月至2006年5月我科共行三尖瓣置换术(TVR)16例,占同期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1.1%(16/1455)。现总结其治疗经验。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16例,男1例,女15例;年龄34~73岁,平均年龄55岁。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级4例,级8例,级4例。术前均有呼吸困难,同时伴有下肢水肿7例,肝大8例,腹水3例。既往曾行心瓣膜手术4例,其中二尖瓣置换术2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三尖瓣成形术1例;退行性改变3例;医源性3例,其中安起搏器后起搏导线引起腱索断裂2例和安起搏器后发生心内膜炎1例;外伤性三尖瓣乳头肌断裂1例;同期行左心瓣膜置换术4…  相似文献   
17.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光天性心脏畸形,是由于胚胎时期冠状窦和左房之间的共同壁部分或完全缺如而形成。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其发生率仅占0.3%[1];本文通过1倒无项冠状静脉窦手术成功及文献复习,对该综合征的分类、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增加对本综合征的认识;提高诊断治疗水平。男性,37岁。因劳力性心悸气促10年,加重2年入院。查体:消瘦,体重Mkg,身高169cm,呼吸平稳,无紫组,血压15/8kPa,体温36.5℃,脉搏78次/min,双肺呼吸音清,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胸骨左缘第三肋间可闻及收缩期Ⅱ级吹风样杂…  相似文献   
18.
正中切口治疗双侧肺大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肺大疱的外科治疗已有许多论述,双侧肺大疱的手术方法也有不同的报道。采用正中切口一期处理双侧肺大疱则报告不多。我们采用此种术式,成功治疗2例,报道如下。[例1]男,35岁。持续性呼吸困难两年余,曾多次以“双侧肺大疱,气胸”行抽气治疗,但未能缓解。于1996年4月26日入我院呼吸内科。查体:呼吸40次/min,脉搏120次/min,血压14/9kPa。胸部X残片显示:双侧胸腔巨大肺大疱,双侧肺均被压缩90%以上。在吸氧状态下查动脉血气示:血氧分压8.76kPa,二氧化碳分压10.86kPa,血氧饱和度90%。行双侧闭式引流术,在负压吸引下…  相似文献   
19.
冠状静脉动脉化--改善心肌灌注的又一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健  肖明第  袁忠祥 《上海医学》2005,28(10):890-892
目前对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有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然而,有12%~30%的患者冠状动脉呈弥漫性粥样硬化,这类患者行PTCA和CABG的效果均不理想,许多患者术后仍存在心绞痛症状.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治疗性血管生成和细胞移植等方法的疗效仍存有争议,而心脏移植又因供体受限、费用高而受到限制.1983年Pratt提出通过冠状静脉系统逆行灌注心肌的概念,即冠状静脉动脉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肺缺血预处理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中对肺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18只幼猪随机根据DHCA前预处理方式分为缺血预处理组(n=6)、联合预处理组(缺血缺氧预处理,n=6)和对照组(不予预处理,n=6).检测三组体外循环前和体外循环结束即刻(体外循环后)肺静态顺应性、肺血管阻力指数、肺湿干质量比以及左心房与肺动脉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8、10(IL-8、IL-10)浓度比值(TNF-α、IL-8、IL-10相对含量);取左下肺叶组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肺组织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体外循环前三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外循环后,联合预处理组肺静态顺应性高于其他两组(P<0.05);缺血预处理组、联合预处理组肺血管阻力指数和IL-8、IL-10相对含量以及联合预处理组的肺湿干质量比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与体外循环前比较,体外循环后三组肺静态顺应性降低,肺湿干质量比显著增大,TNF-α、IL-8、IL-10相对含量增加(均P<0.05);对照组和缺血预处理组肺血管阻力指数增加(P<0.05),而联合预处理组体外循环前后肺血管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与对照组和缺血预处理组相比,联合预处理组肺组织水肿和白细胞浸润程度较轻.结论 肺缺血预处理可减轻DHCA缺血再灌注对肺组织的损伤.与单纯肺缺血预处理相比,肺缺血联合缺氧预处理对肺组织保护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