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我女儿今年15岁,体质较弱,每次患感冒后都会发生口疮。尤其在炎热的季节,她的整个口腔都会发生溃疡,让她连吃饭都变得异常困难。多年来,她使用过很多药物进行治疗,但都没有明显的疗效,有时即便见效,也只是用药就见效、停药就复发。有一次,单位的同事告诉我一个可治疗复发性口疮的偏方,这个偏方是:取鲜苦瓜160克(干品80克),用适量的开水冲泡后饮用。每日一剂,3~5天便可见效。我女儿用此方治疗了一个夏天,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长时间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后的醛固酮逃逸现象,及螺内酯干预醛固酮逃逸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意义。方法将16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CEI、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组,检测其长期服用依那普利和缬沙坦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H)、醛固酮(Ald)浓度变化;并将出现醛固酮逃逸的ACEI组患者分为螺内酯组、对照组,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钾水平的变化。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服用依那普利6个月后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对此类现象加用螺内酯干预后患者的UAER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没有出现明显的高钾血症。结论ACEI联合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以更好地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病(EH)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将68例EH患者按随机原则分别入选常规治疗组(22例)不接受任何调脂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分别接受10 mg/d(23例)和20 mg/d(23例)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测定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脂水平,同时观察血压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变化.结果经8周的治疗,10 mg阿托伐他汀使血浆ET、AngⅡ水平降低、血压下降,而NO、cGRP水平和FMD值上升,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0 mg他汀治疗组疗效则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使ET、AngⅡ水平降低与LDL-C下降百分数之间无相关关系,而FMD值和NO、cGRP水平的上升与LDL-C的下降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阿托伐他汀(20 mg/d)能够改善EH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水平,更理想地降低血压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醛固酮(ALD)受体拮抗剂联合治疗高血压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6例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3例,两组均行ACEI盐酸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加用ALD受体拮抗剂螺内酯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尿24h蛋白定量、α1微球蛋白(α1-MG)、微量白蛋白(M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尿24h蛋白定量、α1-MG、M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且未出现明显的高钾血症及血肌酐升高。结论ACEI联合ALD受体拮抗剂可以更好地降低尿蛋白,延缓肾损害进展。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血中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采用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冲击和长疗程)20例和对照组(常规剂量组)16例。在患者入院第1、3、10天分别采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外基质成分: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IV)含量。结果用药后第1天两组血中细胞外基质成分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和第10天静脉血中HA、PCⅢ和CIV含量试验组明显低于与对照组(P〈0.05),而LN两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激素可能通过减少HA、PCm和CIV等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含量,抑制百草枯致肺纤维化作用,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内皮素(ET)与急性百草枯中毒(APP)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24例APP后MODS病人与19名健康人血浆ET水平,分析APP后MODS病人血浆ET水平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动脉血氧分压(PaO2)、心脏肌钙蛋白I(cTnI)、血清酶学、血生化等指标的关系.结果APP后MODS病人血浆E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死亡组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非死亡组(P<0.01).血浆ET含量与APACHE Ⅱ评分,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ET参与了APP后MODS的发病过程,血浆ET含量水平可作为APP后MODS病人多器官功能损害程度的评估、指导治疗与预后判断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7.
基于Internet的实验动物资源信息库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B/S技术、ADO技术与ASP技术相结合,建立既有搜索引擎,又有电子商务功能的B/S结构的动物实验资源信息库,利用Internet发布科技信息,提供网上服务。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EH)过氧化损伤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59例EH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均以贝那普利(10mg/d)和螺内酯(20mg/d)控制血压。阿托伐他汀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Ⅲ型前胶原末端肽(PⅢP)、Ⅳ型前胶原末端肽(PⅣP)水平,同时观察左室结构及舒缩功能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DA、PⅢP、PⅣP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或P<0.01),且以阿托伐他汀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NO、SOD水平及左室舒张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也以阿托伐他汀组改善更显著(P<0.05或P<0.01)。NO、SOD和MDA与PⅢP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EH患者在接受常规降压治疗的同时,加用阿托伐他汀可更好地控制血压,显著减轻过氧化损伤和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49.
王曦晖  周琼仙  乐理  薛成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2):1437-1438,1441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测定在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利用瑞莱生物工程(深圳)有限公司生产的N末端脑钠肽多功能免疫检测仪检测人全血、血清及血浆中NT-ProBNP浓度水平。结果血中NT-ProBNP浓度水平对患者疗效评估、治疗方案、预后及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结论血NT-ProBNP检测浓度水平对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血中的浓度水平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HF患者初步筛选、早期诊断、心衰不同程度评估治疗及疗效监测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循经催气对缺血性中风肢体瘫痪患者肌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循经催气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50例。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法,取上星、百会、地仓、肩髃、曲池、环跳、足三里等为主穴;循经催气组在常规针刺法基础上加用循经毛刺催气法(毫针循着经络循行快速点刺以催助经气传导),肌力0~1级不易得气者,加用阳经之输穴行动针催气刺法(针刺得气后,边行针边活动肢体以催助经气传导)。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后评定肌力情况、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3个疗程后,循经催气组肌力3~5级者分别为20例、24例和36例,而常规针刺组肌力3~5级者分别为6例、10例和1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1、2、3个疗程后循经催气组显效率分别为60.0%(30/50)、64.0%(32/50)和70.0%(35/50),常规针刺组分别为38.0%(19/50)、44.0%(22/50)和46.0%(23/50),第1、第3疗程后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循经催气针刺法配合常规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肢体瘫痪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常规针刺,循经催气刺法能明显提高肌力、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