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蔡文涛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2):116-117
医院信息化建设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进步,已经成为了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与之相伴而来的网络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已成为各个医院必须面对、重视而且无法回避的严峻问题。文章结合工作经验介绍了从硬件设施安全、系统软件安全到安全管理制度等保证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蔡文涛  沈宁江  林明侠 《海南医学》2014,(11):1594-1596
目的评估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在我科行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3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改善率、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同时在随访的影像资料上测量术后脊髓后移距离、颈椎曲度指数改变及丢失程度、术后椎管扩大率及椎板开门角度。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07.1±16.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00.0±28.7)ml,椎板开门角度为(48.0±3.1)°。术后椎管扩大率为(69.7±13.5)%;颈椎曲度指数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丢失程度为(3.4±2.7)%;平均脊髓后移距离为(3.1±0.7)mm;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JOA评分改善率与脊髓后移距离无明显相关性(r=0.161,P=0.301)。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避免开门后再关门;并可获得手术后即刻的稳定性,减少术后颈椎曲度的丢失和后凸畸形的发生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是一种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选用适合医院实际情况的网络备份模式是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的保证.文章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详细介绍了四种常用的数据备份模式,并以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需求为标尺,同时结合日常工作积累的经验,对四种模式加以比较.为保障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预防与处理灾难性突发事件予以参考.  相似文献   
14.
颈椎后路侧块钛板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方法之一.该手术的目的是保护脊髓,减轻或防止继发性损害,恢复颈椎序列,提供颈椎长期稳定性,是治疗颈椎骨脱位的积极有效方法[1].  相似文献   
15.
管频  陈娟  冯光球  吴智勇  李伟  蔡文涛 《骨科》2014,5(3):133-135,142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骨密度(BMD)的变化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选取稳定期COPD患者72例(COPD组),另选匹配正常对照组60例,所有对象均测定腰椎(L2-4)的BMD、肺功能,并测定所有入选对象的血钙、血磷、血清碱性磷酸酶(ALP)、TNF-α、IL-6、骨钙素及尿吡啶啉/肌酐。结果 COPD组与对照组比较血钙、血磷、AL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BMD及骨钙素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COPD组血清TNF-α、IL-6及尿吡啶啉/肌酐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OPD患者的血清TNF-α、IL-6水平分别与BMD及骨钙素均呈负相关(均P〈0.05),与尿吡啶啉/肌酐呈正相关(r=0.457,P〈0.05),而与血钙、血磷、ALP无相关性(P〉0.05)。结论 COPD患者骨吸收增加、BMD减低与炎症因子TNF-α、IL-6的增高相关,COPD的全身炎症反应可能促进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