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目的:评价超选择靶区动脉置泵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残胃复发癌的疗效。方法:对我院经术中证实不能手术切除的18例残胃复发癌,术中超选择靶区动脉置泵,术后灌注化疗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化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肿瘤病灶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3例,稳定2例,恶化2例,有效率为77.8%,肿瘤细胞病理学改变有效率为83.3%,0.5,1.0,1.5,2.0年生存率分别为94.4%,66.7%,50.0%和27.8%,结论: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晚期残胃复发癌的有效方法,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带癌生存期。  相似文献   
62.
病历摘要 患者,女,15岁,农民。右上腹包块四年余于86年12月1日入院。四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上腹一约10×10cm大小的包块,无痛,不发烧,随着右上腹肿块的增大亦无任何消化道和泌尿道自觉症状及其它不适,月经正常。四岁时曾患“肝结核”,“腹股沟淋巴结核”,经“服药”而愈。查体:一般情况好,右上腹明显膨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  相似文献   
63.
胃癌患者腹腔游离癌细胞的监测与腹腔灌注化疗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测定对术后温热灌注化疗的意义。方法:对我院102例胃癌患者在术中于探查前,关腹前和灌洗化疗后的腹腔液作游离癌细胞检查。结果:探查前游离癌细胞检出率为36.3%(37/102),关腹前游离癌细胞检出率为52.9%(54/102),腹腔热灌注化疗后有31例找到变性坏死的游离癌细胞,其有效率达57.4%(31/54),游离癌细胞检出阳性率与肿浸润深度,浆膜受侵面积及病理组织学类型有关。结论:胃癌患者腹腔内有游离癌细胞存在,且具有较高活性,手术过程中的创伤刺激可增加癌细胞的脱落,因此术中采取无瘤技术和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是必要的,腹腔热灌注化疗可有效杀伤癌细胞,所以对游离癌细胞阳性者术后应进行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使用西米替丁对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全身及局部免疫的调节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行大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术前1周开始至术后第14天使用西米替丁1.2g/d;对照组不使用西米替丁或类似药物,两组患者均于术前第3天,术后第7天及第14天采血,检测T细胞亚群及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活性的变化,并于切除标本中检测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e,TIL)反应。结果:实验组术第7天各项指标已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第14天辅助性T细胞(CD4)/抑制性T细胞(CD8)比值,IL-2及IFN-γ活性比对照组及本组术前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且TIL反应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3年,5年生存率较高(P<0.05),结论:西米替丁可明显减轻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抑制程度,缩短其术后免疫抑制周期,并可提高TIL反应。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的原因,并探讨防治其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2000年我院收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病人76例。结果 76例中首次手术表现为结节性甲状腺肿58例,甲状腺腺瘤样改变18例。行单纯结节切除16例,腺叶部分切除34例,一侧次全切除加对侧结节摘除18例,双侧腺叶次全切除8例。再次手术均行双侧甲状腺叶次全切除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再次术后给予甲状腺素片治疗。随访2~10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与病变性质,手术适应证的掌握以及手术方式密切相关。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正确选择手术方式以及术后系统的服用甲状腺素,可以降低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66.
直肠癌手术对男性性功能和排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建苗  蒲永东 《消化外科》2003,2(6):421-423
目的 研究直肠癌患术后性功能和排尿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我院79例直肠癌患通过凋查的方式调查术后性功能和排尿功能情况,并按年龄、术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性功能障碍小于40岁患为37.5%,40-59岁为60.4%,大于60岁为95.7%。Miles术后并发性功能障碍为80.5%,近期排尿困难为46.3%(19/41),远期排尿困难为4.9%(2/41);Dixon术后并发性功能障碍55.3%,近期排尿困难为28.9%(11/38),无远期排尿困难。结论 男性直肠癌患术后性功能和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高。手术时患的年龄和手术方式对其发生率有直接影响。保留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可有效地减少患术后忡功能和排尿功能暗碍。  相似文献   
67.
为评价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和免疫制剂对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疗效,将86例不能切除的胃肠道肿瘤随机分成两组,A组46例,行动脉灌注化疗同时进行免疫治疗,B组40例,单纯动脉灌注化疗。结果肿瘤治疗有效率(CR+PR)A组82.6%,B组52.5%;0.5、1和2年生存率,A组分别为100%、82.6%和56.5%,B组分别为100%、65%和42.5%。表明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和免疫制剂治疗能有效提高晚期胃道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8.
在老年外科手术患者中约 5 %~ 1 0 %患糖尿病。我院自 1 996~ 2 0 0 1年共收治 7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外科手术 ,现报道笔者的经验和体会。1 临床资料本组男 49例 ,女 2 7例、男女之比 1 .8∶1 ,年龄60~ 79岁 ,平均 66.2岁。 76例均为 2型糖尿病患者。术前空腹血糖 >1 6mmol L ,尿糖 ( )以上者 2 1例 ;并存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等共 2 6例 ,占 3 4.2 %。行阑尾炎手术 1 3例 ,胃结肠癌手术2 6例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 4例 ,单纯胃大部切除 2例 ,腹股沟疝手术 6例 ,乳癌手术 6例 ,甲状腺手术 5例 ,大隐静脉手术 8例 …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评价术中动脉内置泵、术后皮下泵内区域灌注化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疗效。方法 随访观察 79例手术证实不能切除的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 ,经术中肿瘤供血动脉内置泵 ,术后泵内灌注化疗后的疗效。其中胃癌 4 2例 ,直肠癌 2 6例 ,结肠癌 11例。结果 化疗后 ,完全缓解者(CR) 1例 ;部分缓解者 (PR) 6 9例 ,其中 11例行二次根治性癌肿切除术 ;稳定者 (NC) 9例 ;无 1例恶化者 (PD)。有效率 88.6 % (70 / 79)。置泵术后生存满 1、2、3年者分别为 83.5 (6 6 / 79)、2 7.8(2 2 / 79)、8.9% (7/ 79) ,平均生存期为 2 0 .6个月。结论 术中动脉内置泵 ,术后泵内区域灌注化疗是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有效方法 ,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提高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70.
胆道镜治疗37例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胆道镜治疗37例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情况及术后2年内的随访资料。结果37例患者均有一、二级的胆管狭窄,其中17例(17/37)伴有三级胆管开口处狭窄;术后1年随访,21例Ⅲa型以下的患者结石全部排净,结石取净率58%(21/37);三级胆管内有残留结石16例,其中11例(11/16)有三级胆管开口处狭窄,然而有三级胆管狭窄的17例患者只有5例(5/17)结石全部排净,且Ⅲb及Ⅳ型的12例患者均有三级胆管不同程度的结石残留,结石残留与"三级胆管开口狭窄或肝纤维化改变"具有相关性[25%(5/20)vs64.7%(11/17),P<0.01];术后2年随访,既往有残留结石而无三级胆管开口狭窄的5例结石经保守治疗全部排净;仅1例因反复胆管炎、胆管狭窄、结石复发而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彻底解除一、二级等大胆管的狭窄、保持胆汁引流的通畅是治疗复杂性肝内结石的关键;"三级胆管开口狭窄或肝纤维化改变"与结石残留、排石治疗无效等可能具有相关性;胆道镜探查对复杂性肝内结石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