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评价脂蛋白(a)、C反应蛋白与冠脉病变程度及临床病情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研究96例经冠脉造影的胸痛患者,分为2组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测定LP(a)、CRP及CHOL、TG、HDL、LDL,采集病人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冠心病家庭史,分析二者在2组间及各亚组间的差别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冠心病组的LP(a)、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LP(a)与病变支数相关,CRP与病情稳定性相关。结论:LP(a)和CRP都是青年男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LP(a)与冠脉病变血管受累支数相关,CRP与临床病情稳定性相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诱导蛋白10(IP-10)、白细胞介素-17(IL-17)和miR-125a水平及意义.[方法]在本院治疗的AS患者11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其PBMC中IP-10 mRNA、IL-17 mRNA和miR-125a表...  相似文献   
23.
案例教学法在脊柱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科脊柱外科教学的教学效果,本研究选择2004~2006级各专业本科实习学生325人,随机分为实验组(166人)和对照组(159人),实验组每次上课安排案例进行讨论,其余教学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考试平均分与及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评分也普遍高于对照组。在脊柱外科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成绩,达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墓碑型心电图改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102例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特点,分为墓碑型急性心肌梗死组(31例)和非墓碑型急性心肌梗死组(71例)。对比分析两组冠脉造影特点和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除墓碑型急性心肌梗死组梗死前心绞痛比例明显低于非墓碑型组(p<0.01)外,两组的年龄、性别、易患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墓碑型急性心肌梗死组相比,墓碑型急性心肌梗死组罪犯血管病变多位于左前降支近端(64.5%vs36.6%,p<0.01),合并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病变的比例高(51.6%vs21.1%,p<0.01;38.7%vs17.0%,p<0.01),术前TIMI血流分级0~1级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墓碑型急性心肌梗死组(83.9%vs59.1%,p<0.05)。两组CK-MB峰值、LVEF值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墓碑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罪犯病变多位于左前降支近端,且多为完全闭塞性病变,常合并其他冠脉病变及缺乏良好的侧支循环保护,积极急诊介入治疗能明显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5.
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FirebirdTM)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12h内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92例的临床资料。分为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西罗莫司组)42例和普通裸支架组(普通组)50例,记录住院及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事件。结果两组的基本临床特征及基础造影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均成功。西罗莫司组置入支架49枚,普通组置入支架59枚,西罗莫司组支架直径偏小[(2.9±0.6)mm比(3.4±0.7)mm,P=0.01],长度偏长[(24±12)mm比(20±15)mm,P=0.02)]。支架直接植入的比例、支架释放峰值压力、发病-球囊开通的时间、入院-球囊开通的时间、手术操作时间、介入治疗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血流、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事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西罗莫司组1例于术后1周死于心源性休克;普通组1例死于大面积脑梗死。随访3~12个月,西罗莫司组失访6例;普通组失访8例;西罗莫司组1例术后4个月猝死;普通组1例术后2个月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西罗莫司组累计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组(14%比38%)。结论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用于介入可行、安全及有效。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大于75岁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的安全性。方法将91例AMI溶栓老年患者按年龄分为小于75岁组和大于75岁组两组,分析两组基本资料、相关指标及临床疗效的差别。结果 (1)小于75岁组(〈75岁)白细胞计数增高,而且吸烟比例高;(2)大于75岁组(≥75岁)心率快,心功能差,但女性多,死亡率高。结论溶栓治疗在大于75岁老年患者中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前提下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联合使用玻璃酸钠和地塞米松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后路经椎板间隙入路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2例,随机分为4组,组Ⅰ(28例)术中切口内给予玻璃酸钠和地塞米松,组Ⅱ(29例)给予玻璃酸钠,组Ⅲ(27例)给予地塞米松,组Ⅳ(28例)为空白组.评价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治疗4个月后临床疗效.结果 组Ⅰ、组Ⅱ、组Ⅲ治疗4个月后的疗效均优于空白组,组Ⅰ、组Ⅱ、组Ⅲ之间疗效无差别.4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自身比较均有改善,组Ⅰ、组Ⅱ、组Ⅲ症状总积分和主要症状积分的改善优于空白组;4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联合使用玻璃酸钠和地塞米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术后疗效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析急性创伤性颈髓损伤(TCSCI)患者术前机械通气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59例TCSCI患者根据术前是否给予机械辅助通气分为机械通气组(37例)和非机械通气组(22例)。最常见伤因是高处坠落(30例,50.8%),其次是交通事故(22例,37.3%),最常见的神经损伤平面是C1-C4(36例,61%)。运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程度和ASIA运动得分(AMS)评估受影响的神经系统平面和脊髓损伤的程度,使用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来评估损伤的严重程度。运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TCSCI机械通气的危险因素。并运用ROC曲线评估AMS和ISS在预测机械通气的价值。结果: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组的男性、完全损伤、存在相关损伤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机械通气组(P<0.05)。机械通气组的AMS评分显著低于无机械通气组(16.4±10.7和39.1±9.5,P<0.001),ISS评分显著高于无机械通气组(31.6±8.0和26.5±6.7,P=0.01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MS[OR=3.340,95% CI(1.321,6.242),P<0.001]和ISS[OR=1.120,95% CI(0.306,3.786),P<0.001]是预测需要机械通气的显著危险因素。ROC分析结果显示AMS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ISS(0.899和0.685,P<0.05)。结论:患者入院时的AMS和ISS可以作为早期是否给予机械辅助通气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应用腰椎短杠杆定点斜扳法结合口服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从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21例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出现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的患者,并对应用腰椎短杠杆定点斜扳法结合口服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观察治疗前、治疗后以及末次随访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1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治疗后以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评分标准优良率90.47%。结论腰椎短杠杆定点斜扳法结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具有非常好的临床疗效,且具有操作简便、绿色安全、疗效显著的优点。  相似文献   
30.
脊柱是骨关节结核最好发的部位,其中胸椎结核约占脊柱结核的39.6%。前路手术以术野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曾作为治疗胸椎结核的经典术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1例上胸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10年钉板松动、钛笼脱落并发食管瘘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