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1.
患儿女,13岁,无诱因自觉右颞部胀痛3个月,无恶心、呕叶等,症状逐渐加重,神经系统专科检查阴性.头颅CT检查提示右颞叶占位性病变.头颅MRI:病灶位于右侧颞部,T1WI以高信号为主,其内夹杂斑片状等信号影(图1);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周围可见环形低信号影环绕,其外围环以大片状水肿带(图2);增强后其周围不规则花环状强化,其内可见不规则低信号无强化区,病灶分叶,边界尚清(图3,4).术前诊断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  相似文献   
12.
洪骥  葛晓莹  梁宗辉   《放射学实践》2009,24(2):221-222
病例资料患者,男,32岁,无明显诱因突发意识丧失伴四肢抽搐,约30s后自行缓解。缓解后患者意识及四肢活动无异常,但无法回忆起发作时情况。由起初每月发作1~2次发展到次数明显增加达每月发作近10次。入院后体检: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双侧跟腱、膝腱反射(++)。MRI检查:右侧侧脑室三角区可见一跨越脑室内外生长的团块状异常信号影,其边缘分叶,大小约29.9mm×28mm×26.5mm,T1WI呈低信号(图1),T1WI呈高信号,其内可见小斑点状更高信号灶(图2);增强后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小斑片状低强化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托吡卡胺滴眼液中主成分托吡卡胺和防腐剂羟苯甲酯、羟苯乙酯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5 mmol·L^-1醋酸铵溶液(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5.5)-乙腈(70:30),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56 nm,柱温为30℃.结果 托吡卡胺、羟苯甲酯和羟苯乙酯分别在49.87~748.05、5.31~106.2和5.03~100.7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101.2%和99.5%,RSD分别为1.0%、0.7%和1.0%(n=9).结论 本法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托吡卡胺滴眼液中托吡卡胺、羟苯甲酯和羟苯乙酯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