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1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内、外髁之上2cm以内的骨折。肱骨髁上骨折是肘部最常见的严重损伤,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约占全身骨折的7.5%.占儿童肘部骨折的60%。我院自2001年~2008年采用在C型臂X线机下行手法整复后石膏托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9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2.
1998年以来,我们应用顺行与逆行两种类型的跖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软组织缺损17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3.
张功林  章鸣  郭翱  胡玉祥  丁法明 《中国骨伤》2008,21(11):879-879
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移植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小血管吻合的通畅率,端端吻合技术是常用的小血管吻合技术,但是,端侧吻合与其相比,由于吻合后发生血管痉挛较低,组织供血量大。2006年以来,我们采用Sen等介绍的菱形端侧小血管吻合技术,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4.
患者男,24岁.因右膝部机械性损伤在外院行内固定治疗后3周人院.检查:右膝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大小为36cm×21 cm),胫骨上段钢板固定物外露,可见股骨下端与胫骨上端前侧部分骨质外露与坏死,髌骨与股四头肌远侧部分缺如,膝关节前侧部分外露.下肢后侧未发现明显损伤,胫前动脉节段性缺损,但小腿中部以远完好,胫后动脉搏动与末端血供正常,足部感觉与运动正常,足跖屈与背伸肌力Ⅳ级.  相似文献   
85.
脑梗塞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合理的药物治疗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我们在改善脑循环的基础上,使用脑复康治疗脑梗塞病人取得满意效果。 一、对象及方法 1.对象 我院2000年5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4例,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变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患者84例,年龄在43~76岁,平均年龄62.5岁,其中男50例,女34例;病程均在1~3天。患者的神经功能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  相似文献   
86.
2005-2008年,我院对20例离断废弃手指,经剔除骨质及肌腱形成游离皮瓣后,修复其他手部创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18~55岁.均为手指碾压、撕脱离断或多段离断伤,指体无法再植或再植后无功能,同时伴有其他指体皮肤软组织缺损.离断指中示指5例,中指8例,环指4例,小指3例.废弃指剔骨皮瓣切取面积为1.5cm×5.0 cm~3.0cm×7.0cm.  相似文献   
87.
60年代以来,我所对鲁南低洼稻田地区中华按蚊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近几年又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1964年稻田改种前中华按蚊在人房蚊群组成中占第2位,其后居第1位;稻田改种后4~5年平均密度在人房上升2.7倍,畜舍和野外分别为5倍和1.9倍;近5年来第一代新生蚊出现时间较60年代约迟20天;  相似文献   
88.
氯喹为杀灭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的优良药物之一,目前己在我省广泛应用。对流行季节现症病人,我省习以氯喹合并伯氨喹先连服三天,以后再以伯氨喹合并乙氨嘧啶每半月一次间歇服药进行治疗。为了解应用氯喹合并伯氨喹连服三天治疗疟疾现症病人的即时疗效,我们于1965年在东阿地区进行了初步观察。兹将所获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对象与服药方法:选择东阿县滨临黄河低洼地区的六个自然村,7—9月份所发生之疟疾现症病人,并经血检确诊者均作为观察对象,共计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15岁以下儿童9例,16岁以上者13例。确诊后立即给以氯喹600毫克合并伯氨喹30毫克顿服,第二、三日再于同一时间给予氯喹300毫克合并  相似文献   
89.
淡色库蚊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刘凤梅,刘相萍,胡玉祥,孙传红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济宁272133)淡色库蚊是山东省班氏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研究淡色库蚊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可较准确的预测预报蚊虫生长发育季节消长规律[1],抓住有利时机进...  相似文献   
90.
中华按蚊是黄淮平原的主要传疟媒介,于1982~1986年在实验室和济宁市郊水稻区的唐口乡,对该蚊的生物学特性作了进一步观察,结果为:一、室内:中华按蚊在16、19、22、25、28和31℃恒温条件下的平均寿命依次分别为48.6、27.4、23、20.6、14.8和11.1d,根据每天存活数计算间日疟原虫在该蚊体内孢子成熟后的存活率,在19℃时为49.1%,22℃时为66.2%,25℃时为83%,28℃时为81.1%,16°和31℃因对疟疾流行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