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1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总结吻合血管的阔筋膜瓣联合肋骨及网状皮片移植修复手指末节骨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伤指缝合在一起,呈并指状,使各指创面连为一体,然后,切取自体肋骨段,将其修剪成与指骨类似的形状后,移植于手指末节修复骨缺损,将所取阔筋膜瓣的血管蒂与受区的血管行端端吻合,在阔筋膜上移植中厚网状皮片.结果 2003年8月至2006年6月,于临床应用本法修复5例,阔筋膜瓣全部成活,仅1例术后发生远端小面积皮片坏死,经换药后逐渐自行愈合.结论 阔筋膜瓣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供,血运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切取容易,联合肋骨及皮片移植很适宜修复手指末节缺损.  相似文献   
102.
温度对蚊虫发育历期的影响及与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温度对蚊虫发育历期的影响及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在实验室不同恒温条件下,观察中华按蚊各虫期发育情况及间日疟原虫在该蚊体内子孢子繁殖时间;用直线回归公式求出各虫期发育起点温度(C值)和有效积温(K值日度)。结果:蚊虫各历期均以25~28℃时发育时间短,繁殖快;蚊虫体内子孢子增殖快,密度高。并结合不同地区气温,预测了各地蚊虫生长繁殖的高峰期为7~9三个月,证实与疟疾流行情况相一致。结论:蚊虫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间日疟原虫子孢子在中华按蚊体内增殖,温度以25~28℃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3.
蚊虫种群动态的研究,有自然和实验种群之分。它对蚊虫测报与防制,以及蚊传疾病的监测,都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流行病学意义。本文系鲁南滨湖稻改区——济宁市郊区唐口等乡,1975~1988等年(即稻改第11~24年),常年水稻面积占耕地总面积80%左右,7~9月定点、定时、定人的观察结果。 一、雌雄蚊比例:夜间吸血活动场所(傍晚室外人帐3h,1987年7~9月唐口乡),雌蚊占绝大多数(99.63%);而白天栖息和分布场所的稻田,则雄蚊约  相似文献   
104.
赛凯呐为含类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复配而成的可湿性粉剂,由山东省兖州新星消杀药剂厂生产。为评价其灭蚊效果,用滞留喷洒方法,以该品与英国进口较新杀虫剂奋斗呐同时处理模拟板,对淡色库蚊的杀灭效果进行了比较观察。  相似文献   
105.
间日疟原虫在中华按蚊体内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人间日疟原虫蚊期发育过程 Wenyon(1926)在其 Protozoology 一书中早已作了精辟的阐述,只是限于当时学科进展的状况,对间日疟原虫在按蚊体内的早期发育阶段描述得还不十分明确。其后 Mackerras(1948)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间日疟原虫蚊期发育过程的早期各阶段进一步作了比较系统地探讨并且提供了疟原虫蚊期生活史的研究技术。  相似文献   
106.
老年人服用非甾体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玉祥  韩力 《职业与健康》2007,23(20):1887-1888
目的了解老年人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对服用NSAIDs患者与未服用NSAIDs患者2组之间在性别、年龄、既往史、服药史、临床症状、胃镜结果、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HP检测采用活检胃黏膜快速尿素酶和组织学切片行Giemsa染色确定。结果服药组有消化性溃疡史35.29%,心脑血管病史52.94%,消化道症状40.44%;未服药组有消化性溃疡史30.78%,心脑血管病史23.31%,消化道症状75.62%。胃镜结果:服药组胃溃疡41.17%,十二指肠溃疡27.21%,复合性溃疡17.64%,糜烂出血性病变13.98%,HP阳性78.68%;未服药组胃溃疡24.21%,十二指肠溃疡65.38%,复合性溃疡6.23%,糜烂出血性病变9.08%,HP阳性86.65%。结论老年人服小剂量NSAIDS易致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病变伴出血。用药的同时服用抑酸和胃黏膜保护剂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7.
前臂骨间背动脉皮瓣血管危象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前臂骨间背动脉逆行皮瓣,由于具有血管解剖位置恒定、切取方便、不牺牲主要动脉、供瓣面积大、质地肤色与手腕皮肤相似和皮瓣厚薄适度等诸多优点,在手外科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然而,该皮瓣血管走行较深,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多叶瓣修复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15例,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多叶瓣修复,根据手部缺损情况设计股前外侧皮瓣,沿皮瓣穿支血管向远端继续解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考虑好手部各缺损处间距,按需切取分叶穿支皮瓣、阔筋膜瓣、股直肌肌瓣、股外侧肌肌瓣、股中间肌肌瓣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远端肌间隔瓣。形成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主干的一蒂多叶瓣,在肌瓣及阔筋膜瓣上植皮,一次修复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 结果 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修复各创面在肌瓣、阔筋膜瓣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远端血管肌间隔上植皮均成活良好,外形无臃肿,植皮处恢复保护性感觉,供区创面愈合好,股四头肌肌力及膝关节屈、伸活动均正常。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 ~ 20个月,平均8.7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优3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80%。 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多叶瓣能一次修复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缩短手术时间及疗程,手部功能恢复良好,外形满意,是修复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9.
2001~2008年,笔者采用C臂下手法复位上肢石膏托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85例,辅以中药三期辨证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0.
探讨采用足底撕脱皮肤预制皮瓣游离修复足底软组织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1年10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本科室诊疗的20例足底软组织撕脱伤患者,清创撕脱离体的皮肤软组织、将其削薄后打包移植于股外侧中段筋膜上预制足底皮瓣 。术后21天皮瓣成活后,再游离回植原位。术后常规抗感染,改善微循环,清洁换药等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预制皮瓣血运丰富,全部成活,修复创面均一期愈合,但有2例发生血管危象和感染,探查发现部分皮缘坏死,范围为3×2cm ,均恢复行走和负重能力。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根据章鸣,郭翱等制定的评分标准作为评定指标。其中优15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0%。结论 利用足底撕脱皮肤预制游离皮瓣修复足底软组织撕脱伤能取得满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