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病例介绍:患者男,21岁,因双内踝反复肿胀、疼痛1年余入院。入院前1年,自觉双内踝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稍肿胀,自服消炎止痛药治疗,病情有所缓解;以后,多次反复发作,在院外多处求治无效,自觉严重影响生活及劳作,遂来我院以求根治。入院体检:体温37.0℃,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兔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探讨椎间隙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椎间隙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椎间隙感染兔模型;将经临床表现、X线、MRI检查、C反应蛋白(CRP)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测证实椎间隙感染兔36只随机均分为3组:前路病灶清除联合抗生素治疗组(SAT组)、先锋霉素Ⅴ治疗组(AT组)、未治疗组(NT组)。治疗后对总体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NT组体温、ESR及CRP异常,临床症状恶化,病死率高(66.7%),治愈率低(16.7%);AT组体温、ESR及CRP恢复慢或不恢复,临床症状缓解慢,病死率高(50.0%),致残率较高(16.7%),治愈率低(33.3%);SAT组体温、ESR及CRP恢复快,临床症状缓解迅速,治愈率高(91.7%),病死率低(8.3%)。SAT组和AT组治疗效果均高于NT组(P <0.01和P < 0.05)。结论: 前路手术具有病灶清除彻底,减压充分,临床症状缓解迅速,体温、ESR及CRP恢复快,病理转归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分析3D打印联合距下关节镜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入我院确诊跟骨骨折SandersⅡ?Ⅳ型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距下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观察组术前采用3D打印跟骨骨折模型并模拟手术方案.两组随访截至2021年8月...  相似文献   
54.
脊柱胸腰段解剖结构比较特殊,为椎体骨折好发部位.常规的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后,椎体前缘高度可以得到恢复,但椎体内骨小梁支架结构因被损坏不能同时恢复,形成了椎体内的空隙,空隙内的血肿很难实现骨化.临床上也观察到一些相关的并发症:不具备正常的负重能力和椎体稳定性;内固定物长期负重,应力集中,易导致椎体高度的丢失,内植物易疲劳,产生松动、断裂[1].2009-2011年我科对47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进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取自体髂骨行椎体内植骨,术后随访观察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经后路保留胸椎后柱结构椎体次全切术治疗胸椎爆裂骨折及胸椎Kümmell病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8—2017-08采用经后路保留胸椎后柱结构椎体次全切术治疗的19例胸椎爆裂骨折及胸椎Kümmell病伴脊髓损伤,比较术前与术后6个月胸椎管前后径比值、横断面积比值、JOA评分以及ASIA脊髓损伤等级。结果 1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2年。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对症治疗后均治愈。术后6个月胸椎管前后径比值、横断面积比值、JOA评分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SIA脊髓损伤等级:D级1例,E级18例。结论经后路保留胸椎后柱结构椎体次全切术治疗胸椎爆裂骨折及胸椎Kümmell病伴脊髓损伤在保留了脊椎后柱结构完整性同时,可以对胸椎管前方能充分减压,去除脊髓前方的压迫,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6.
老年环束带致自发性截指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68岁.右小指中节不明原因出现一环形深沟8年.一直未做任何治疗.随时间延长,环沟逐渐加深致小指中节外形呈“8”字样畸形;近6个月环沟以远小指明显肿胀、疼痛.不能活动自服消炎止痛药治疗,效果不佳,遂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57.
总结我院1996~2004年应用中西医结合总攻疗法,排除输尿管结石患者17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8.
我们自1989年以来使用双蒂腓肠肌肌皮瓣(以下简称肌皮瓣),切断松解肌皮瓣近端的皮肤及肌肉起始点,使整个肌皮瓣延伸距离加长,转位范围增大,基本解决了修复小腿远端皮肤缺损、骨外露问题。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活血法中药芪贞汤对人大肠癌高转移细胞株L-10细胞纤维粘连蛋白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法,观察该方对L-10细胞纤粘连蛋白黏附能力的阻碍作用。[结果]芪贞汤对L-10细胞纤维粘连蛋白黏附能力明显抑制,并且显示了芪贞汤高浓度优于低浓度,有明显的浓度依存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抑制作用在变化,当作用120min时,阻碍作用达到高峰,随后其阻碍作用逐渐减低。[结论]扶正解毒活血法中药芪贞汤对人大肠癌高转移细胞株L-10细胞具有明显的抗纤维粘连蛋白黏附能力的作用,从而提示芪贞汤有可能通过抑制纤维粘连蛋白黏附能力,实现抑制癌的浸润和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急性白血病96例病历资料。结果: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率达48例(50.0%),在初诊白血病处于诱导缓解阶段及发生粒缺时医院感染率明显升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消化道为主。结论:在白血病治疗过程中处于诱导缓解阶段及并发粒缺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的抗生素及提高功能完善的粒细胞数是防治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