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对洗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医务人员操作前洗手依从性为13%,操作后洗手依从性为36.9%,洗手合格率较低,仅为33.3%.其主要原因有对洗手的认识不足,洗手设备不足,工作太忙,无干手设备等.结论 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较低,针对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2.
目的比较全程静脉丙泊酚麻醉和吸入七氟烷麻醉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氧化标志物和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方法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者3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和七氟烷组(S)。于手术开始前(T1),升主动脉开放后2h(T2)、6h(T3)、24h(T4)分别从中心静脉导管采集静脉血,测定丙二醛(MDA)浓度,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术中监测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心率(HR)。结果组内比较,与T1时点相比,T2、T3、T4时间点血清中MDA浓度升高,SOD活性降低,NOS表达明显增高(P0.05)。组间比较;S组较P组在T2、T3点MDA浓度、NOS的表达明显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两组中,停心肺转流(CPB)2h和术毕的MAP值均较入室基础值低(P0.05);HR值较入室基础值高(P0.05);而丙泊酚组在停CPB 2h和术毕的MAP值要高于七氟烷组(P0.05)。结论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全程吸入七氟烷麻醉的抗心肌氧化损伤作用比全凭静脉丙泊酚麻醉的作用要强,且七氟烷对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比丙泊酚强。  相似文献   
43.
目的通过检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的变化,探讨AT-Ⅲ对TIA后卒中复发风险的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TIA住院患者127例,观察1 w内卒中复发情况,结合MRI检查,分为良好转归101例、影像阳性组16例和临床梗死组10例。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抽取静脉血3 ml进行凝血功能检测,比较3组患者AT-Ⅲ、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C)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水平的差异。结果血浆FDP、FIB-C、APTT、PT水平,3组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组患者血浆AT-Ⅲ水平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F=3.158,P=0.040)。其中,临床梗死组患者AT-Ⅲ平均水平显著低于良好转归组(91.27±13.88 vs 102.32±15.94,P=0.037);临床梗死组患者AT-Ⅲ平均水平稍低于影像阳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27±13.88 vs 95.79±13.08,P=0.417)。结论 AT-Ⅲ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卒中复发风险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CAD/CAM全瓷冠在后牙义齿修复中的应用。方法:35例患者47个后牙经完善根管治疗后,使用CAD/CAM氧化锆全冠修复。结果:随访3~18个月,45个牙冠修复体的固位、边缘密合度、牙周状况均良好,1个冠咬合面出现隐裂,1个牙冠修复体出现松动。结论:CAD/CAM氧化锆全冠在后牙义齿修复中能够提供较好的固位及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45.
实施医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是落实国家以就业带动创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厘清当前医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目标定位,明确医学生创业素质的具体内容,通过构建“筛培式”培养模型,分阶段开展医学生创业素质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医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和提升职业素质的自主意识,而且对培养有开创精神的优秀医疗卫生从业者及创业者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基因修饰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促进大鼠下颌牵引成骨的作用。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对两组大鼠右下颌骨进行牵引成骨,牵引期最后1 d,实验组大鼠牵引间隙内注射转染重组质粒pcDNA-bFGF的BMSCs,对照组注射转染pcDNA空质粒的BMSCs。分别于固定期第2,4,8周分3批处死,并进行放射学检查、组织学检查及骨密度检测。结果:两组牵引间隙内均有新骨形成。各时间点实验组牵引间隙内新骨的形成和骨质密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bFGF基因修饰的BMSCs可有效促进DO新骨形成,为颌面部骨缺损的重建提供了一个新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地塞米松联合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以第三代BMSCs为实验材料,分别给予10%FBS的DMEM培养基,含80μg/LbFGF的10%FBS的DMEM培养基,含bFGF80μg/L+地塞米松10-8mol/L+β-甘油磷酸钠10mmol/L+维生素C50mg/L的10%FBS的DMEM培养基处理,通过计数BMSCs细胞数评价其增殖能力,同时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及茜红素染色评价其成骨分化的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bFGF可以显著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bF-GF和地塞米松联合不仅促进了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增殖,而且促进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和钙结节的形成。结论:bFGF和地塞米松联合促进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重症脓毒血症患者ICU连续性血液净化(CBP)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8-01—2019-04间西平县人民医院ICU收治的36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在CBP治疗期间,加强生命体征及抗凝药物的监测、保持血管畅通及循环稳定,以及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观察等综合护理。结果本组31例患者存活,5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31例存活患者经CBP治疗后,循环、血氧饱和度等各项生命体征均保持稳定状态。电解质水平、肾功能等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均顺利完成治疗撤机。结论对在ICU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应用CBP治疗期间,实施科学的综合护理措施,是提高、巩固疗效和促进患者顺利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弯曲细小钙化根管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细小弯曲或钙化根管进行治疗,根管治疗的过程包括开髓、拔髓,确定工作长度、根管预备,冲洗,根管用药及根管充填,完成牙体修复,术后回访等步骤,观察疗效。结果:70颗患牙经过反复疏通根管,治疗成功65颗,成功率92%,其中有3颗上颌磨牙中的近中弯曲根管有台阶形成。2颗钙化根管未完全扩通,评定为治疗失败。结论:根管细小、钙化不通是根管治疗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弯曲根管的治疗,成功的根管制备是前提和基础;理想、致密、完满的根管充填是完善和保障。  相似文献   
50.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钛合金与金合金烤瓷修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12年10月间公开发表的比较钛合金与金合金烤瓷修复体临床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研究,包括758例金合金修复体和920例钛合金修复体。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钛合金修复体相比,金合金修复体能显著提升修复体颜色(RR=0.35,95%CI=0.22~0.55,P﹤0.001)和边缘密合性(RR=0.36,95%CI=0.20~0.63,P=0.0004)的满意度,能够显著降低颈缘染色的发生风险(RR=0.19,95%CI=0.09-0.38,P﹤0.001),有降低牙龈炎(RR=0.73,95%CI=0.53~1.02,P=0.07)和瓷/基底损坏(RR=0.58,95%CI=0.16~2.07,P=0.41)发生风险的趋势。结论:当前证据表明,金合金烤瓷修复体的临床效果要优于钛合金。但鉴于研究的局限性,建议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盲法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论证,并建议将"成本-效益分析"作为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