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89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3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鉴定不同Hp菌株的RAPD分析方法,并评价其在区分Hp复发和再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苯酚—氯仿方法提取Hp DNA,以一个10nt的寡核苷酸为引物,建立Hp PCR扩增体系,所得PCR产物以2%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RAPD分析),以50株临床分离的Hp菌株检测该方法的重复性。对4例十二指肠溃疡伴Hp感染者在三联治疗前后及根除后一年内再现的Hp菌株进行RAPD分析,鉴别复发和再感染。结果:(1)同-Hp菌株于不同时间进行的2次RAPD分析,所得的PCR产物完全一致,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2)50株不同的Hp菌株各产生不同的RAPD图谱,可按此图谱的不同将它们区分开来。(3)对4例十二指肠溃疡伴Hp感染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再现的菌株的RAPD分析,发现3例患者的菌株具有相同的RAPD图谱,证实为原菌株的复发,而1例患者的菌株则产生不同的RAPD图谱,推测为新菌株的再感染。4例患者随访1年均为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结论:RAPD分析只需单一的随机引物,方法简便、快速、经济、重复性好,可用于区分不同来源的Hp菌株,特别对治疗前后再现的菌株复发和再感染的鉴别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2.
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中若干问题共识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迄今为止,我国已发布了三次关于幽门螺杆菌(H.pylori,Hp)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第一次是1999年4月海南三亚会议提出的《第一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一1999年海南共识》,该共识于2000年发表;第二次是2003年10月安徽桐城会议提出的《第二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2003年桐城共识》,于2004年发表。4年多来,我国对Hp处理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又有了新的认识和见解。第三次是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Hp学组于2007年8月10~12日于江西庐山召开了第三次全国Hp共识会议,来自全国的60多名专家对Hp感染的若干问题达成了新的共识,提出了《第三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一庐山共识》。  相似文献   
233.
通过动物实验证实幽门螺杆菌(Hp)的细胞毒素对小鼠胃粘膜具有损害作用。用不同剂量的产毒 Hp 菌株(NCTC11637)的培养上清液灌服 BALB/C 小鼠,观察胃粘膜普通病理及超微结构的改变,并与用非产毒 Hp 菌株(来自于临床分离株)的培养上清液及生理盐水灌服过的鼠胃粘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Hp 的细胞毒素可以对小鼠胃粘膜产生明显的损害,但并不能引起明显的炎症反应,特别是多形核细胞的浸润。而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以及无毒素组对小鼠胃粘膜则无明显损害。提示细胞毒素在导致胃部疾病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4.
为研究Hp感染后胃粘膜细胞中c-met原癌基因蛋白表达的情况,了解Hp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对110例经病理证实为慢性胃炎的病人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胃粘膜细胞中e-met原癌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及异型增生中,e-met原癌基因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22.2%、44.1%、67.5%和61.9%。过表达率分别为5.5%、26.4%、37.8%和38.1%。Hp感染后c-met原癌基因蛋白表达率较末感染者高,分别为63%及32%,在萎缩,肠化生及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中Hp感染者与未感染者表达率分别为58.9%及29.7%(P<0.005)。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病变的进展,c-met原癌基因的表达随之增加,从而说明Hp感染对c-met原癌基因蛋白表达有一定的影响,Hp启动了胃癌发展的早期阶段,也可能推进胃癌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35.
236.
目的: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系统回顾,评价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与结肠息肉危险性的关系.方法:检索1966/2007-12数据库PubMed,EMBASE,Cantcrlit,ISI以及Cochrane Collaboration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收录的文献.若研究的临床和方法学合理,则以随机效应模型统计OR值和95%CI.对研究设计方法、研究人群、药物种类、服用NSAIDs的频率和疗程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39篇文献.其中17篇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12篇为病例对照研究,10篇队列研究.NSAIDs显著降低散发性结直肠息肉的发生或复发.随机对照临床试验OR为0.63(95%CI:0.53-0.75,P=0.37),病例对照研究OR值为0.70(95% CI:0.61-0.80,P=0.02),队列研究OR值为0.86(95% CI:0.77-0.96,P=0.02).NSAIDs减少家族性腺瘤型息肉病(FAP)患者息肉的数量和大小.分层分析显示,阿司匹林和其他NSAIDs降低结肠息肉危险性的作用相似,并存在剂量依赖性.结论:NSAIDs减少结直肠息肉的危险性,还需临床研究进一步确定在特殊人群中预防性使用NSMDs的最佳剂量和疗程.  相似文献   
237.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排空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106例FD患者,其中Hp阳性46例,Hp阴性60例。全部患者从胃窦粘膜取活组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利用实时B型超声胃窦截面积法测定胃排空。结果:Hp阳性患者的空腹胃窦面积、餐后即刻胃窦面积、餐后60分钟和120分钟的胃排空率(分别为094±139cm2、134±316cm2、923±140%和358±235%)与Hp阴性者(分别为119±212cm2、125±2782、912±122%和321%±24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活动性胃炎患者空腹胃窦面积、餐后即刻胃窦面积、餐后60分钟和120分钟的排空率(分别为077±142cm2、132±35cm2、100±122%和347±260%)与非活动性胃炎患者(分别为128±207cm2、127±252cm2、974±145%和332±24%)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感染对FD患者胃排空功能无影响;与Hp感染有密切相关性的活动性胃炎也不足以引起胃排空的改变  相似文献   
238.
安速快速检测试剂盒诊断幽门螺杆菌的现症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安速幽门螺杆菌(H pylori)快速检测卡诊断H pylori现症感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对154例因上消化道症状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同时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Warthin- Starry银染,同时取指血进行安速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以快速尿素酶试验和Warthin-Starry银染同时阳性或阴性作为诊断是否H pylori感染的金标准.结果:和金标准相比较,安速快速检测试剂盒敏感性为92.0%(81/88),特异性为94.0%(47/50).准确率为92.8%(128/138);与RUT相比安速快速检测试剂盒敏感性为89.7%(87/97),特异性为91.2%(52/57),准确性为90.3%(139/154).结论:安速快速检测试剂盒在没有进行根除治疗的患者中能够较好的反应现症感染的情况.临床可用于H pylori现症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239.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酸相关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酸相关疾病是指与胃酸分泌或对胃酸敏感有关的一组疾病,一般是指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GER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本文试图阐明幽门螺杆菌(Hp)与各种酸相关疾病的关系。Hp与消化性溃疡尽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在发病机理上有所不同,但是二者都和Hp有关。在胃溃疡病中,H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