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17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61.
中风的韩方治疗是根据患者精神气血状态和六淫的状态来调整脏腑及全身机能。中风是风、火、痰湿及瘀血等原因导致气血逆乱甚至闭塞而发病的。本文主要论述中风的药物治疗。 首先,中风急性期通大便很重要,常用的处方有滋润汤、润肠丸、大承气汤、大承气丸、调胃承气汤、当归承气汤、防风通圣散、巴豆、大黄末胶囊、疏风顺气丸、三化汤、局方麻仁丸、清肺泻肝汤等。 其次,以患者的体质辨证治疗。由于患者病情复杂,有时很难准确判定病证并制订有效的辨证治疗方案。根据四象体质理论,不同体质出现不同的特征性病证。掌握这一特征对辨证…  相似文献   
262.
运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对血瘀证舌下络脉的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探讨血瘀证舌象的量化诊断,运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对照观察了211例血瘀证和175例非血瘀证舌下络脉的变化,并进行了舌质红、绿、蓝色(RGB)的量化观测。结果表明,血瘀证舌下络脉颜色以青紫、紫暗多见,而非血瘀证组多为暗红或紫红,两组颜色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瘀证舌下络脉多变长、增粗、常有结节、分枝、弯曲,与非血瘀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舌下络脉颜色、粗细、结节、分枝、弯曲的变化与舌质RGB量值密切相关,各组差异多有显著性(P<0.01)。因此,舌下络脉诊法对血瘀证的量化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3.
中风病舌诊定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从舌质、舌苔方面对中风病的证候学进行定量研究。方法:利用彩色数字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客观观察了378例中风病患者的舌质、舌苔变化。结果:本组378例中风病患者中以暗红舌最多,共128例(33.86%),暗红舌与淡紫舌、淡白舌、淡红舌、红绛舌、紫红舌、青紫舌相比,其红色分量(R)、绿色分量(G)、蓝色分量(B)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本组378例中风病患者各证型舌质的RGB值研究结果显示:本组病例中气虚血瘀证型、风痰阻络证型者的舌质R、G、B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本组378例中风病患者各种舌苔间的R/G、R/B值相比,经方差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从舌质、舌苔方面对中风病的证候学进行定量研究,为中风病证候规范化、定量化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64.
中医临床研究的联合监查与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中医药对重大疾病、常见病、疑难病的防治能力,“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加大了对中医临床研究的支持力度。为保障支撑计划中医药项目的顺利实施,针对目前科研重申报、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质量管理的现状,“重大疑难疾请中医药防治研究”项目设立了“中医临床研究方案的优化与质量控制研究”课题组,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中医临床研究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规范的要求,按规定时间、程序进行了质控检查,及时发现四级监查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联合监查,以保障“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项目保质保量完成。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65.
中医临床研究者应注重以往研究工作的积累,保证临床方案规范可行,治疗方案疗效确切,增强操作一致性和临床疗效的可重复性。证候、治法、处方要协调对应。加减项目数量和每项加减的药味量要合理,内容要与主方主旨相适应。尽量减少珍稀或贵重药物的使用,以免遭遇中药资源、药物成本、动物保护等的限制。由汤剂转换为胶囊、颗粒剂、滴丸、单味中药配方颗粒等剂型时,宜先进行临床预试验,以重现汤剂的临床疗效。应用单味药、单个有效部位或单个药物有效成分,要有可靠的前期工作依据。饮片应该明确产地到县级,保证饮片质量及功效。对针刺和推拿治疗方案的优化要点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66.
针对中医药重大科研项目不能按期结题这一科研领域存在的问题,在科技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疑难病中医防治研究”三四级联合检查结果中,对41个课题从项目管理、进度计划制定和进度计划执行等角度,对影响科研进度的多种因素做了调查和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体会,为保证中医药重大科研项目按期顺利完成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267.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各种心脏疾病发展末期的危重病症,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因。通过分析全国名老中医翁维良教授治疗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医案,探索翁教授辨证思路及遣方用药经验,从医案的分析总结中可见翁教授"以通为补,攻补兼施,因时制宜,辨病辨证相结合"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68.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的方法,根据最新研究进展,探讨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 纳入相关化学成分研究,从中明确连花清瘟胶囊内所含有的化学成分与入血成分信息;于TCMSP、STITCH数据库搜索药物作用靶点蛋白后使用UniProt数据库进行相关转化;通过GeneCards、DisGeNET、UniProt数据库筛选COVID-19相关靶点,同时利用PubMed数据库搜索SARS-CoV-2病毒全基因组信息;将药物有效成分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比对筛选后构建连花清瘟内有效化合物治疗COVID-19的核心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STRING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PPI网络分析,找出关键靶点信息;使用CytoScape插件ClueGo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核心成分与相关受体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 筛选出连花清瘟胶囊中25个活性成分和146个潜在靶点,新冠肺炎相关靶点为122个,经比对后选出与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新冠肺炎核心作用靶点为26个;通过PPI网络数据选出IL6、IL10、TNF、CCL2、DPP4等核心靶点,KEGG通路与GO富集分析筛选出17条信号通路,7个相关的生物进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山奈酚、芦丁等成分同与ACE2结合的SARS-CoV-2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结合能较强。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证实了连花清瘟胶囊多成分、多靶点、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预测了LQC治疗COVID-19的主要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其活性成分研究和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有助于阐明连花清瘟胶囊对新冠肺炎的治疗原理。  相似文献   
269.
翁维良认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为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加重的一个病理阶段,中医辨证为本虚标实,本于气、阳之虚,标为血瘀、水停。临床辨治当考虑其本虚标实的性质,注重病、证、症综合施治以固其本、缓其标。文中案例体现了翁老在辨治本病时紧扣病机关键,斡旋气机,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以治本;活血祛瘀,温阳利水以治标,创益气活血利水方,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此外,临证时强调双心同调、气血同治、瘀郁双解,注重三因制宜,随证化裁,灵活处方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