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葛根素对体外培养的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舒缩因子的影响。

方法:取第8代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用于实验。实验组中加入含不同浓度葛根素的培养液,对照组加入不含药物、无生长因子及血清的培养液。培养48h后用Western blotting 法测各组细胞eNOS及ET-1的表达。

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葛根素组eNOS的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1),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eNOS的表达也增加。葛根素组ET-1的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1),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ET-1表达下降。

结论:葛根素通过上调 eNOS的表达,下调ET-1的表达,调节血管一氧化氮内皮素(NO/ET)的比值,从而发挥松弛视网膜血管平滑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比较不同超滤法对小儿先心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改良超滤组(A组),平衡超滤+改良超滤组(B组)和常规体外循环,不用超滤(C组)。监测患儿体外循环(CPB)前和CPB后的血小板计数(PLT)、CPB前的活化凝血时间(ACT)、CPB后30 min及60 min的ACT、CPB时间及术后出血量。结果:CPB前后的PLT差值、出血量A组与C组,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和CPB前后不同时间ACT的差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超滤法及平衡超滤+改良超滤法均可提高先心病患儿术后PLT水平并减少出血量,而平衡超滤法对凝血功能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葛根素(Puerarin,Pur)对体外培养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Choroid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CVECs)增殖的影响。方法:取第3代人CVECs用于实验。实验组中加入含不同浓度的Pur培养液,细胞对照组加入等量空白培养液。24 h及48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与细胞对照组比较,0.05、0.50、5.00μg/ml和50μg/ml Pur组作用24 h及48 h后CVECs A值均增加(P<0.01)。结论:Pur对体外培养的CVECs有明显的促进增殖作用,其作用与Pur的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44.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加速了全球性人口流动,同时也增加了旅游者与传染病的接触机会,本文阐述了旅游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个人的预防方法及防治对策,旨在积极应对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传染病对旅游业的危害,最大限度的降低传染病对旅游业经济和旅游者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正>甲沟炎是指(趾)甲两旁甲沟组织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细菌通过甲旁皮肤的微小破损侵袭至皮下并发生繁殖而引起的炎症,通常表现为患处红肿疼痛,伴炎性渗出及肉芽组织增生,是一种外科常见疾病,常好发于青少年[1-2]。甲沟炎可导致患者许多日常活动无法进行,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临床上将甲沟炎分为4期,即1期(红肿期)、2期(炎症期)、3期(肉芽形成期)和4期(慢性嵌甲型甲沟炎形成期)。甲沟炎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等的特点,急性甲沟炎若不能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建立土壤和底泥中15种邻苯二甲酸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并用于成都市土壤和河底泥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污染调查。方法 样品经二氯甲烷提取、离心后,取上清液氮吹至干,乙腈复溶后,进样测定。以Gemini C18(250 mm×4.6 mm,5 μm)为分离柱,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结果 DBZP、DIBP、DEHP和DNP 的线性范围为0.01~10.0 mg/L, 其他PAEs 的线性范围为0.005~10.0 mg/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8。土壤的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1.22~5.56 μg/kg和4.08~18.5 μg/kg,加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76.4%~111%和1.28%~16.2%;底泥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987~4.35 μg/kg和3.29~14.5 μg/kg,加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80.0%~116%和2.11%~11.1%。结论 建立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溶剂用量少等优点,适用于土壤和底泥中15种PAEs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缺氧状态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VEC),将传代的细胞分成3组,即正常细胞对照组(DMEM常规培养基培养)、缺氧模型组、缺氧+不同浓度川芎嗪组(含0.002、0.02、0.2和2μg/ml川芎嗪的培养基)。培养24、48 h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缺氧组及各药物组各时间点的光密度值明显低于正常细胞对照组(P0.01);川芎嗪0.002μg/ml组的光密度值与缺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0.02、0.2μg/ml组的光密度值与缺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0.2μg/ml组的数值最高,但仍低于正常细胞对照组;而川芎嗪2μg/ml组的光密度值有下降趋势。结论川芎嗪可抑制缺氧引起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活性降低,对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8.
细辛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鉴于其所含黄樟醚等毒性成份,大多数临床医师囿于"细辛不过钱"的框框,不敢越雷池一步,以至于少开甚至不开细辛一味。而临床上细辛入汤药过钱较常见,多用于镇痛、温化痰饮等。笔者例举细辛临床应用验案3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49.
正肝癌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一般确诊时患者多处于发病晚期,很多患者已经无法耐受手术治疗,故多通过血管介入栓塞疗法进行治疗,但仍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大部分肝癌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会伴有癌性疼痛症状,需承受较大的痛苦,其生活也受到诸多不利影响。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护理措施主要局限于以"疾病为护理重心、完成护理任务"为目标的思维模式中,不能有效实现护理实践与满足病患需求有效结合的目的[2]。因此,如何将护理实践  相似文献   
50.
庄琳旎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177-3177
我院对56例肝穿刺活检术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对症护理,研究显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以增加安全性,提高活检率和成功率,术后积极镇痛、预防出血、防范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是术后护理之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