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257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地塞米松诱发小鼠腭裂时AnnexinⅠ、cPLA2和PC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检测膜联蛋白(Annexin Ⅰ)、胞质磷腊酶A2(cytosolic phospholipase A2,cPLA2)、增殖细胞枝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muclear antigen,PCNA)在地塞米松诱导小鼠腭裂腭胚突中的表达变化情况。探讨腭裂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方法。方法 A/J和C57BL/6j受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地塞米松致畸组(DEX组)、VitB12致畸拮抗组(DE Vit组)和VitB12组。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Annexin 0281、cPLA2和PCNA的相对含量。结果 A/J小鼠中,在正常对照组中,随着腭胚突的发育,Annexin Ⅰ表达逐渐升高,其余各实验组也呈相似变化。在DEX组和DEX VitB12组中, AnnexinⅠ的表达明显较对照组和VitB12组高,对照组与VitB1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而cPLA2则和对照组与DEX组间在AnnexinⅠ和cPLA2测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AnnexinⅠ和cPLA2介导了糖皮质激素诱发腭裂的过程。VitB12未能阻遇DEX上调AnnexinⅠ的表达。但可以对抗DEX抑制cPLA2的作用,这可能是VitB12拮抗糖皮质激素致畸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3.
唇腭裂是人类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其发病机理复杂.多学科的研究表明,唇腭裂的病因涉及众多因素,受到多个因素的调控.其中导致腭裂发生的原因之一是腭板未能融合,而对于腭板融合过程的研究,在体内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可以采用体外腭器官培养的方法进行研究.长期实践证明,与体内实验相比,体外腭器官培养模型可以模拟体内腭裂形成的过程.本文就腭器官培养方法在腭裂发病机制研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4.
通过检测地塞米松(DEX)作用后 A 系小鼠腭、舌、颌骨组织的环—磷酸腺苷(cAMP)及前列腺素E_2(PGE_2)的活性水平及其变化,以进一步探讨糖皮质激素诱发 A 系小鼠腭裂的可能原因。结果,A 系胎鼠的腭胚突组织在闭合期之前(14~(20))实验蛆(DEX 组)低于对照组,腭闭合后期(15~(8~20))对照组浓度迅速下降而低于 DEX 组。PGE_2腭闭合前 DEX 组低于对照组,腭闭合后期出现极高的峰值。舌组织、下颌骨组织内 cAMP,PGE_2两组相似。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梯度旋转下降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术后效果。方法分析85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的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术后一年的面部石膏模型唇部指标,同时比较这85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术后一年的唇部指标与相似年龄的45例单纯不完全性腭裂患儿的唇部指标。结果在术后即刻虽然健患侧唇高、健患侧唇宽的差值减小,但其健患侧仍不协调。术后一年,健患侧唇高和健患侧唇宽都达到协调。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唇高在术后一年恢复到正常值,而唇宽在一年后无论是健侧还是患侧,仍然低于正常值。结论采用梯度旋转下降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唇部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66.
A系小鼠胚腭突细胞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A系小鼠胚愕突上皮与间充质细胞在DMEM/F-12培养基中进行原代和传代联合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机械分离及胰蛋白酶消化法,简便、准确、快速地获得高成活率的A系小鼠胚愕突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仪、相差显微镜、光镜等观察其DNA及蛋白质合成、细胞骨架及其结构。结果:联合培养的A系小鼠胚鳄突细胞中,愕突上皮及间充质细胞均能较好地生长,光镜下观察见上皮型细胞呈多角型,单层铺路石状排列,细胞骨架为栅栏型或巢穴型;间充质细胞呈梭型,单层漩涡状排列,细胞骨架呈梭型、多平行排列的纤维。流式细胞仪检测见细胞DNA及蛋白质含量较丰富,细胞增殖活跃。结论:A系小鼠胚愕突上皮与间充质细胞联合培养模型能较好地保持体内胚愕突的上皮细胞及间充质细胞细胞成分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7.
为了探明腭裂的分子病理机制,腭形成的分子调节机制成为连续的研究热点。转化生长因子Ⅲ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ype Ⅲ receptor,TβR-Ⅲ)在腭黏附的关键时期特异表达在中嵴上皮(medial edge epithelial,MEE)。本研究的目的是探明TβR-Ⅲ mRNA和蛋白在胎鼠体内的定位和表达水平,以及确定体外腭融合期间对TβR-Ⅲ表达的需求。  相似文献   
68.
用唇裂术后评价方法检测正常人面部生长发育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腭裂患者喉塞音的声学特征。方法:检测存在病理性喉塞音的男性腭裂患儿及正常男性儿童各20名发含口塞音的语句时的语图,观察患者喉塞音声学特征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腭裂患者喉塞音出现与原塞音的伴随情况不同,可以表现出包括冲直条、嗓音起始时间(VOT)、共振峰转接、冲直条频谱等各种声学指标的异常。结论:塞音的声学特征复杂,应该结合语图形态及各参数的数值共同诊断。  相似文献   
70.
改进腭裂整复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先天性腭裂整复的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腭裂整复对患者口腔颌面功能和形态的利害关系并不被大多数患者所认识,一些临床医师也未予以足够的关注,或者说有些所关注的目标已偏离腭裂整复的根本目的<'[1]>.因为不可能在术后非常短的时间内(如1周左右)评价腭裂术后效果,所以医师对提高整复腭裂手术成功率的紧迫感远不如整复唇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