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目的探究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北京协和医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3例,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每组各5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Ⅰ组采用阿托伐他汀、Ⅱ组采用普伐他汀、Ⅲ组采用瑞舒伐他汀,均治疗6个月并观察各组血脂变化、血脂达标率、肌酐(SCr)、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等指标,观察治疗1年后各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发生的情况。结果治疗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指标较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Ⅲ组TC、LDL-C指标显著低于Ⅰ组、Ⅱ组(P0.05);3组LDL-C、非HDL-C达标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及各组间比较,ALT、CK、SCr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后1年3组出现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有效调节血脂水平,临床疗效稳定,且总体观察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2.
婚姻是棵树     
婚姻是一棵需要用爱浇灌,用尊重培育,用信任、理解和责任来支撑的树,精心培育才能使它枝繁叶茂。当然。也少不了吵吵闹闹这样的“毛毛雨”的淋洒。夫妻之间如何搭起心桥,与对方作心灵沟通呢?  相似文献   
33.
<正>我国新发脑卒中患者每年约250万,脑卒中生存者中病残率高达75%~([1])。85%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的开始就有上肢功能障碍~([2]),但上肢功能的康复结局相对较差,所需时间也相对较长,导致许多脑卒中偏瘫患者对上肢功能康复失去信心。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偏瘫康复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现实的虚拟环境,并通过多种传感设备使用户"投入"到该环境中,实现用户与  相似文献   
34.
Kyrle病一例     
患者男,25岁,于1987年7月初诊.该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从面部皮肤开始出现针头大小坚硬的毛囊性小丘疹,尔后须部、躯干、四肢皮肤均出现同样丘疹,皮疹多而密集,孤立存在,以面、背部及四肢伸面较多,并逐渐长大至小米粒大小,新的皮疹不断出现,剥离后呈凹窝状.  相似文献   
35.
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特点不同,治疗策略不同.本文就目前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比较上臂贵要静脉转位内瘘(brachio-basilic transposition arteriovenous fistula,BBTAVF)及前臂人工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行BBT-AVF患者(45例)及以贵要静脉为流出道建立人工血管(brachio-basilic arteriovenous graft,BAVG)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36个月的生存率、通路通畅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等结果。结果 BBT-AVF组及BAVG组在术后12、24、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95.6%、95.6%和98.4%、93.8%、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术后12、24、36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3.4%、70.1%、63.1%和46.9%、14.9%、5.0%,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5.2%、89.6%、86.1%和84.4%、65.0%、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内30 d急性血栓、假性动脉瘤、中心静脉狭窄、感染及窃血综合征...  相似文献   
37.
正患者,女性,27岁。既往因1型糖尿病15年,"糖尿病肾病"发展为慢性肾脏病5期,于2017年6月开始经右锁骨下静脉临时透析导管血液透析治疗,同时尝试双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均失败,1个月后建立左肘上肱动脉-肱静脉U型人工血管内瘘术,术后24小时内曾有短暂左前臂尺侧麻木,随后缓解,无其他不适。2017年8月因该人工血管内瘘吻合口血清肿不愈合,合并感染伴发热  相似文献   
38.
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特点不同,治疗策略不同.本文就目前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然  张抒扬 《中国医药》2006,1(11):702-704
目前冠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血管重建术,但都不能从根本上阻止冠心病的发展。随着基因科学的发展和日趋成熟,基因治疗将成为冠心病治疗中另一有效手段,本文对目前冠心病基因治疗的现况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0.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预后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患者的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性入选我院心内科2005-01至2005-05间145例因冠心病行PCI治疗的住院患者,平均年龄(65.4±10.5)岁,测定患者住院期间的PWV和收集其他临床资料.根据患者PWV值将患者分为3组,PWV<10 m/s组(n=67),12m/s>PWV≥10m/s组(n=46)和PWV≥12 m/s组(n=32).随访患者PCI术后30天和术后3年心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和继发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比较除收缩压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I术后30天内3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2.2%和0,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术后3年时随访,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3组分别为9.5%,17.1%和32.1%,其中PWV≥12 m/s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与PWV<10 m/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WV快的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后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所增加,PWV对PCI术后患者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