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 TKR)后早期应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CPM)结合康复训练效果,探讨TKR后早期康复治疗的意义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8例20膝TKR后的患者早期应用CPM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法,以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HSS评分作为评定标准.结果CPM结合康复训练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方法,18例20膝患者均于术后第5天下地,术后平均ROM为(104.9±11.2)0,伸直均达到00;术后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5.3 分.结论 早期应用CPM机结合康复训练可促进关节功能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膝下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糖尿病性下肢重度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血管外科于2007年2月至2011年5月膝下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缺血的74例资料,记录其内科情况、Rutherford分期、介入治疗完成时的流出道SVS评分以及术后30d并发症.随访并通过Kaplan-Meier方法计算一期通畅率、症状缓解率、生存率、保肢率,观察其疗效.结果 入选患者74例,患肢89条.平均年龄(70.5±7.4)岁.吸烟者30例、高脂血症22例、高血压病36例、冠心病20例、肾功能不全12例.Rutherford分期:Ⅲ期29条、Ⅳ期30条、Ⅴ期16条、Ⅵ期14条.术前踝肱指数(ABI)平均0.37(0~0.72).术前胫腓动脉流出道评分平均7.5分(3.5~10分).膝下腔内血管成形术技术成功率92.1%,术后ABI0.78(0.33~1.15)(P<0.01),术后胫腓动脉流出道评分平均6.0分(1.5~10分)(P<0.01).随访患者74例,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术后1~23个月),失访6例,其中死亡3例均死于急性心肌梗死,随访率91.9%.1年生存率94.6%,1年保肢率91.9%.术后1年一期通畅率52.8%,1年时症状缓解率83.4%.结论 膝下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术后1年的通畅率较低,但症状缓解率明显,有较高的保肢率,使其可以作为糖尿病膝下动脉闭塞治疗的首选,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分析Nanog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胃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规律,探讨Nanog的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其与肿瘤干细胞的关系。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78例NSCLC及其中10例肺癌患者的癌旁组织、39例胃腺癌及其中10例胃腺癌患者的癌旁组织和35例食管鳞癌及其中10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癌旁组织中Nanog的相对表达情况。   结果   NSCLC、胃腺癌和食管鳞癌组织中Nanog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且肺癌和胃腺癌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肺癌中Nanog的相对表达量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和肿瘤组织学类型有关(P < 0.05);胃腺癌组织中,Nanog的相对表达量与胃腺癌的临床分期、性别有关(P < 0.05);食管鳞癌组织中,Nanog的相对表达量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 < 0.05)。   结论   在肿瘤进展过程中,Nanog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Nanog的表达在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4.
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特点不同,治疗策略不同.本文就目前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5.
目的评价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患者下肢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5月~2012年3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缺血89例的l临床资料,记录其内科情况、股胭动脉TASC(泛大西洋协作组)Ⅱ分级、流出道评分、Rutherford分期以及术后30天并发症。随访计算一期通畅率(Kaplan—Meier)、分级情况、保肢率,观察其疗效。结果共89例108条患肢。年龄(70.5±8.6)岁。术前踝肱指数(ABI)中位数0.36(0~0.73),术后1个月0.79(0.33~1.15,Z=-3.276,P=0.001)。术前胫腓动脉流出道评分中位数7.5分(3.5~10分),术后即刻中位数6.0分(1.5~9分,Z=-2.948,P=0.003)。股胭及膝下胫腓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技术成功率分别为97.2%(105/108)和93.3%(98/105)。随访患者86例105条患肢。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5~46个月),随访期间死亡3例,均死于急性心肌梗死,随访率90.7%(78/86)。术后1年股胭动脉一期通畅率67.3%,胫腓动脉为56.3%,1年保肢率91.9%(34/37),1年时症状缓解率83.3%(90/108)。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症状缓解明显,有较高的保肢率,可以作为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特别是膝下病变治疗的首选.远期疗效有待讲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入选2007年至2012年于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青年女性(年龄18~44岁)共24例,选取同时期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女性(年龄≥65岁)7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其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的情况。结果24例患者中有9例证实为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梗死,较1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梗死的青年女性患者年龄更小、体质量指数(BMI)更低、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较少(P均<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无病变和主干病变较多(P均<0.05)。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梗死的青年女性患者中8例(53.3%)合并2个以上的传统危险因素。与老年心肌梗死女性相比,青年心肌梗死女性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个数较少,入院时的收缩压、空腹血糖、血肌酸酐、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更多见(P均<0.05)。结论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时需要考虑非动脉粥样硬化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梗死的青年女性患者较老年女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少,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为主。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Nanog高表达对乳腺癌细胞MCF-7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Nanog,利用免疫荧光观察Nanog高表达后,乳腺癌细胞MCF-7中Nanog的定位。利用平皿克隆分离法获得Nanog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系MCF-7。应用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观察Nanog高表达对乳腺癌细胞MCF-7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Nanog在MCF-7细胞中定位于核,Nanog高表达后,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强。结论:Nanog能够促进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28.
<正>患者,女性,73岁,因"血液透析2年,左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1周,左股静脉临时透析导管流量下降3 d"于2018年3月27日入院。患者患有高血压肾病致慢性肾脏病5期2年,期间经右颈内静脉临时透析导管、右股静脉临时透析导管血液透析2个月后导管失功,左颈内静脉带隧道和涤纶套导管透析6个月。1年半前建立左头静脉-桡动  相似文献   
29.
未绝经女性患者冠状动脉事件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未绝经女性患者冠状动脉事件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07年间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诊治的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47例,已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172例和未绝经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女性患者(non-AS CAD组)18例的临床表现.结果 (1)与已绝经冠心病组比较:未绝经冠心病组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生率较低(均P<0.01),既往发生胸痛较少(14.9%比82.6%,P<0.01),冠心病危险因素个数较少(1.04±0.98比2.21±0.10,P<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较多(83.0%比48.8%,P<0.01);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以单支病变为主(70.2%比29.1%,P<0.01),冠状动脉病变积分(Gensini评分)较低(10.5±7.2比56.5+27.0,P<0.01);logstic回归发现,肥胖是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独立的危险因素(OR =3.655,95%CI:1.15~11.59,P=0.028).(2)18例non-AS CAD患者占疑诊冠心病未绝经女性患者中的28%,其中16例以ACS起病.与未绝经冠心病组比较,血生化指标、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较已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者少,冠心病危险因素少;既往发生胸痛较少,以ACS起病多见;肥胖是独立的危险因素.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也是引起未绝经女性患者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0.
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特点不同,治疗策略不同.本文就目前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