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33篇
预防医学   9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通针灸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将是未来针灸临床医师的骨干力量。临床教学是培养高学历针灸专科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针灸的临床教学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缺乏英文教学等方面。对本学科在针灸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临床教学工作中总结出的一些优秀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和论述,为临床教学同仁们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对青光眼患者泪液黏蛋白5AC水平(MUC5AC)及眼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12/2014-06入住我院的28例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青光眼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8例未行手术治疗的青光眼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30名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受试者术前1 d;术后3,6 mo时的泪液MUC5 AC水平及眼表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泪液NUC5 AC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眼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mo泪液MUC5 AC水平显著低于术前( P<0.05),术后3 mo MUC5 AC含量逐渐升高至术前水平,术后6 mo时泪液MUC5 AC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 P<0.05);术后1mo眼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3 mo时,眼表功能评分逐渐降低,术后6 mo时眼表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而对照组在术后6mo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泪液MUC5 AC含量逐步降低,眼表功能评分逐步升高。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术后可使青光眼患者MUC5 AC水平暂时性降低,眼表功能评分暂时性升高,但术后3 mo后,可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乙醇体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及对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乙醇(50、100和200mmol/L)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24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各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CAM-1蛋白表达。结果:乙醇能抑制内皮细胞活力,促进细胞凋亡,增加ICAM-1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乙醇能诱导内皮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凋亡、影响ICAM-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低剂量饮水砷亚慢性暴露对大鼠的内分泌干扰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05、0.1、0.2、0.4 mg/L砷染毒组,每组20只,经饮水砷染毒110和194 d(雌雄各半)时采用放射免疫法和比色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糖皮质激素受体(GR)、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盐皮质激素受体(MR)和维甲酸五个指标的含量。结果染砷110 d雄鼠各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雌鼠0.05、0.1μg/ml组维甲酸水平低于0.2和0.4μg/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砷194 d雄鼠各砷染毒组血清MR水平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2μg/ml组雄鼠血清维甲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砷染毒组雌鼠维甲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慢性低剂量砷暴露对SD大鼠具有潜在内分泌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二种不同初始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效果,评价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和应用时机问题。方法:SARS患者20例,符合我国卫生部发布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患者入院后常规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利巴韦林及解热镇痛药,同时给予支持疗法。按照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初始量不同分为冲击治疗组和亚冲击治疗组。冲击组初始剂量采用甲基强的松龙320~480mg,亚冲击组初始剂量采用80~160mg。2组用药前后详细记录体温、胸片变化及一般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4周后比较:冲击组有效率100%,亚冲击组有效率80%,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显效率冲击组为70%,亚冲击组为10%,有明显差异。冲击组的病程为(27·0±6·9)d,亚冲击组为(33·6±7·6)d,2组比较有差异,冲击组的激素总量为(4394·0±2402·3)mg,亚冲击组的激素总量为(5742·0±2775·9)mg,2组比较无差异。冲击组中30%追加激素,亚冲击组80%追加激素,2组比较有差异;冲击组20%出现2次发热,亚冲击组2次发热占到70%,2组差异有显著性;冲击组20%使用呼吸机,亚冲击组40%使用呼吸机,2组差异无显著性。冲击组2次发热出现较少,肺部阴影吸收较快,病程明显缩短,而亚冲击组糖皮质激素的初始剂量相对较小,糖皮质激素的用量随体温和胸片的进展递增,应用的时间较长,激素总量增多,副作用增加,并发症较多,病程相对延长。结论:我们对二种不同初始剂量分别做对比分析,认为冲击组优于亚冲击组。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亚冲击组2次发热率较高,追加激素率增加,激素总用量增加,病程相对延长,激素的副作用也相对增加。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新疆海罂粟提取物对老鼠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 (1)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海罂粟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复制足跖肿胀和耳廓肿胀的动物模型,测量肿胀度,并于眼球取血送检WBC及PIT,比较各组差异。(2)将大鼠同上随机分为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海罂粟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复制足跖肿胀和棉球肉芽肿的动物模型,测量肿胀度和肉芽肿净质量,比较各组差异。结果 (1)海罂粟提取物组高剂量组小鼠的耳廓及足跖肿胀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罂粟提取物高、中、低剂量均能降低白细胞(WBC)的数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罂粟提取物高剂量能增加血小板(PIT)的数量,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海罂粟提取物中高剂量组大鼠的足跖肿胀度和棉球肉芽净质质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罂粟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的棉球肉芽肿净质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海罂粟提取物对老鼠炎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剂量的海罂粟提取物还可使小鼠的血小板增多。  相似文献   
107.
胰岛素瘤定位诊断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各种影像学检查在胰岛素瘤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6月至2008年7月我院收治35例胰岛素瘤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对比研究其影像学定位诊断方法。结果:B超检查准确率28.6%,CT检查准确率60.6%,MRI检查准确率69.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准确率73.3%,内镜超声检查准确率70%,超声造影检查准确率73.9%,腹腔镜术中超声检查准确率87.8%。结论:在胰岛素瘤的微创治疗中,腹腔镜术中超声检查有利于发现和定位肿瘤,并确保手术安全顺利的实施。术前合理联合应用多种影像学方法有助于肿瘤的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08.
骨科医生须关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道真的是“越老越抽抽”?几年不见,张女士对70多岁母亲的变化既惊讶又心疼——原先比自己高出几厘米的妈妈,变得比女儿矮了不说,还驼了背,出门必须拄拐,有时候竞连袜子都脱不下来……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前瞻性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FN组)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半髋置换组)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68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男36例,女32例;平均年龄78岁)分别接受PFN内固定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记录术中和术后与手术或内植物有关的并发症、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手术时间及每个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在最后一次随访时进行Harris评分。结果两组间在年龄、性别、及骨质疏松程度上即Singh指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半髋置换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及输血人数上明显多于PFN组(P<0·01)。二者在负重时间上差异不明显。半髋置换组术后平均Harris评分为82分,和PFN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半髋置换组中有2例在术后30d内发生脑血管意外死亡,1例发生了脑梗死,无脱位、假体松动、感染等发生。另有3例3年内死于与髋部置换无关的疾病。PFN组中,术后30d内无死亡发生,有2例3年内死亡。浅部组织感染1例;股骨颈螺钉穿出1例,无骨折不愈合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PFN内固定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功能恢复上基本相同,但后者在失血量及手术时间上高于PFN内固定。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观察乙肝患者肝移植术后血清5项指标及HBV DNA含量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6年10月-2007年3月在解放军第302医院施行肝移植术且术前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的35例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测定手术前、后血清5项指标,采用荧光FCR法测定血清HBV DNA含量变化.选择拉米夫定治疗前HBV DNA高于10 000U/ml的45例乙肝患者作为对照,测定用药前和用药2周后血清乙肝5项指标和HBV DNA.结果 35例肝移植患者中移植后第2天,除1例术前、术后乙肝5项和HBV DNA无明显变化外,其余34例肝移植患者的血清HBsAg和HBV DNA全部转阴,HBsAb全部转阳.其中11例大三阳患者的HBeAg全部转阴,6例发生从HBeAg到HBeAb的血清学转换,但移植前后血清HBeAb均无变化.45例拉米夫定对照患者均未发生HBsAg阴转和HBsAb阳转的现象,11例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下降到500U/ml以下,29例血清HBV DNA含量下降,但持续高于1 000u/ml,5例患者的HBV DNA无明显变化.在34例大三阳患者中,有29例患者HBeAg转阴但未发生HBeAb阳转现象.结论 肝移植术外加抗病毒和免疫学的综合治疗方案,可使97%的乙肝患者彻底清除血清HBV DNA,并发生HBsAg、HbeAg的血清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