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51.
我科于 1994年 6月~ 1997年 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取得了初步临床应用的经验和治疗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2 3例 ,均经临床确诊和 CT影像学检查证实。男 15例 ,女 8例。年龄最小 2 1岁、最大 6 5岁 ,平均 4 8岁。病程约 2 8天 ,最长10年。1.2 治疗方法 :1牵引机器 ,采用山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研制生产的 DF2 - 30 0型牵引床 ,牵引床的功能有腰部前屈成角 0°~ 30°,骨盆向左右旋转 0°~ 2 5°,牵拉间距 5~ 7cm,在 1~ 3g内 1次完成患者腰部成角旋转牵引的系列动作 ;2根据患者性别、年龄、症状、突…  相似文献   
152.
目的提高下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脱位的疗效.方法1997年12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共收治的203例颈椎损伤患者,其中21例为下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脱位,C3-4位3例,C4-5位5例,C5-6位7例,C6-7位6例.15例经颅骨牵引复位后头颈胸石膏或支具固定;3例经颈椎后开放复位并行棘突钢丝缠绕固定;3例先行后路开放复位或术中麻醉下复位,再行前路椎间盘减压及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21例患者就诊时按ASIA分级:A级2例,B级7例,C级8例,D级3例,另1例表现为轻微神经根刺激症状;三个月后ASIA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5例,D级8例,E级6例,1例伴全瘫出院后6个月并发肺炎死亡.结论早期明确诊断、早期快速牵引复位减压、早期开放复位减压稳定性重建对颈髓损伤预后有利.  相似文献   
153.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二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2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不同节段分别二期行颈前路突出髓核摘除减压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年,优良率85.7%.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二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对有脊髓型脊椎病的病人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4.
目的 了解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乳房再造的需求.方法 对淮安地区50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和问卷调查,把不同年龄、教育、临床病理(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激素受体状态等)和重建需求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多数患者对义乳佩戴效果满意.在乳房再造需求中,年龄越轻(<45岁)需求比例越高,并受病理及术后并发症等影响.结论 应根据不同患者需求,制定合适的术后乳房缺失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55.
目的:分析近15年中医药干预化疗后周围神经毒性(CIPN)的现状,揭示研究热点与前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四大数据库自2006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15日发表的与化疗后周围神经毒性主题相关的文献,运用CiteSpace5.8.R3软件绘制图谱并解读。结果:共纳入388篇文献,发文整体呈上升趋势;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娄彦妮;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新中医》;分别形成以娄彦妮、孙一予、姚丽秋为核心的3个研究团队;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且形成以广州中医药大学及其第一附属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代表的一系列机构较为显著的合作群;该领域主要研究热点为中医药干预CIPN临床疗效观察、中医理论研究与改善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结论:作者及机构间研究合作较少;建议加强地区间机构间合作;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CIPN的中医药防治策略、中医干预方法对机体免疫功能指标等影响的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