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30篇
神经病学   4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 毫秒
51.
目的 探讨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 EPVS)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1年3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150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发病4.5h内接受标准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溶栓后24h内头颅CT检查结果,分为出血转化组和非出血转化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特征。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法分析EPVS与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关系。结果 150例患者中共有17例(11.33%)发生溶栓后出血转化。两组患者在年龄、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即刻NIHSS评分、溶栓前mRS评分、入院时收缩压、血尿酸、基底节区EPVS评分、半卵圆中心EPVS评分、脑室旁白质Fazekas评分、深部脑白质Fazek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在校正年龄、溶栓前及溶栓后即刻NIHSS评分等因素后,基底节区EPVS评分(OR=3.623,95%CI:1.029~12.755,P=0.045)、入院时收缩压(OR=1.062,95%CI:1.014~1.112,P=0.011)、血尿酸(OR=1.009,95%CI:1.001~1.016,P=0.022)和脑室旁白质Fazekas评分(OR=4.645,95%CI:1.099~19.633,P=0.037)是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基底节区EPVS评分与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密切相关,基底节区EPVS程度越重,发生出血转化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52.
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出袢梗阻或近吻合口处梗阻,常见于术后早期,偶见于术后数月或数年。术后早期因胃内不能存食,故饭后即吐。胃肠减压抽出的液体多为胆液性液体及所进食物,证明为输入袢通畅,输出袢梗阻。现分别讨论几种输出袢综合征。一、术后早期输出袢综合征1.输出袢与残胃形成锐角: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输出袢与残胃间形成锐角致梗阻者最多见,主要见于空肠近端对胃大弯  相似文献   
53.
小胃综合征胃小弯或高位溃疡、胃体部溃疡或恶性肿瘤、出血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并肠上皮化生或有间变者,都应施行胃大部切除术,因术后残胃容量不超过200毫升,故易发生小胃综合征。临床表现,小胃综合征主要症状为腹胀、返流及腹部不适,病人常有消化吸收障碍,低血色素贫血。防治:小胃综合征的治疗包括饮食(少量多餐),补充铁、胰酶、维生素和手术。多数病人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病情改善,能恢复工作,少数病人则须手术治疗。手术纠正的方法有:  相似文献   
54.
纤维导光十二指肠内窥镜检查及逆行胰胆管造影(下称内窥镜检查及胰胆管造影),目前已成为诊断胰、胆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我院自1979年6~12月用上法共检查32例,插管成功者23例,失败9例。在失败的  相似文献   
55.
韩咏竹认为,风邪、痰湿、血瘀、肝肾不足为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因素,并采用祛风、活血化瘀化痰、补益肝肾等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Wilson病(WD)合并冻结步态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WD合并冻结步态的认识。方法对25例表现有冻结步态WD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特征、影像学特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5例WD合并冻结步态患者,多青年期发病,病程时间较长。25例患者步态动作均表现有启动、转向困难,遇到障碍物后步态顺畅的矛盾现象;多合并中-重度肌张力障碍和肝硬化等,其他临床表现尚有言语障碍、多种异常不自主运动、精神症状等。颅脑MRI检查结果均显示双侧豆状核对称性异常信号,多合并有脑干(中脑、桥脑)、丘脑异常信号,部分有大脑皮质萎缩。短期驱铜治疗基础上加用溴隐亭、吡贝地尔缓释片治疗后冻结步态症状改善者18例,有效率72%。在上述治疗改善不明显者同时加用氯氮平改善4例,总有效率88%。结论表现有冻结步态WD患者的发病年龄较其他类型WD出现迟,冻结步态为作为WD首发症状者少见,多合并局灶性及全身性肌张力障碍;在积极驱铜治疗基础上合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及氯氮平短期内能改善WD冻结步态。  相似文献   
57.
陈晔  刘浩  王训  周昕  朱善良 《放射学实践》2022,(9):1160-1165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肝母细胞瘤(HB)诊断及治疗前肿瘤分期系统(PRETEXT)分期的应用价值,指导HB的后期治疗并对疗效进行评价。方法:搜集经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的HB患儿38例,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声像图特征,根据PRETEXT分期标准对HB进行超声PRETEXT分期,计算超声诊断的准确度,比较超声分期与手术分期的一致性。根据PRETEXT分期进行个体化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HB超声表现为肝内不均质混杂回声肿块,肿块大小为(102.8±21.1)mm;肿块边界显示不清,内部表现不一,部分肿块内可见钙化灶、小囊状液化坏死区;瘤体内可见肿瘤滋养血管穿行,呈动脉频谱,超声诊断准确度为92%。超声PRETEXT分期为Ⅰ期4例,Ⅱ期18例,Ⅲ期11例,Ⅳ期5例;术中PRETEXT分期为Ⅰ期5例,Ⅱ期22例,Ⅲ期8例,Ⅳ期3例,超声分期与手术分期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671(P<0.05)。根据 PRETEXT分期8例直接手术,27例较大肿块化疗后超声复查瘤体缩小后行手术切除,3例瘤体破裂行急诊手术。2例复发,36例随访未发现异常。结论:超声诊断HB准确度较高,对直接手术、分期较早的Ⅰ期、Ⅱ期HB,PRETEXT分期准确度较高,对瘤体较大的Ⅲ期及Ⅳ期HB的分期准确度有待提高,超声可对HB化疗及手术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58.
近十年来,对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业已证明,1,25(OH)_2D受体不仅存在于经典的靶组织,而且也存在于非经典的靶组织中;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的作用不仅局限在钙磷代谢方面,而且与免疫系统、肿瘤等有一定的关系;进而为某些既往认为与维生素D无关的疾病提供了新疗法。现就有关进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9.
肝豆片治疗32例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观察及其对体液微量元素的影响安徽中医学院神经病研究所(230031)韩咏竹王训胡纪原胡文彬杨任民肝豆状核变性(H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一直缺乏低毒、高效、可长期使用的治疗药物。青霉胺、二巯基...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应用双重PCR-SSCP技术检测Wilson病(WD)患者基因突变的可行性,以期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WD基因诊断方法 .方法 应用双重PCR技术扩增140例无亲缘关系的WD确诊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ATP7B基因第8、12外显子并行SSCP筛查,对出现异常泳动带型的外显子进行DNA测序确定突变位点和形式.结果 正常对照组呈一种泳动带型,66例患者呈7种异常泳动带型,测序结果 证实异常泳动带型均发生了突变,突变率占47.14%(66/140),其中Arg778Leu/Gln突变率为37.14%(52/140),Thr935Met突变率为12.86%(18/140).结论 应用双重PCR-SSCP技术检测WD基因第8、12等外显子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且可明显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