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骺板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及鉴定骺板软骨细胞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5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选用3只生后14~28d的新西兰幼兔,空气栓塞处死,暴露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分别取2处的骺板组织,将其剪切成1~3mm3的小块,经胰蛋白酶消化,接种于含150g/L牛血清的1640培养基中,饱和湿度培养,传代。①细胞接种后3h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见细胞贴壁后每天观察2次。②第2代细胞达到80%~90%左右汇合时采用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细胞爬片情况。③第3代细胞爬片至细胞达到80~90%左右汇合时,采用苏木素染色3min,3%亮绿染色5min,蕃红花“O”染色5min,光镜观察细胞产生蛋白聚糖情况。④采用PCR检测细胞Ⅱ型胶原的表达。⑤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①骺软骨细胞刚接种后呈大小不等之圆形悬浮于培养液中,3h后见大部分细胞贴壁,24h后贴壁细胞呈短梭形、圆形、三角形和不规则形,见细胞分裂相。48h后见细胞伸展明显,细胞分裂相每高倍镜视野可见多个。经隔日换液细胞生长至第5天,细胞呈聚集生长,达到汇合状态,将细胞传代。接种后第1代细胞2d后呈梭形,培养4d传至第2代,第2代细胞长满瓶底后,90%呈胞膜较厚的圆形,10%为梭形,第3代、第4代亦如此。传至第5代见肥大细胞增多,细胞松散,折光性减弱,呈凋亡状态。②细胞爬片后观察骺软骨细胞形态以梭形居多,同时也有圆形、三角形和不规则形。可见细胞分裂及细胞中的分泌小泡。③见细胞呈红色,无绿色,证明蕃红花“O”-亮绿染色阳性,显示所培养的细胞可以分泌蛋白聚糖。④PCR检测术所养细胞含有Ⅱ型胶原,电泳带在440bp上。⑤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显示,第3代骺软骨细胞的生长曲线近似倒“S”形,在第4,5,6天细胞呈对数生长,约在7,8,9,10d达平台期,至第12天细胞出现生长抑制。结论:建立了骺板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证实所培养出的细胞分泌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具有软骨细胞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显微锁孔入路切除枕骨大孔腹侧区肿瘤,重点探讨手术入路及手术技巧。方法 总结我院1999年6月至2006年6月采用显微锁孔入路切除8例枕骨大孔腹侧区肿瘤的经验。手术入路:远外侧经髁后入路5例,远外侧经髁入路3例。结果8例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2例,无一例死亡。结论 远外侧入路是切除枕骨大孔腹侧区肿瘤的最佳手术入路。经髁后和部分经髁锁孔入路足够暴露和切除枕骨大孔腹侧区肿瘤。  相似文献   
13.
背景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面临从体外实验过渡到体内成骨时如何快速血管化的问题,尽早建立血运才能保留组织工程骨的成骨优势.在体外短时间内能大量扩增且纯度较高的细胞,才能成为组织工程化骨再血管化理想的种子细胞.目的探索肾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对其进行鉴定和表型研究,拟为骨组织工程再血管化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设计单一样本研究.单位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苏州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3-05/2004-04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为CO2培养箱,M199,胎牛血清,Ⅳ型胶原酶,40 g/L多聚甲醛,20 g/L戊二醛,ECGF,鼠抗人第八因子单克隆抗体(抗FⅧ-RAg),多标记免疫分析系统(1 420,WALLAC BLCTOR2),离心机,倒置显微镜,免疫荧光显微镜等.方法采用三步梯度筛网法,先获得较高纯度的肾血管球,再应用肾血管球外植法体外培养肾微血管内皮细胞.进一步对肾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法的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浆Weibel-Palade小体,以及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D31,CD34及CD44表达.主要观察指标肾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态、活性及表型.结果体外培养出纯度很高的血管内皮细胞并培养了11代.此外,免疫组化显示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电镜下观察到Weibel-Palade小体,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检出CD31,CD34表达阳性,而CD44阴性.结论本实验方法可成功培养出肾微血管内皮细胞,且后者表达CD31,CD34细胞表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强化血糖控制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 100例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2~3HRZE/9~10HRE方案治疗,均给予糖尿病饮食、适量运动、健康教育。研究组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98.0%vs 90.0%,P0.05),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闭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沉、T淋巴细胞亚群改善情况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糖水平与肺结核化学治疗效果关系密切,强化血糖控制有益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16.
17.
兔肾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肾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骨组织工程再血管化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方法 采用三步梯度筛网法,先获得较高纯度的肾血管球,再应用肾血管球外植法体外培养肾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对肾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Ⅶ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鉴定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体外培养出纯度很高的血管内皮细胞并培养了10代;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阳性,透射电镜检测出W-P小体。结论 该法可成功培养出肾微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急性阑尾炎(指5岁以下)的症伏有其特殊性,以腹痛、发热和呕吐为常见,且婴幼儿诉说不清,往往容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肠系膜淋巴结炎、肠梗阻和肠  相似文献   
19.
膝骨关节炎(KOA)是一种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疾病,主要以骨关节持续性疼痛、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为主,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造成KOA发生发展的病因及机制十分复杂,随着现代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通过对信号通路途径中相关分子上下游进行靶向抑制,可调控各通路途径的活性,影响KOA的进展。本文首先简要地综述了本病的患病率、发病率以及危险因素,进一步通过NF-κb、PI3K/AKT、Hippo、Hedgehog、Wnt信号通路对KOA中调控骨代谢信号通路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更多地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 1995年以来 ,采用腹膜外翻浆膜下剥离切除粘连性阑尾 2 3例 ,无 1例并发症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8例、女 5例。农村 2 1例 ,城镇 2例。年龄 2 2~ 5 7岁。病程 10h~ 15d。有转移性右下腹痛 2 0例。体征 :右下腹均有压痛、反跳痛。白细胞 10 .6× 10 9~ 18.5× 10 9·L-1,中性 0 .78~ 0 .96。尿潜血阳性 1例。腹部拍片有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 2例 ,腹部B超右下腹均未探及明显包块。1.2 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麻。除 2例有肠梗阻表现者取右下腹剖腹探查切口外 ,均以右下腹压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