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抗瘤酮A_(10)是从人尿中提取的内源性抗癌物质,具有抗瘤谱广、低毒、刺激提高免疫力的特点。本文采用酸醉交换法、L-谷氨酰胺法,合成抗瘤酮A_(10)的 4个类似物,即:①3-苯甲酰胺基2,6-哌啶二酮;②4-甲氧基3-苯甲酰胺基2,6-哌啶二酮;③3-苯丙酰胺基 2,6-哌啶二酮;④4-甲氧基3-苯乙酰胺基2,6-哌啶二酮。并通过对艾氏(EAC)腹水癌体外抗癌活性试验,显示类似物3、4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72.
桃红四物汤临床新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72111)王福兰,苗后清【关键词】桃红四物汤,坐骨神经痛,性交腹痛,痛经桃红四物汤出自《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调经门汇方》。笔者用原方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颅脑血肿术后头痛、女性性交腹痛、痛经等多种疼痛...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妇舒颗粒(当归、蒲黄、五灵脂等)治疗产后妇女恶露不行或行而不尽、腹痛拒按及妇科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属气虚、寒凝所致之妇产科血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0例此类妇产科血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0例以自制妇舒颗粒治疗;对照组150例以单味益母草膏治疗;两组均以7 d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8%,对照组为82.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妇舒颗粒治疗气虚、寒凝之妇产科血瘀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4.
妇舒颗粒质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建立妇舒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妇舒颗粒中当归、川芎、金银花、甘草、黄芪5种主药材进行定性鉴别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当归、川芎中阿魏酸的含量。结果 :阿魏酸进样量在0. 02~0 .1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 9998) ,平均回收率为96. 9 % ,RSD=1 4 %。结论 :本方法重现性好 ,能有效控制妇舒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75.
ICU下呼吸道感染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医院ICU下呼吸道感染者痰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ICU下呼吸道感染者1562份合格痰标本中培养的515株病原菌及耐药性.结果 51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325株,占63.1%,革兰阳性菌156株,占30.3%,真菌34株,占6.6%;革兰阴性菌中,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18.6%、13.4%、7.0%、6.8%;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l6.1%;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耐药结果显示,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升高,多药耐药严重.结论 医院ICU的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部分病原菌呈现高耐药和多药耐药的特点,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以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6.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 方法 11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口服泼尼松,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按中医辨证分3型(3期)施治,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免疫学指标、血象、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SCr)及24 h尿蛋白定量(u-TP/24 h)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