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41.
目的 :比较丹参、硝苯啶联用与各药单用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运用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 ,对丹参、硝苯啶组 ( 组 ) ,丹参组 ( 组 ) ,硝苯啶组 ( 组 ) ,对照组 ( ) ,于用药前、后分别测量门静脉主干内径 ( Dpv)、脾静脉内径 ( Dsv) ,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 ( Vpv)、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 Vsv)。计算门静脉血流量 ( Qpv)与脾静脉血流量 ( Qsv)。结果 :用药后 、 、 组 Dpv显著减小 ( P<0 .0 1 )。 组 Dsv显著减少 ( P<0 .0 1 ) ,Dsv、Dpv 与 、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P<0 .0 1 )。 、 、 组Qpv、Qsv显著降低 ( P<0 .0 5 ,P<0 .0 1 )。 组 Qsv降低率最大为 34.7%。 组 2 2 .2 % , 组 2 3.0 %。并且 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丹参、硝苯啶联用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效果优于单用丹参或硝苯啶。  相似文献   
142.
IL-3是一种造血生长因子,通过其受体α和β两条链向细胞内传递信号。为研究IL-3,IL-3Rα,β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利用大肠杆菌系统表达了4种IL-3Rα胞外片段:IL-3R-P(氨基酸1~307),IL-3R-2(1~263),nIL-3R-2(1~75),cIL-3R(105~263)。活性研究发现,除nIL-3R-2外,其余3个片段对IL-3依赖性细胞株TF-1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活性,并且FITC标记的IL-3R-P可与TF-1细胞结合,βc真核表达质粒转染CTLL细胞后,FITC标记的IL-3R-P可与之结合。实验结果提示IL-3Rα链存在潜在的β链结合位点,一旦暴露可以激活β链传递信号。  相似文献   
143.
IL-3是一种造血生长因子,通过其受体α和β两条链向细胞内传递信号。为研究IL-3,IL-3Rα,β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利用大肠杆菌系统表达了4种IL-3Rα胞外片段:IL-3R-P,IL3-R-2,nIL-3R-2,cIL-3R。活性研究发现,除nIL-3R-2外,其余3个片段对IL-3依赖性细胞株TF-1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活性,并且FITC标记的IL-3R-P可与TF-1细胞结合,βc真核表  相似文献   
144.
施敏  魏珏  孟文颖  王娜  王霆  马加力  王玉刚  马骏 《肝脏》2014,19(1):15-19
目的观察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IL-35和IL-17的表达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集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7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1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ELISA法测定外周血IL-35、IL-6、IL-17的浓度,分离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实时定量PCR检测PBMC中EBI3、FOXP3、IL-17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观察PBMC中EBI3、FOXP3、IL-17蛋白表达情况。所有病例及健康对照均进行肝功能检测。结果 LC、CHB和CSHB患者中EBI3、IL-17、FOXP3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LC组Child-Pugh不同分级患者之间EBI3、IL-17、FOXP3 mRNA表达水平差异明显,EBI3、FOXP3 mRNA随着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加重而表达下调;IL-17 mRNA随着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加重而上调;蛋白表达和血清浓度的变化趋势与mRNA一致。血清IL-17浓度水平与Alb呈负相关,IL-17浓度水平与TBil、ALT和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35浓度水平与Alb、Child-Pugh分级负相关,与ALT、TBil无相关性。结论 IL-35和IL-17可能是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5.
核因子-κB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肝病之一,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IR)、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在NAFID发生中起关键性作用.核因子(NF)-κB是一类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通过调节免疫和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在炎症和免疫反应中起枢纽作用.NF-κB与NAFLD的关系密切,对NF-κB的研究可能为探讨NAFL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提供新的线索.本文就NF-κB的生物学特性、功能及其在N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6.
双支冠状动脉瘘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男,53岁,因持续性心前区疼痛6h入院。疼痛呈压榨性,向左肩背放射,伴大汗、恶心。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血压最高170/90mm Hg(1mm Hg = 0.133 kPa),未正规治疗。查体:血压120/70mm 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界不大,心率80次/min,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肝脾未及,双下肢不肿。心电图:Ⅱ、Ⅲ aVF、V1、V2、V3、V4病理性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1~3mm。  相似文献   
147.
以分子量100D和500D规格的透析袋做工具,对吴茱萸和吴茱萸汤水提醇沉部分进行透析纯化,分别得于<100D,100~500D以及>500D共3部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不同时间透析处理过的部分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确定透析效率最佳时间点,并以此对血管活性进行体外实验。通过比较吴茱萸碱、异鼠李素和柠檬苦素3种成分在不同透析时间处理下100~500D区间内的含量,初步确定48h透析处理为最佳透析效率时间点。通过检测该时间吴茱萸汤处理组中6-姜酚、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的含量,进一步验证48h为最佳处理时间。吴茱萸汤和吴茱萸>100D透析部分具有明显的缩血管活性,<100D透析部分对血管收缩无明显影响。表明利用不同孔径和透析袋对提取物进行样品前处理,并用于体外实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8.
王玉刚 《新中医》2023,55(24):75-79
目的:观察解毒清热宣肺方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急性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肺泡灌洗液 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00 例急性重症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灌洗组各50 例。灌洗 组给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联合组在灌洗组的基础上联合解毒清热宣肺方治疗。2 组均连续治疗2 周。比 较2 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肺泡灌洗液炎症指标[核因子-κB (NF-κB)、巨噬细胞炎症蛋 白(MIP-2)、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呼吸力学指标[气道阻力(Raw)、呼吸做功(WOB)] 水 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4.00%,灌洗组为86.00%,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后,2 组发热咳嗽、咳痰黄稠、气短气促、舌红脉滑数等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各项 证候评分均显著低于灌洗组(P<0.05)。治疗后,2 组NF-κB、MIP-2、HMGB1 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且联合组上述各项炎症指标水平均低于灌洗组(P<0.05)。治疗后,2 组Raw、WOB 水平均较治疗前 降低(P<0.05),且联合组Raw、WOB 水平均低于灌洗组(P<0.05)。结论:解毒清热宣肺方联合支气管镜 肺泡灌洗治疗急性重症肺炎疗效肯定,可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及呼吸功能,有效抑制肺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