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0篇
  免费   437篇
  国内免费   227篇
耳鼻咽喉   69篇
儿科学   89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268篇
口腔科学   89篇
临床医学   796篇
内科学   468篇
皮肤病学   76篇
神经病学   191篇
特种医学   357篇
外科学   698篇
综合类   1752篇
预防医学   574篇
眼科学   111篇
药学   711篇
  12篇
中国医学   496篇
肿瘤学   236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334篇
  2013年   377篇
  2012年   433篇
  2011年   489篇
  2010年   502篇
  2009年   458篇
  2008年   384篇
  2007年   376篇
  2006年   328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4 毫秒
51.
腰椎软骨板破裂症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腰椎软骨板破裂症的临床特点,探讨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回顾手术治疗腰椎软骨板破裂症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随访4.5年,优良率达97.2%,无疗效差者。结论:对症状严重、一旦诊断明确应果断治疗,采用相应椎板开窗术,尽量保留小关节以防造成远期腰椎不稳定。  相似文献   
52.
我们从牡丹江西安区饮食服务人员粪便标本中分离出1株发糖的婴儿沙门氏菌(Salmonellainfantis),将分离与鉴定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菌株:1株由饮食行业人员粪便中检出。2.培养基:SS琼脂、克氏双糖铁琼脂由本站制备,数值鉴定系列培养基由哈尔滨市卫生防疫站提供.3.诊断血清: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57种)购自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4分高鉴定方法:分离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鉴定用数值鉴定法和血清玻片凝集法。结果与讨论1.形态与染色特征:被鉴定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有动力,无荚膜,无牙胞。2.培养特征:在SS琼脂上…  相似文献   
53.
CT对慢性腰腿痛的诊断价值山西省运城地区人民医院(044000)郭兴华,刘乃寅,徐崇明,王涛,李亚辉现将我院1991年12月至1992年11月,接受CT扫描的腰腿痛病人的资料回顾性整理分析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年来因腰腿痛而就诊的全部病例的CT片,共23...  相似文献   
54.
目的腹内侧前额叶皮质在随意运动的起始和控制、情感以及认知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后腹内侧前额叶皮质的神经活动和5-HT_(1A)受体的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观察了6-羟基多巴胺(6- hydroxydopamine,6-OHDA)损毁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c)后大鼠腹内侧前额叶皮质神经活动的变化和体循环给予选择性5-HT_(1A)受体拮抗剂WAY-100635后神经元活动的改变。方法采用在体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方法,记录正常大鼠和SNc单侧损毁大鼠的腹内侧前额叶皮质神经元的活动。结果6-OHDA损毁SNc大鼠的腹内侧前额叶皮质神经元放电频率显著增加,放电形式没有明显改变。体循环给予WAY-100635 (0.1 mg/kg,i.v.)不改变正常大鼠腹内侧前额叶皮质神经元的平均放电频率和放电形式,而显著降低了SNc损毁大鼠前额叶皮质神经元的平均放电频率。结论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变性可导致腹内侧前额叶皮质神经活动增强,5-HT_(1A)受体拮抗剂WAY-100635可以抑制这种活动增强,提示可能存在腹内侧前额叶皮质5-HT_(1A)受体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55.
CD105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标记物CD105在人脑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SP法分别以CD34、CD105为指标检测28例人脑垂体瘤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分析其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及两者的特异性.结果 CD34、CD105在非侵袭性垂体瘤中的表达强度即MVD分别为(36.21±19.96)、(17.61±15.51),在侵袭性垂体瘤中的表达强度MVD为(48.59±16.53)、(21.92±14.83).2者的表达强度均与肿瘤的侵袭性无关(t=0.184, P>0.05,及t=0.632, P>0.05).CD105无论在非侵袭性垂体瘤或侵袭性垂体瘤中的表达强度均明显低于CD34(t=1.63,P<0.05及t=4.92,P<0.01).结论 MVD与垂体瘤的侵袭性无关.作为一种新生血管内皮标记物,CD105较泛血管内皮标记物CD34具有明显的特异性,是一种更好的MVD计数指标.  相似文献   
56.
PTTG-bFGF通路在人脑星形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人脑星形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人脑星形细胞肿瘤中PTTG、bFGF的表达.结果 各级别肿瘤中均不同程度发现PTTG、bFGF阳性表达,二者表达强度有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增强的趋势(rS分别为0.8757、0.7557,P<0.01),PTTG、bFGF的表达呈正相关(rS=0.7520,P<0.01).结论 PTTG-bFGF通路存在于人脑星形细胞肿瘤中,与肿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二者在胶质瘤的发生及恶性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7.
99mTc-Annexin V检测早期凋亡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膜联蛋白V(Annexin V)与凋亡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结合特性,探讨使用凋亡显像剂99mTc-Annexin V早期活体显像诊断帕金森病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 MPP+)处理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和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以诱导其凋亡(PC12 0~200 μm/L, SH-SY5Y 0~500 μm/L),FITC -Annexin V及碘化吡啶(propidiumiodide, PI)双染进行流式细胞仪凋亡检测.以99mTc-Annexin V与凋亡的细胞进行饱和结合实验及细胞摄取实验,研究凋亡细胞与Annexin V的亲和力及其摄取99mTc-Annexin V的动力学.结果 MPP+可诱导PC12细胞及SH-SY5Y细胞发生凋亡,并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凋亡细胞可特异性与99mTc-Annexin V结合,亲和力可达(7.16±1.78)nmol/L,每个凋亡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的结合位点可达到(179±33)fmol/106cells (PC12)及(220±26)fmol/106cells (SH-SY5Y),且神经元的凋亡水平与其膜结合的99mTc-Annexin V放射性强度有相关性(P<0.001).结论 凋亡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与99mTc-Annexin V有高度亲和力,其所结合的99mTc-Annexin V放射性强度与细胞的凋亡水平相关,99mTc-Annexin V可用于检测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早期凋亡.  相似文献   
58.
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据全国老龄委透露,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43亿,约占总人口的10.97%。关爱老年人,让老人幸福地安度晚年,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前不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意见》,将老龄工作的重点向基层延伸。《意见》要求:加大对城乡贫困老年人的社会救助和医疗救助力度,切实保障贫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完善为老服务设施,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和重组等途径,有计划、有步骤地兴建一批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59.
外周动脉血管病变(PAD)是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能够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并可进展为严重的肢体缺血。通过刺激动脉生成和血管再生,恢复慢性缺血组织再灌注,这已经成为治疗PAD的重要靶点。然而,通过包括生长因子治疗和基因治疗在内的实验性治疗疗效甚微,由此提示对于血管再生治疗这一方法的分子通路需要进一步研究。为此Senthilkumar A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  相似文献   
60.
Chiari畸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iari畸形是一种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疾病,于1891年由奥地利病理学家Hans Chiari首先报告而得名,常合并枕颈部骨性畸形和脊髓空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