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特殊Ⅳ期(4sNB)的超声诊断价值及图象特征,以提高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sNB的超声表现特点。结果:原发瘤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肿瘤回声不均或欠均匀,中等回声为主7例,低回声为主4例,高回声为主1例。内部可见强回声光团或光点4例,1例可见小囊区。肝脏改变:肝巨大11例,1例肝不大。肝内呈弥漫密集大小不等中低回声结节11例,呈高回声结节1例。肝不大者以右睾丸转移为主要表现。腹膜后未探及肿大淋巴结。6例行CT检查,5例检出原发瘤,4例检出肝内转移灶。结论:4sNB原发瘤较小位于肾上腺,呈圆形或类圆形,超声很容易发现。绝大多数肝脏明显增大,肝内转移灶呈不规则形或球形弥漫低回声结节,亦可呈细小点状,少数为高回声结节。除肝转移外亦可睾丸转移。本病超声诊断简便准确,不需鉴别,并优于CT。  相似文献   
22.
阑尾炎是儿童常见外科急腹症,发病率约为4/1000[1],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超声诊断儿童急性阑尾炎具有简单、安全、及时、依赖度小的优点,但由于不稳定的阑尾超声显示率,临床仍未广泛推广采用。本研究利用儿童回盲部固定的超声声像学特点,将其作为解剖标志显示阑尾,旨在稳定不同检查条件下阑尾的超声显示率,以提高儿童阑尾炎的超声诊断准确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超声对儿童消化道重复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9年10月北京儿童医院经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消化道重复畸形患儿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39例儿童消化道重复畸形,病变位置:食管6例,胃2例,小肠29例,结肠5例。其中食管与小肠同时发生的3例。病变形态:囊肿型29例,壁厚0.2~0.4cm,管状型12例,其中腔内型5例。继发改变:肠套叠1例,肠梗阻6例(其中3例为腔内型继发梗阻),感染4例,穿孔1例,为直肠重复。39例中1例提示需与肠系膜囊肿鉴别,1例提示需与炎性肠病鉴别,其余术前超声均确诊为重复畸形。结论超声诊断儿童消化道重复畸形特异性强,方法简便,无放射性,不易误诊和漏诊,因此超声可以作为术前确诊及术后随诊复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4.
目的总结儿童睾丸肿瘤的超声表现,探讨超声对儿童睾丸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手术或睾丸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的72例儿童睾丸肿瘤病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二维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卵黄囊瘤(19例)超声声像图表现为中等或低回声的实性包块,可见不规则低回声或小囊区。畸胎瘤(25例,其中隐睾发生3例)超声声像图为囊性、实性和(或)钙化按不同比例组成的混合回声包块。表皮样囊肿(6例)超声声像图呈中等或稍强不均匀回声包块,偶见包膜环状钙化。皮样囊肿(6例)超声声像图显示为囊性和(或)实性不均质包块。睾丸白血病浸润(9例)和睾丸淋巴瘤(5例)超声声像图均呈结节、团块或弥漫性分布的睾丸内低回声灶。睾丸转移瘤2例。结论儿童睾丸肿瘤中生殖细胞瘤发病率最高。儿童睾丸肿瘤的超声表现特点突出,超声是其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小儿肾上腺皮质癌(ACC)的超声表现特点并结合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作出正确的术前超声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16例小儿ACC的超声图像特点及临床表现。结果:超声示肿瘤边界清晰,13例呈低回声为主,其中伴有强回声光点或光团6例。2例高回声,1例中等回声。6例瘤内可见不同程度的囊变。15例肿瘤均未包饶血管,仅1例因瘤体巨大而与腹腔动脉(CA)及肠系膜上动脉(SMA)关系密切。1例肿瘤侵犯肾脏。1例肝转移。左肾静脉或下腔静脉(IVC)或右房形成瘤栓4例。无功能4例,无临床表现。有功能12例,表现有库兴综合征,性征异常,血压升高。结论:小儿功能性ACC多以低回声为主,少数伴有瘤栓,并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无功能ACC瘤体多较大,回声不均,无特征性,诊断较困难,需与小儿最多见的神经源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26.
无痛人工流产术是产科门诊的常用手术。本研究芬太尼-丙泊酚与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旨在解除患者术中疼痛之外,找到更安全更有效的麻醉措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7.
FOB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腔支气管插管(DLT)可以实现健康肺和患侧肺的气道隔离通气。现开胸手术大多应用Robershaw DLT行单肺通气。开胸手术应用单肺通气可减少纵隔摆动对循环的影响和对术野的干扰,提高手术安全性。本文就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下插入Robershaw DLT与普通喉镜显露声门插入Robershaw DLT,插管位置和出现低氧血症、气道阻力等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天然煅烧骨粉(calcined natural bovine bone,CBB)植骨术和CBB植骨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牙周骨缺损修复作用和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2—6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口腔中心就诊,符合纳入条件的重症牙周炎患者10例(8例慢性牙周炎和2例侵袭性牙周炎)作为研究对象。在完成牙周基础治疗1个月后,对10例牙周炎患者的20个骨下袋分别行CBB植骨术(CBB组)和CBB植骨联合bFGF治疗(CBBbF组),在术前及术后6、12个月分别测定两组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牙周袋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并测定两组影像学差异。结果    CBBbF组术后1个月牙龈组织愈合良好者所占比率(90%)优于CBB组(40%),术后12个月时骨缺损区骨充盈明显增强者所占比率(90%)大于CBB组(60%)。两组在术后6、12个月时的BI、PD和CAL均比术前明显减少(P < 0.05),CBBbF组在术后6、12个月时BI、PD、CAL改善程度明显优于CBB组(P < 0.05)。两组在术后6、12个月时骨缺损区充盈程度均比术前明显增加,CBBbF组在术后6、12个月时骨充盈程度优于CBB组。结论    CBB骨移植与CBB植骨联合bFGF修复牙周骨缺损均有良好临床疗效,后者疗效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29.
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桩核在残冠残根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评价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桩核修复残冠残根的临床效果。方法:门诊残冠、残根患者64例,随机分A、B两组,A组32例46颗患牙,采用玻璃纤维增强桩核。B组32例52颗患牙,采用金属铸造桩核。均用烤瓷冠完成修复,于治疗完成后半年、1年和2年时预约复诊,对照观察A、B两组的临床修复效果及预后。结果:2年内A组有1例2颗患牙失访,31例44颗患牙修复体良好,无松动,无折裂,烤瓷冠边缘密合;B组有1例1颗患牙失访,2例2颗患牙根折,1例1颗患牙桩核松动脱落,3例8颗患牙龈缘出现暗灰色色素沉着,其余25例40颗患牙修复良好。结论:利用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桩核保存修复残根残冠,取得了满意的修复效果,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桩核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强度高、抗疲劳性、抗腐蚀性、美观、操作简便、适应证广等优点,是进行残根残冠保存修复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小儿阴道内胚窦瘤的超声表现特点和超声诊断依据及超声在本病化疗随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小儿阴道内胚窦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化疗后超声改变,结合文献综合分析总结。结果:15例超声均清晰显示肿瘤位于阴道,肿瘤平均径线为3~5cm,5例瘤体为不均匀低回声,其中1例见少量不规则囊腔,10例呈相对均匀低回声。肿瘤最大者累及膀胱后壁及后尿道。1例盆腔内可见小结节状转移灶。化疗2~4个月超声复查,瘤体均缩小1/2,呈低回声小包块,转移浸润灶消失。化疗7~8个月复查, 呈边缘模糊低回声小结节。结论:本病好发于婴幼儿,临床常见阴道出血,超声发现阴道实性低回声肿物时应首先考虑阴道内胚窦瘤。超声对小儿阴道肿瘤的定位准确,定性符合率高,高频探头可清晰监测肿瘤大小及实质回声的变化。超声在小儿阴道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及化疗期间监测和术后随访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