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兔股骨头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1、建立兔髋关节软骨缺损动物模型16只,对照组8只,实验组8只;2、取兔髂骨骨髓,体外分离、培养、扩增、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软骨样细胞并进行细父胞标记;3、与生物材料混合后植入体内修复兔股骨头关节软骨缺损,8周后观察修复效果;结果 8周后大体标本显示关节软骨缺损为白色软骨样组织填充,组织切片显示缺损处有新生软骨形成,阿新兰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测有GAG和Ⅱ型胶原强阳性表达;结论经诱导分化后的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生物材料移植可用于修复兔股骨头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11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Her-2的表达.结果 311例乳腺癌组织中Her-2阳性表达明显低于ER和PR,分别为87例(27.97%)、185例(59.49%)和195例(62.70%).与非浸润性乳腺癌相比,ER、PR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ER的表达随乳腺癌TNM分期增加而减少(P<0.05),而PR和Her-2的表达与TNM分期无关(P0.05).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相比,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ER表达明显减少,Her-2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ER、PR、Her-2与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其可能参与乳腺痛的生物学行为调控,常规检测ER、PR、Her-2的表达可为乳腺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11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Her-2的表达.结果 311例乳腺癌组织中Her-2阳性表达明显低于ER和PR,分别为87例(27.97%)、185例(59.49%)和195例(62.70%).与非浸润性乳腺癌相比,ER、PR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ER的表达随乳腺癌TNM分期增加而减少(P<0.05),而PR和Her-2的表达与TNM分期无关(P0.05).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相比,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ER表达明显减少,Her-2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ER、PR、Her-2与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其可能参与乳腺痛的生物学行为调控,常规检测ER、PR、Her-2的表达可为乳腺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棕榈酰化肽与聚肌胞(poly IC )对肿瘤特异性CD8+ T 细胞的影响。方法1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3只):对照组(仅给予PBS )、线性肽(g p10025‐33,黑色素瘤特异性CD8+ T细胞表位)组、线性肽+poly IC组、棕榈酰化肽组、棕榈酰化肽+poly IC组。经肌内注射免疫小鼠后,取得外周血及脾组织,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黑色素瘤特异性CD8+ T细胞数量,通过Elisa及Elispot法分析疫苗活化的CD8+ T细胞体外对黑色素瘤细胞的识别。取15只荷黑色素瘤C57BL/6小鼠,监测不同方法免疫后皮下肿瘤的大小。结果与线性肽+poly IC组比较,棕榈酰化肽与poly IC联合应用显著增加外周血gp10025‐33特异性CD8+ T 细胞的数量[(23.53±5.398)% v s(1.158±0.239)%,P=0.014],且内源性CD8+ T 细胞可以识别黑色素瘤细胞并显著抑制皮下肿瘤生长(P<0.001)。结论联合应用棕榈酰化肽与poly IC可促进黑色素瘤特异性CD8+ T细胞的免疫应答,从而显著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25.
骨与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特征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Langer等提出了组织工程(tissue engineering)的再生医学新概念,现正形成组织工程学这门新学科。组织工程是运用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和开发具有修复或改善人体组织或器官功能的新一代临床应用的取代物。用于替代组织或器官的一部分或全部功能。在这一过程中。生物支架材料的选择是器官重建的关键因素之一。组织工程中的多孔支架材料主要提供: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11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Her-2的表达。结果311例乳腺癌组织中Her-2阳性表达明显低于ER和PR,分别为87例(27.97%)、185例(59.49%)和195例(62.70%)。与非浸润性乳腺癌相比,ER、PR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ER的表达随乳腺癌TNM分期增加而减少(P〈0.05),而PR和Her-2的表达与TNM分期兀关(P〉0.05):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相比,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ER表达明显减少,Her-2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ER、PR、Her-2与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其可能参与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调控,常规检测ER、PR、Her-2的表达可为乳腺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11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Her-2的表达.结果 311例乳腺癌组织中Her-2阳性表达明显低于ER和PR,分别为87例(27.97%)、185例(59.49%)和195例(62.70%).与非浸润性乳腺癌相比,ER、PR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ER的表达随乳腺癌TNM分期增加而减少(P<0.05),而PR和Her-2的表达与TNM分期无关(P0.05).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相比,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ER表达明显减少,Her-2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ER、PR、Her-2与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其可能参与乳腺痛的生物学行为调控,常规检测ER、PR、Her-2的表达可为乳腺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小鼠胃癌细胞褪黑素膜受体MT1、MT2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小鼠MFC前胃癌细胞建立荷胃癌小鼠模型,不同浓度褪黑素干预后,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定位定量检测MT1、MT2表达的变化。结果:移植瘤肿瘤细胞表达褪黑素膜受体MT1、MT2,褪黑素促进肿瘤组织膜受体MT1、MT2表达,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褪黑素上调褪黑素膜受体MT1、MT2的表达,说明褪黑素可能通过膜受体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生长。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血卟啉衍生物联合紫杉醇注射液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体外光动力疗法效应的影响.方法 将食管癌细胞株Eca-109分为8组:对照组、化疗组、化疗+高剂量光敏剂治疗组、化疗+中剂量光敏剂治疗组、化疗+低剂量光敏剂治疗组、高剂量光敏剂治疗组、中剂量光敏剂治疗组和低剂量光敏剂治疗组.种板孵育24 h,检测肿瘤细胞的存活率:于化疗方案组加入紫杉醇作用12 h,再往含光敏剂实验组分别加入血卟啉衍生物高、中、低剂量,4h后行光动力照射,照光前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照光后继续培育24 h,开始行MTT法检测食管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血卟啉衍生物浓度越高食管癌细胞显示的荧光强度越强,荧光强弱与细胞的活性成正比,与紫杉醇联合组则可见到更多凋亡细胞.在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细胞凋亡率方面.化疗+高剂量光敏剂光动力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单纯化疗组及低剂量光敏剂光动力治疗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含光敏剂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化疗组及光动力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光动力联合紫杉醇化疗对人食管癌细胞细胞株Eca-109增殖有协同抑制作用,二者可协同诱导人食管癌细胞株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 esenchym a l stem ce lls,M SC s)复合胶原膜(m ed ica l co llagenm em brane of gu ided tissue regeneration,M CM G)对兔膝关节局部全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实验动物选用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27只,3~4月龄,体重2.1~3.4 kg,每只抽取自体骨髓3~4 m l,体外分离培养后以5.5×108/m l密度种植于M CM G支架上体外培养48 h,制成M SC s/M CM G复合物,将以上27只实验动物手术制成双膝关节、股骨内髁负重区及滑车全层软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各9只。A组双侧股骨内髁负重区、滑车软骨缺损处植入M CM G/M SC s复合物;B组植入单纯M CM G;C组不作任何植入,为空白组,分别于术后4、8和12周各处死3只,取材进行大体、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根据关节软骨组织学半定量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A组术后4周即可重建关节骨软骨缺损;修复软骨在观察期内逐渐变厚,在12周内始终保持关节面及软骨下骨结构完整,为透明软骨样修复,表面光整,与周围软骨色泽相近;而B组和C组12周时仍为纤维软骨样修复,色泽浅黄,呈虫蚀样改变,仍有空洞。A组糖胺多糖及Ⅱ型胶原表达呈阳性,B、C组则明显减少。术后4、8和12周各组组织学半定量评分及术后12周大体结果显示:股骨内髁负重区与滑车修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B组优于C组(P<0.05)。结论自体M SC s复合M CM G在体内环境下可形成透明软骨修复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M CM G符合组织工程软骨基质材料的基本要求,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用于关节全层软骨缺损修复的软骨组织工程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