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4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5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0篇
内科学   151篇
皮肤病学   45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384篇
预防医学   50篇
药学   124篇
中国医学   202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2 毫秒
91.
本文报道64例地方性克汀病的骨骼X线表现,其主要特点是:1.骨龄延迟。2.骨骺发育不全愈合延迟。3.四肢关节粗大,骨质稀疏,生长障碍线出现。4.蝶鞍面积各型均可见到增大、正常及变小,其中增大者以粘肿型为著且92%伴TSH增高。骨龄平均延迟6.4岁,骨龄延迟与年龄呈正相关、与TSH呈正相关、与蝶鞍面积增大呈正相关、与T4呈负相关。文内对地方性克汀病病因进行讨论,认为本病可能是一种缺碘一遗传的多基因疾病。  相似文献   
92.
采用LVQ神经网络算法拟合了NIHSS与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量表(TCM Standardized Sheet of Apoplexy Syndromes Diagnosis,TCM-SSASD)评分值之间的复杂关系,并用临床数据给予了验证。为进一步研究中风病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方法和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93.
尿石症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结石。临床表现多为腰及腹部绞痛并向下放射,可有血尿及尿路刺激症状,常伴恶心与呕吐等表现。笔者自20,06年3月-2008年9月期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80例,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4.
95.
我院于2003—10/2007—10对收治的年龄超过65岁老年卧床患者实施压疮干预及防治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6.
胎儿Tei指数不受孕周、前后负荷、心率等影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评价心脏整体功能的方法[1],且其对于宫内急性缺氧也是一个简便且有效的指标[2,3].文献报道胎儿Tei指数正常值范围差异较大,推测可能与测量方法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有关.  相似文献   
97.
胡有忠  王振华  张建云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2):37-37,40,i0001
背景: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最为常见的并发损伤是髌骨内侧支持带复合体的损伤,但多数急性髌骨脱位系瞬间损伤,能够“自然复位”,早期临床常应用石膏固定。由于患者多无法坚持长时间固定,结果损伤的韧带处于松弛状态下愈合,潜伏着外伤性习惯性脱位的隐患。应用关节镜辅助治疗急性髌骨脱位日益广泛,但多局限为外侧支持带松解和对膝关节其他结构损伤的处理。 目的:观察关节镜辅助下应用自制的缝合器(包括送线器,出线器,图1)修复新鲜髌骨脱位的方法和临床疗效。设计:自身对照观察。 单位:新疆奎屯市伊犁州奎屯医院骨二科。对象:于2003-04/2005-04选择奎屯市伊犁州奎屯医院骨二科收治的新鲜髌骨脱位患者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18.45岁,平均31.5岁;左膝关节10例,右膝关节16例;直接暴力16例,间接暴力8例,高位髌骨2例,Q角过大者2例,股骨外髁低平者1例;所有患者均在门诊或自行复位,于伤后3d内接受膝关节镜手术。 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安放气囊止血带,用生理盐水作为灌注液扩张关节腔,常规用前内、前外、外上或内上关节镜入路,根据病情加用后内或后外入路。进入关节后先观察关节腔内各室结构,了解内侧副韧带损伤情况,均发现内侧副韧带薄弱、充血、透光试验(++)。术中观察髌上囊、髌股关节、内侧胫股关节、髁间窝及外侧胫股关节间隙。术中观察有无半月板损伤,若有损伤,首先在关节镜下处理半月板。在膝关节内侧髌骨旁2cm做一纵行切口平行髌骨外缘长约为5cm,游离皮下组织,用自制的送线器将尼龙缝合线送入关节腔内(图2),用出线器抽出尼龙缝合线(图3),针孔横间距为1.5~2.0cm,针孔纵间距为2cm,共缝合四五针,均在切口内皮下组织内打结、固定,最后缝合切口。术后第3天开始主动加强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及膝关节屈伸活动功能锻炼.股四头肌的具体的练习方法是,平躺在床上,将两腿伸直,手放在身体的两边。每次练习一条腿的股四头肌。绷紧(收缩)大腿上方的肌肉(股四头肌),同时尽量伸直膝关爷,使大腿的后侧尽可能地贴近床面,坚持5s,然后放松,休息5s每条腿重复练习10次。两条腿都要练习。每天重复练习10~20次。避免下地活动时下肢无力,2周后开始下地正常活动。 评估标准: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关节稳定,屈伸正常;良:关节稳定,极度屈伸时疼痛,关节活动范围达到正常的80%以上;可:关节欠稳定,经常肿胀和疼痛,关节屈伸受限〈30&;#176;;差:关节不稳定,屈伸受限〉30&;#176;。主要观察指标:术后膝关节的活动度。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12.8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无一例复发脱位,亦未残留髌骨不稳,膝关节活动度正常,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关节稳定,屈伸正常20例,关节稳定,活动范围达正常的80%以上5例,关节欠稳定,经常肿胀和疼痛,关节屈伸受限〈30&;#176;1例。 结论:髌骨脱位伴有膝关节内侧支持带复合体损伤是常见的运动性疾病,是膝关节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常导致股部肌肉萎缩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膝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在髌骨脱位中占90%~100%。多数学者认为应当早期手术治疗,因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紧张时,通过神经可使膝关节周围肌群发生反射性收缩,加强关节稳定。韧带断裂后如在松弛状态下愈合,上述机制被破坏,影响了膝关节的稳定性,而早期手术缝合修复,除可恢复上述神经-肌肉反射作用的机制外,还能进一步加强膝关节的稳定,有利于膝关节的锻炼,防止股四头肌萎缩。 目前,医学微创手术是各手术科室的发展方向之一,而关节镜技术是骨科和运动医学在微创手术方面的重要进展,膝关节镜技术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技术,依靠关节镜下松解外侧支持带治疗骨性关节炎、髌骨软化症等已广为采用。 新鲜或者陈旧性的髌骨脱位可以采用传统的方法开放性手术治疗,但具有创伤大,手术切口长,患者恢复慢等缺点。在关节镜引导下可以直视损伤部位,了解病情的变化。对病变部位采用缝合内侧关节囊和内侧副韧带的手术方法目前临床较为流行,但是由于手术器械的限制,可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损伤关节其他组织。采用自制的送线器方便的将尼龙缝合线送入关节腔内,用出线器将尼龙缝合线钩出关节腔外,在关节囊外打结,由于送线器和出线器针柄较细,不会加重原损伤的关节囊和内侧副韧带。而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创伤小,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98.
我院自1975年~1987年共收治宫外孕148例,其中94例采取手术治疗,符合自血回输条件者60例,占手术治疗的63.83%,共收集血液54400ml。最少者400ml,最多者3500ml。收集血液过程中容血瓶内不加任何抗凝剂,经六层无菌纱布过滤后全部各自回输给原病人,回输时间1~4小时,输血瓶底未出现凝血块。自血回输后休克得以纠正,无不良反应,术后病人未发现有巩膜黄染或血尿,以及高热,感染等,创口全部Ⅰ期愈合,在94例手术治疗病人中,我们对其中16例术中采取腹腔血做血小板计数及血纤维蛋白原测定,二  相似文献   
99.
经翼腭管阻滞上颌神经的麻醉方法,国内文献报道很少。因考虑到这种麻醉法有一定的难度及可能发生某些并发症,所以临床上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我科自1977~1981年,采用此种麻醉法计420例,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认为有以下优点:操作较简便,用药量少(一般不超过2毫升),麻醉效果确切,持续时间长,减少病人多点注射的痛苦(较常用法减少1~2针),并可防止在炎症区注射麻醉剂有使感染扩散的  相似文献   
100.
1病历摘要女,52岁。因左上唇肿物半个月就诊。16岁始因暴晒后面部皮肤开始发红,后逐渐出现雀斑样皮损,随年龄增长,皮损渐增大,增黑变多,且逐渐发展至双手、四肢等暴露部位。1998年患者来我院皮肤科就诊,诊断为着色性干皮病,嘱防止日光照射,外涂避光软膏等。1999年因左鼻背部皮肤肿物住我科,活检示鳞癌,遂行左鼻背部肿物扩大切除加全厚皮移植术。2002年又因右面部鳞癌放疗后效果差在我科行右面部皮肤癌扩大切除加局部皮瓣转移术。术后移植皮片及皮瓣均成活良好,术区未再发现病变复发。半个月前患者右上唇出现一米粒大小肿物,硬,发痒,肿物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