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比较髋臼上方水平钢板结合排筏螺钉与单纯螺钉内固定治疗合并臼顶压缩老年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5月至2023年1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20例合并臼顶压缩老年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5例, 女15例;年龄61~84岁[(72.2±7.3)岁]。根据Letournel & Judet分型:前柱骨折13例, 前柱伴后方横行骨折5例, 双柱骨折2例。患者均行前方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其中11例采用髋臼上方水平钢板结合排筏螺钉固定(钢板+排筏螺钉组), 9例采用单纯螺钉固定(单纯螺钉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3 d采用Matta影像学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系统评价患侧髋关节功能并比较末次随访时优良率;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8个月[(13.1±3.1)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Matta影像学标准:钢板+排筏螺钉组解剖复位6例, 满意复位5例,...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肘部损伤三联征再脱位原因,介绍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肘关节可怕三联征共24例,13例复位后发生再脱位,男10例,女3例,年龄24~62岁,平均38岁,桡骨头骨折按Mason分型Ⅱ型11例,Ⅲ型2例,按Johnston-Mason分型桡骨头均为Ⅳ型.冠状突骨折按Regan-Money分型Ⅰ型3例,Ⅱ型10例.在13例病人最初治疗中,8例保守治疗,行闭合复位石膏托固定,3~4周后发生再脱位.5例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桡骨头切除术,3例行桡骨头部分切除并切除冠状突骨片.13例再脱位患者均再次手术治疗.冠状突骨折Ⅰ型采用套索方法,缝线绕过骨片顶部和关节囊前方,通过尺骨预先钻的骨道进行缝合.Ⅱ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螺钉、空心螺钉、克氏针固定.7例附加超肘外固定器固定.随访包括临床检查、肘关节x线片和MEPS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结果]随访1~3年,平均随访时间17个月.根据MEPS评分平均86分(62~98分),优4例,良8例,可1例.4例无痛或微痛,6例恢复了伤前工作,3例出现了并发症.[结论]单纯闭合复位、忽略对小块冠突骨折进行固定、桡骨头切除是肘部可怕三联征再脱位的主要原因.对于肘部不稳定性骨折再脱位,使用超关节肘部外固定架不但可以辅助同定,可允许关节早期活动,能获得更加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3.
文题释义: 3D打印模拟手术:利用3D打印技术,基于患肢CT数据,打印1∶1患侧股骨模型,与常规内植物比较,辅助选择合适内植物,基于3D打印模型进行模拟手术复位过程,加深医师对骨折复位过程及复位质量的把握,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复位和固定困难等问题。模拟手术可确定钢板放置位置、螺钉位置及方向,测量各个螺钉长度并记录,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等优势。 定制钢板:对于畸形严重股骨骨折,现有内植物匹配度差,基于CT数据依据骨折类型和部位,同时兼顾生物学和力学因素,并遵循骨折内固定治疗原则设计出符合股骨解剖形态的钢板,其具有形态学匹配度高、力学强度好等优势。 背景: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股骨常存在畸形,骨折后与常规内植物匹配度低,针对小儿麻痹后遗症畸形严重股骨干骨折的个体化治疗报道甚少。 目的:探讨小儿麻痹后遗症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特点及采用3D打印模拟手术联合定制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采用3D打印模拟手术联合定制钢板治疗19例小儿麻痹后遗症股骨干骨折的患者资料,男11例,女8例;年龄38-62岁,平均52.5岁;左侧7例,右侧12例;股骨干骨折根据AO/OTA分型,A1型6例,A2型3例,A3型1例,B1型4例,B2型4例,C1型1例。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术前均3D打印患肢1∶1股骨模型,并定制钢板,于股骨模型行体外模拟手术,明确钢板放置位置、测量并记录螺钉方向和长度,依据模拟手术结果行最终骨折内固定治疗。依据髋关节Harris评分、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评估患肢髋、膝关节功能。 结果与结论:①19例患者术后随访12-18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5-12个月,平均6.6个月;②Harris评分伤前(84.95±5.18)分,术后1年(84.42±4.83)分;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伤前(84.53±4.36)分,术后1年(83.63±3.90)分。经统计学分析,伤前与术后1年的上述指标2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所有患者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1例患者术后骨折延迟愈合,行取髂植骨后骨折愈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感染,予充分引流及静脉应用敏感抗生素及清创后伤口愈合;④提示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股骨常存在畸形且伴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对于无法行常规内植物固定的股骨干骨折,3D打印模拟手术联合定制钢板可为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特殊类型的股骨干骨折提供新的选择。 ORCID: 0000-0002-7557-3458(张诗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4.
目的寻找能敏感且特异性反映肺损伤及其严重程度的生物标志物,建立肺损伤预测评分标准,及早识别ALI高危患者,并进行早期适当干预,最终达到降低死亡率的目的。方法对两组患者分别抽取4ml静脉血液样本后进行HMGB-1、sRAGE检测,所有样品检测均指定一至两名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检验人员完成。结果研究组血清中HMGB-1与sRAG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ALI患者血清中HMGB-1与sRAGE水平显著高于非ALI患者;研究组ALI死亡患者血清中HMGB-1与sRAGE水平显著高于生存患者,且P〈0.0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各科室重症患者进行血清中HMGB-1与sRAGE水平监测,可准确预测其发生ALI可能性,从而及时给予干预治疗,掌握临床疗效,最终达到降低死亡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Taylor空间支架(Taylor Spatial Frame, TSF)矫正创伤后膝内、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和精确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TSF矫正26例创伤后膝内、外翻畸形患者的病例,男19例,女7例;年龄19~62岁,平均39岁;创伤后膝内翻畸形20例,膝外翻畸形6例。21例行胫骨高位截骨,3例行股骨髁上截骨,2例同时行股骨髁上和胫骨高位截骨。安装TSF、测量支架的安装参数后截骨。术后7~10 d,根据电子处方,每天3次调节TSF支架上的可伸缩螺杆的长度,调节范围为0~3 mm。结果 经过7~35 d调节,20例畸形得到一次性完全矫正,患肢的胫骨、股骨力线恢复,肢体的成角、旋转和短缩畸形均得到矫正。6例尚残存轻微成角和短缩畸形,经第二次4~10 d的支架调整,畸形矫正。截骨处新骨生成和矿化良好,术后2.5~6.0个月去除外固定架。术后随访12~60个月,畸形无复发。术后11例发生针道感染,经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感染控制。1例去除外固定架后1.5个月发生股骨远端截骨处再骨折,经保守治疗骨折愈合。无一例患者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和继发性马蹄足畸形。结论 TSF矫正创伤后膝内、外翻畸形疗效确切,精确度高。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成人移位桡骨头骨折的手术技术。方法本组移位桡骨头骨折19例,MasonⅡ型12例,Ⅲ型4例,Ⅳ型3例。17例用肘后外侧Kocher切口,另外2例用肘后正中切口以便同时处理合并的尺骨近端骨折。复位后用微型钢板螺钉固定,并使内固定物不妨碍关节活动。结果平均随访38.5个月,无骨间后神经损伤及感染发生,19例骨折均顺利愈合。按照Broberg和Morrey肘部评分标准:优13例,良6例。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桡骨头骨折可取得满意疗效,术中应注意以下方面:①保护、修复尺骨外侧副韧带;②防止损伤骨间后神经;③努力达到解剖复位;④固定既要坚强可靠,又要不阻碍关节的运动。  相似文献   
27.
两种内固定治疗锁骨外1/3不稳定骨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宏川  庞桂根  忻大明 《中国骨伤》2002,15(10):618-618
我科在1998年2月~2002年2月,共收治了锁骨外1/3不稳定骨折29例,2000年2月之前均采用经关节克氏针内固定,2000年2月后主要采用AO锁骨钩钢板(CHP)内固定,本文报道以上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外1/3不稳定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可膨胀自锁型髓内钉固定在肱骨干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9月-2008年12月,应用可膨胀自锁型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1~75岁,平均38.3岁.骨折按AO分类:12A1型3例,12A2型5例,12A3型2例,均采用闭合复位,顺行插钉.[结果]1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2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10例患者均获得临床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1周.肘关节功能正常.肩关节功能按Neer疗效评分系统评定:优7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0.0%.术后无感染、脂肪栓塞、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肢体短缩和旋转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可膨胀自锁型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固定坚强、对骨折局部血供破坏小、取出方便等优点,是一种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率变异性非线性特征,探讨其与中医虚实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分成中医虚证组50例,中医实证组50例,比较两组心率变异性的非线性参数。结果比较两组关联维数、近似熵、HRV复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达峰时间、抵谷时间及峰谷值,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虚证组峰值和谷值均小于实证组,虚证组每次达峰及抵谷时间均比实证早1-3h,研究冠心病心率变异性非线性特征可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