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61.
162.
在建立分离、纯化抗高血压因子方法的基础上,对AHF的分布、不同种属来源的AHF降压活性和舒血管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不论是人还是其它哺乳动物(如大鼠、兔和狗等)的红细胞中都存在AHF。剂量相同的AHF对大鼠的降血压作用、主动脉的舒张作用无种属差异。但随AHF剂量的增加,其降压作用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不同剂量AHF组间降压比效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或P〈0.01)。所观察的5种大鼠组织,  相似文献   
163.
目的系统评价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一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CR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建库至2021年7月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晚期CR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依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4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RCT,总样本量873例,其中试验组445例、对照组428例。试验组客观缓解率(RR=1.35,95%CI[1.18,1.55],P<0.001)、疾病控制率(RR=1.12,95%CI[1.05,1.19],P<0.001)、生活质量(RR=1.26,95%CI[1.13,1.40],P<0.001)及免疫功能(CD4+、CD4+/CD8+、NK细胞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腹泻发生率(RR=0.24,95%CI[0.06,0.97],P=0.05)低于对照组。2组白细胞减少(RR=0.73,95%CI[0.47,1.13],P=0.16)及恶心呕吐(RR=0.63,95%CI[0.35,1.15],P=0.13)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提示结果稳健。倒漏斗图提示不存在明显发表偏倚。试验序贯分析提示已达到所需信息量大小,证据可靠。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一线化疗方案可提高晚期CRC患者近期疗效,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腹泻发生率。鉴于本研究局限性,尚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4.
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是导致恶性肿瘤治疗失败和引起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经研究发现,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与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在对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降解,组织重塑,血管生成,细胞浸润增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肿瘤的恶性程度以及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针对他们的靶点干预是目前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uPA、uPAR以及他们之间的作用关系做以介绍,同时将其作用靶点的干预策略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5.
症状是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目前肿瘤症状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症状评测、机制探索和治疗三个方面,西医在症状管理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发展相对缓慢,存在一定的瓶颈问题。中医药在肿瘤症状干预方面具有较完善的理论体系,但在症状的评测和分子机制的微观解释方面存在显著不足。中医和西医在症状学研究方面均有优势和不足,充分认识并发挥两者的优势特点,实现互补融合,是促进肿瘤症状学发展的关键。现从肿瘤症状学研究现状、中西医融合推动肿瘤症状学发展的关键点出发,对中西医融合促进肿瘤症状学发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  相似文献   
166.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生命质量、心理状态以及临床症状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全国14家医院收治的I-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或完成辅助治疗患者50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266例,对照组237例。观察组采用辨证汤药、运动调养、心理调养、饮食调养、功能调养、膏方调养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仅随访观察。研究2组患者的生命质量、焦虑抑郁状态、临床症状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生命质量用FACT-L4.0量表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第1个疗程后评分为(101.60±13.19)分和(91.00±14.29)分,第2个疗程评分为(105.00±13.42)分和(88.60±15.4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状态评价用SAS焦虑量表,抑郁状态评价用SDS抑郁量表,2个量表均提示第1个疗程和第2个疗程后观察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评价,提示观察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是一种值得推广、安全有效的中医康养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