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2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云华  刘小兵 《医学临床研究》2004,21(11):1280-128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的X线与CT特征。[方法]报道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5例,并结合文献病例对其X线与CT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影像学上该病主要表现周围性结节或肿块病变(3例,占60%),少数可呈多发结节(本组1例,占20%).早期可表现小片状阴影(本组1例.占20%)或小结节.后者边缘呈毛刺状.类似早期腺癌,但肿块较大时多数边缘光滑.少见棘状突起、空洞及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本组未见).随访肿块增大。[结论]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仅有相对影像学特征.术前查痰、纤支镜活检与穿刺活检可能误诊为鳞癌或腺癌.确诊依赖于手术病理检查或胸腔镜活检。  相似文献   
62.
OsteoSet在修复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OsteoSet在修复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胫骨平台骨折骨缺损36例,CT平扫,术中用“T”形或解剖型钢板固定,应用OsteoSet修复骨缺损。结果随访5~13(9.63±2.54)个月,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良率达88.9%;所有患者均未见不良全身反应及局部反应。结论应用OsteoSet修复胫骨平台骨折安全可靠,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检测来源不明的额外标记染色体和衍生染色体。方法 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结合G显带技术和NOR技术,对1例47,XY,inv(9)(p11q13),+mar和1例46,XY,t(5;?)核型进行诊断。结果 病例1的额外标记染色体片段来源于15号染色体,患者核型为47,XY,inv(9)(p11q13),+SMC(15)。病例2的核型为46,XY,der(5)t(4,5)(q27;q35)。在此基础上对患者的核型—表型进行了分析。结论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结合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对于来源不明的标记染色体和衍生染色体的诊断是非常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64.
螺旋CT上腔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病变的螺旋CT上腔静脉造影(HCTP)的成像质量,并分析该技术在上腔静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2例上腔静脉异常患者应用HCTP检查,对比剂注射方案为经双侧肘前静脉以2 ml/s流率同时注射浓度为75 mgI/ml的非离子型对比剂,延迟25 s开始扫描.分析螺旋CT图像的上腔静脉强化程度、条状伪影、血流相关伪影及总体成像质量,评价HCTP的成像质量及对上腔静脉病变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所有22例患者成功完成了HCTP检查,所有病例的上腔静脉显示满意,仅2例出现头臂静脉的轻微的条状伪影,1例双上腔静脉畸形者出现奇静脉入口处假充盈缺损,2例MPR、MIP及SSD图像出现不同程度阶梯状伪影,但不足以影响诊断,19例二维与三维重建图像优质.22例患者中双上腔静脉畸形1例,上腔静脉阻塞21例,其中肺癌15例,淋巴瘤2例,右上肺癌术后复查1例,恶性胸腺瘤1例,静脉血栓1例,巨大升主动脉瘤压迫上腔静脉1例.HCTP准确显示了双上腔静脉畸形患者双侧上腔静脉的形态与流向,对上腔静脉阻塞的部位、程度、侧支循环及其病因显示清楚,所有病例诊断明确,临床符合率为100%,有效地指导了临床诊断和治疗.结论应用经双侧肘前静脉注射低浓度(75 mgI/ml)对比剂,并延迟25 s进行HCTP可获得优良的上腔静脉图像,可准确诊断各种上腔静脉异常,发现上腔静脉阻塞部位及其程度,显示侧支静脉,并可作出病因诊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上腔静脉病变提供所需要的足够信息,有助于手术方案、介入治疗如支架放置、放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的评估,是目前上腔静脉最理想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5.
以蓝氏贾第鞭毛虫中国C2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蓝氏贾第鞭虫核苷二磷酸激酶(Gl NDPK)基因编码序列,连接至p ET28a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JM109,挑取阳性克隆进行鉴定与测序。将p ET28a-Gl NDPK转化至E.coli BL21(DE3),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表达情况。用8 mol/L尿素溶解包涵体并收集上清,镍离子亲和层析进行纯化,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重组蛋白的抗原性。结果显示,PCR扩增获得了长度约1 200 bp的蓝氏贾第鞭毛虫中国C2株Gl NDPK基因编码序列。构建的重组质粒p ET28a-Gl NDPK经PCR鉴定、单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均与预期相符。SDS-PAGE结果显示,重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40 000,与预期结果大致一致。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可被His标签抗体识别。提示获得了蓝氏贾第鞭毛虫中国C2株Gl NDPK基因编码序列及其重组表达蛋白。  相似文献   
66.
正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髋部骨折的病人逐渐增多,据统计≥65岁老年人髋部骨折在男性和女性的发生率分别为414.4/10万和957.3/10万[1]。英国报道13%的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合并脑血管病[2],由于我国是脑血管病高发地区,这一比率在我国可能更高。由于并存疾病的存在,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死亡风险是同龄人群的3倍[3],所以对老年髋关节骨折病人,特别是围手术期的脑血管病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及采取恰  相似文献   
67.
腹膜由单层间皮细胞及少量结缔组织构成。腹膜疾病主要包括肿瘤性病变及炎性病变。腹膜肿瘤性病变可细分为腹膜原发肿瘤及腹膜继发肿瘤。腹膜继发肿瘤的发病率远高于腹膜原发肿瘤。腹膜继发肿瘤包括腹膜癌性转移、腹膜假性黏液瘤、腹膜淋巴瘤及腹膜肉瘤性转移。对腹膜继发肿瘤的影像(超声、CT、MRI、FDG PET/CT等)表现及其影像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有助于影像科医师提高对腹膜继发肿瘤的诊断正确率,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多学科综合治疗(MDT)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慢性肾衰病人,随机分为MDT组(n=24)和传统治疗组(n=20).采用Harris评分评定疗效.统计2组的手术率,以及手术病人的术...  相似文献   
69.
成伟男  王云华  何斌  王伯尧 《中成药》2012,34(10):1879-1882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红花黄色素A、川芎嗪、丹参素、阿魏酸、芍药苷等)在老年性下肢骨折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0例纳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7d.分别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d、7d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结果 治疗后7d患者的WBC、CRP、D二聚体、肝肾功能等主要检测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对老年性下肢骨折患者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小板、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异常有积极的改善作用,从而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70.
背景:螺钉、克氏针张力带钢丝、髓内钉、三叶草钢板等置入内固定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欠佳,常出现螺钉固定不牢或松动等现象,影响肱骨头血运与肩关节外展功能。 目的:观察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结合Osteoset人工骨植入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结合Osteoset人工骨植入治疗22例肱骨近端骨折病例。 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随访12~24个月均骨性愈合,根据Neer疗效评分标准,优13例,良7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1%;治疗后X射线显示所有肱骨近端骨折及肩关节脱位均获得了满意复位。说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结合Osteoset人工骨植入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