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通过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家兔模型,观察推拿改善椎动脉血流量时效性的特点,以及基于NPY、ET-1探讨这种时效性的物质基础。方法:将50只6月龄体质量为(2.0±0.5)kg,雌雄各半的清洁级新西兰大耳白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推拿10 min组、推拿20 min组和推拿30 min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均行注射硬化剂法制备CSA家兔模型,推拿10、20、30 min组行相应时长的推拿治疗,每日1次,连续10 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使用Peri Flux 5000激光多普勒仪检测各组家兔椎动脉血流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NPY、ET-1含量。结果 :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量变化方面比较:模型组(0.009±0.775)PU与推拿10 min组(5.117±0.712)P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与推拿20 min组(11.634±0.999)PU、30 min组(11.831±0.992)PU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推拿10 min组与推拿20、30 mi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推拿20 min组与推拿30 mi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NPY含量变化方面比较模型组(-0.327±0.863)pg/ml与推拿10 min组(24.518±6.027)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推拿20 min组(46.141±8.196)pg/ml、推拿30 min组(47.091±10.699)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推拿10 min组与推拿20、30 mi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推拿20 min组与推拿30 mi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T-1含量变化方面比较模型组(0.300±1.109)pg/ml与推拿10 min组(3.283±13.385)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与推拿20 min组(36.701±8.928)pg/ml、推拿30 min组(37.719±7.320)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推拿10 min组与推拿20、30 mi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推拿20 min组与推拿30 mi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推拿治疗CSA家兔需要达到20 min时才可以显著改善椎动脉血流量,但是继续延长推拿时间则无明显效果,推拿这种时效性特点的物质基础与血清中NPY和ET-1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又称膝关节骨性关节病、退行性骨关节炎和增生性关节炎等,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丢失及骨节边缘和软骨下骨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炎性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于55岁年龄组KOA的发生率高达80%,是临床最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之一,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疑难病。临床上以膝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活动时可有摩擦响声为特征,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目前KOA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疗效确切,本文就近五年来临床上的中西医主要治疗方法试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又称膝关节骨性关节病、退行性骨关节炎和增生性关节炎等,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丢失及骨节边缘和软骨下骨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炎性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于55岁年龄组KOA的发生率高达80%,是临床最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之一,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疑难病。[1]临床上以膝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活动时可有摩擦响声为特征,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目前KOA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疗效确切,本文就近五年来临床上的中西医主要治疗方法试一综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及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溪深刺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效果。方法纳入2015-01-2017-01期间门诊收治的CSR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针刺颈夹脊穴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后溪深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5.31%,与对照组的83.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和随访8周时,North 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和随访8周时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中的主观症状、适应能力、临床体征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刺颈夹脊穴和红外线照射的基础上,加后溪深刺治疗CSR,可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L3横突综合征的远期疗效。方法:L3横突综合征81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针刀治疗,7d1次,一般治疗1~2次;对照组41例采用针刺+TDP照射+拔罐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后(近期)及1年后(远期)的有效率。结果:近期疗效对照组有效率95.7%,治疗组97.5%,2组比较P〉0.05;远期疗效对照组有效率78.1%,治疗组92.5%,2组比较P〈0.05。结论:针刀治疗L3横突综合征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更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