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治疗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采用阿仑膦酸钠维D3片治疗。连续给药1年后观察骨密度、骨代谢指标改变、临床症状改善等情况。结果观察组骨密度、骨代谢指标、临床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提高骨密度、缓解骨痛并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肱骨髁间骨折一直是创伤骨科巾较难治疗的关节骨折之一。近年来,随着骨折治疗理论、技术的提高和手术器械及内固定物的发展,目前更趋向于手术治疗。本院自2001年10月至2008年10月对肱骨髁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两种内固定方法进行手术,其中36例得到较完整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治疗背侧Barton骨折的临床疗效, 探讨内固定方法选择的策略。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治疗的100例背侧Barton骨折患者, 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男30例, 女20例;平均(33.8±3.6)岁;B型30例, C型20例;采用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男32例, 女18例;平均(32.9±3.4)岁;B型29例, C型21例;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 并采用Mehara功能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估。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关节活动、功能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掌倾角(11.9±2.7)°, 尺偏角(20.8±2.9)°, 桡骨高度(10.9±1.8) mm;对照组掌倾角(9.1±1.6)°, 尺偏角(17.1±2.9)°, 桡骨高度(8.1±1.5) mm;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临床治愈时间(12.0±2.3)周, 少于对照组(18.0±4.1)周;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根据Mehara评价标准, 研究组优20例, 良25例, 可3例, 差2例;对照组优16例, 良14例, 可10例, 差10例, 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配合术后功能锻炼治疗背侧Barton骨折符合生物力学要求, 具有固定稳定牢靠、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股骨转子间粉碎性不稳定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固定骨折的器材有髓内、髓外系统,而髓外系统中可供选择的主要为动力髋螺钉(DHS)及动力髁螺钉(DCS),至于采用何种内固定物及其疗效如何各家报道不一。我院近3年来采用DCS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3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