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2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119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69篇
口腔科学   69篇
临床医学   579篇
内科学   270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95篇
特种医学   1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22篇
综合类   1357篇
预防医学   456篇
眼科学   54篇
药学   790篇
  7篇
中国医学   1111篇
肿瘤学   60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41篇
  2011年   360篇
  2010年   342篇
  2009年   348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评价益肾蠲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是否能提高临床疗效(显效率、总有效率),为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指导。方法:按系统评价的要求,以益肾蠲痹丸/强直性脊柱炎为检索词,在1979年-2011年在国内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统一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所得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益肾蠲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显效率(OR=5.33,95%CI为2.95~9.61)和总有效率(OR=6.14,95%CI为2.64~14.24)均高于单纯柳氮磺吡啶片(SASP)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漏斗图"图形基本对称。结论:益肾蠲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相对于单纯SASP治疗具有明显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检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钙调蛋白(CaM)、水通道蛋白1(AQP1)水平,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就诊的10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院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NHISS)量表评分进行分组,其中重度组23例,中度组43例,轻度组38例;采用改良Rankin (mRS)量表评估所有患者3个月后预后情况,并依据评分分组,其中预后不佳组37例,预后良好组67例,比较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血清Lp-PLA2、CaM、AQP1水平,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CaM、AQP1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结果 重度组患者的Lp-PLA2、CaM、AQP1水平分别为(328.24±84.26) U/L、(227.59±61.34) ng/mL、(44.51±8.26)μg/L,明显高于中度组的(264.56±61.44) U/L、(150.17±...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以寻求骨科创伤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价量表。方法通过文献查询、访问专家及对患者访谈编制《骨科创伤患者心理状态调查量表》,运用项目分析进行检验、修改调查表,并通过调查表探讨骨科创伤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加以相应护理。结果通过三次项目分析,成功编制了《骨科创伤患者心理状态调查量表》,发现了相应的骨科创伤患者的心理问题和相应护理对策。结论《骨科创伤患者心理状态调查量表》能为临床骨科创伤患者心理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工频电磁场低剂量长期接触对变电站巡检人员血清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变电站工作5年以上的巡检人员作为接触组,另选择供电局行政后勤人员作为对照组.以化学比色法测定研究对象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水平,用PMM8053A型电磁辐射分析仪测量工作场所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强度.结果 变电站工作场所工频电场强度为0.000 9~14.000 0 kV/m,工频磁场强度为0.62~32.02μT.接触组和对照组血清中,SOD活力分别为(105.94±21.89)、(107.81±13.33)×103U/L,MDA水平分别为(4.31±1.63)、(4.62±1.71)mmol/L.接触组和对照组的SOD活力、M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工频电磁场低剂量长期接触对变电站巡检人员血清SOD活力、MDA水平未发现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改进新型喹唑啉类抗肿瘤药PD168393的合成工艺方法。方法以5-硝基-2-氨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环化、活化、胺基化、还原等步骤得到6-氨基-4-(3-溴苯胺基)喹唑啉,与丙烯酰氯缩合得到PD168393。结果经过5步反应得到白色粉末固体。结论新的合成方法原料易得,操作方法简便,副产物生成少,易分离纯化,总产率14%。  相似文献   
996.
临床资料:患者,男,41岁.3个月前在金属冶炼厂事故中二氧化碳中毒昏迷并吸入含有多种重金属的矿浆(内含铁、镍、钙、镁、钴及稀硫酸等),于当地行肺灌洗和抗炎治疗.2个月前出现持续性腰痛、发热,以后腰痛逐渐加重,外院拟诊为椎间盘突出,对症治疗无效,转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997.
骶管注射疗法的药物配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模拟临床用量,研究骶管注射疗法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将骶管注射疗法常用药物配伍按照基本药物组、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医药物组等依次分为13个小组,在室温下分别配制各组药液后,各自在0min、30min、1.0h、2.0h、4.0h时观察其外观、pH值、微粒及紫外吸收度的变化.结果 13个不同临床配伍组别在4h内,其注射液的外观、pH值、紫外吸收度均无显著性改变;但在4h内,除基本药物组、西药组和中药组的简单配伍组等共5组的不溶性微粒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外,其余8组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均不符合,尤其是中西医药物组的不同配伍均出现肉跟町见的黄白色沉淀物.结论 骶管注射疗法的药物配伍越简单越稳定,不论是西药还是中药制剂随着配伍药物成分的增加其稳定性降低.中两医药物更是不宜一起配伍使用;应该严格遵循最低有效浓度和低剂量给药的原则.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评价不同冠根比的种植单冠修复体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接受种植单冠修复的152例患者,共172枚螺纹状种植体。计算种植体冠根比(crown-root ratio,CRR),将所有种植牙按照CRR≤1和1<CRR<2分为两组。统计两组种植牙5年累计存留率,并测量两组种植牙在修复后3个月、1年、2年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的数值。结果 共有5例患者5枚种植体脱落,CRR≤1组和1<CRR<2组种植牙5年累计存留率分别为96.52%和93.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种植牙在修复后3个月、1年、2年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同冠根比的种植单冠修复体5年累计存留率、周围骨吸收量均无明显差异,冠根比CRR≤1和1<CRR<2种植单冠修复体的短期临床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999.
温灵珠  廖宁 《循证医学》2014,14(5):260-260
穿刺活检是乳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却鲜有详尽的文献报道其应用情况。人们对于在全国范围内穿刺活检应用的好处知之甚少,乳腺癌穿刺活检对后续的影响了解也不够。对此,有专家在全美范围内展开了一项研究,共纳入2003-2007年间的89 712名乳腺癌患者和12 405名外科医生,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针对患者活检前后的外科咨询情况、是否采用穿刺活检以及手术数量进行分析,对医生、患者和结构协变量使用多层分析法分析。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评估种植体失败位点再种植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11年12月间就诊的失败位点再种植的患者共12例(15颗种植体), 统计再植入种植体的存留情况, 收集并分析影响再植入种植体存留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首次失败位点再植入的种植体存留率为100%。再种植时选择的平均种植体直径为(4.5±0.6) mm, 大于首次种植时的(4.1±0.7) mm(P<0.05)。首次植入种植体的平均存留时间为(12.9±15.9)个月, 从种植体脱落到再种植的平均间隔时间为(6.8±4.4)个月。患者自身因素、种植体因素以及手术、修复治疗因素并未对失败位点再植入种植体的存留产生影响。结论: 种植失败位点可考虑再种植治疗的修复方案, 种植医师对取得满意的种植体存留率应具有足够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