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5 毫秒
31.
电针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许金森  胡翔龙  汪培清  吴宝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9):251-253,i0004,F0003
背景:在无任何外加刺激的自然条件下,人体体表可以观察到与古典十四经脉循行路线基本一致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设计:自身对照的开放性实验。单位: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经络研究室。对象:实验于2000—01/2002—12在福建省经络研究重点实验室完成。选择福建中医学院针推系的学生53名,均自愿参加本观察。男38名,女15名,年龄19-23岁。方法:受试者完全裸露所要观察的部位,安静端坐20-30min,以适应环境温度。在自然状态下以日本三荣公司生产的6T67红外示踪仪先摄下所要观察部位的红外辐射轨迹一两幅作为针前对照(1s扫描1次),然后开始针刺,选择的穴位为:胆经-光明;心包经-内关;督脉-大椎。刺激电极为1对6.6cm的不锈钢毫针,刺激电流为波宽O.2ms的矩形脉冲,频率2次/s。刺激过程中每5~10min摄像记录1次。停止针刺后再摄下一两幅针后的红外辐射轨迹。主要观察指标:红外热像图上的等温显示和全温显示的红外辐射轨迹。结果:53名受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变化一般出现在针刺后10min左右。②在基础温度较高的情况下,针刺可使得部分受试者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上的皮温降低,部分受试者的皮温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固在基础温度较低的情况下,针刺可使得部分受试者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上的皮温升高。㈤针刺对一部分受试者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皮温影响不大,但可使红外辐射轨迹变得更加连续、规整。⑤在一部分没有显示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受试者,针刺也可激发出沿该经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结论: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是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正常生命现象。针刺既能诱发出所属经脉红外辐射轨迹,也可改变既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皮温,使之变得更加连续、规整,而组织温度的变化又必然与能量代谢的变化相关,提示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与人体的功能调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2.
玫瑰茄(Hibiscus sabdariffa Linn)(英名Roselle)系锦葵科木槿属的草本植物,国内外热带、亚热带地区已广泛栽培。厦门市二医院使用玫瑰茄降压片治疗高血压病128例,发现对ⅠⅡ期疗效较佳(2)。Sharaf(1962)证实玫瑰茄粗制剂对急性麻醉动物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3]。但在不麻醉高血压动物、降压作用机理以及对血脂的影响等方面却未见报导,本文着重在这些方面进行探讨,供临床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33.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微循环障碍与多种疾病有密切关系。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冠心病微循环的观察已有不少报道,但有关高血压病微循环障碍的报道为数尚不多。本文对高血压病患者甲皱皮肤及眼球结膜的外周微循环进行了联合观察,进而了解高血压病微循环障碍的主要表现,并探讨其与高血压病Ⅰ、Ⅱ期之间的关系,现将初步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34.
微循环学的研究对人体结构、功能及发病机理等至关重要,因而颇受重视。早在1950年代钱氏就曾研究了感染性疾病时的微循环改变,并取得重大成果。修氏的微循环研究亦为世人所瞩目。1980年代国内外在基础、脏器及基本病理过程各领域的微循环研究有所进展,促进了基础和临床医学的发展。许多疾病涉及微循环,心血管病的微循环改变已有不少研究。  相似文献   
35.
动脉硬化闭塞症绝大多数发生在下肢。临床诊断依据血管杂音、间歇性跛行、动脉造影、血脂与血液流变学 ,检查方法存在不同程度的复杂、有创、特异性不强。而红外热像仪检查既无损伤 ,又能快速方便 ,还能直观显示局部病变的生物学特性图像。1 材料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本组 4 4例 ,男 32例 ,女 12例 ;年龄均在 4 5岁以上 ,平均 59 4岁。正常对照组 18例 ,男 10例 ,女 8例 ;年龄均在 4 5岁以上 ,平均 55 3岁。1 2 仪器 日本NEC三荣公司 6T6 7型红外热像仪 ,温度分辨率 0 0 2 5℃ ,该仪器与宏▲ 586 - 10 0型电脑联机 ,匹配有红外辐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