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5 毫秒
31.
抗EGFR靶向治疗胃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GFR家族在胃癌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EGFR的分子靶向药物主要包括胞外单克隆抗体和胞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许多新药如曲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拉帕替尼,已进入胃癌治疗的Ⅲ期临床研究阶段,而ToGA研究结果更给晚期胃癌患者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32.
肿瘤进展通常与免疫抑制或癌细胞逃避免疫监视相关.免疫治疗可提高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的能力,且对正常组织影响轻微,是目前晚期食管癌研究的热点.食管癌的免疫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细胞免疫治疗、肿瘤疫苗和抗体治疗.目前大量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以评价免疫治疗在食管癌中的作用.以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已取得初步成功,为食管癌患者改善预后和生命质量带来希望.未来还需要对肿瘤异质性、疗效预测靶点、免疫治疗耐受等影响免疫治疗疗效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3.
刘金石  汪亮  毛伟敏 《中国肿瘤》2013,22(12):953-960
外科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理念和新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右侧开胸手术有代替左侧开胸的趋势;②更加注重喉返神经周围淋巴结清扫;③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的开展;④管状胃的应用;⑤食管癌微创手术的开展;⑥术前新辅助化疗或新辅助放化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34.
为探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脑损伤大鼠的改善作用机制,本实验通过建立脑损伤大鼠模型,观察BMSCs移植对脑动脉栓塞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165、Notch1表达的影响。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动脉栓塞(MCAO)组、BMSCs移植组。检测脑组织栓塞区微血管数量,及各组大鼠VEGF165、Notch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MACO组、BMSCs移植组大鼠的脑组织中微血管数量明显多于假手术对照组;MACO组和BMSCs移植组的VEGF165与Notch1的蛋白表达、VEGF165与Notch1的mRNA表达均高于假手术对照组;BMSCs移植组较MACO组更高。根据结果推测BMSCs移植可能通过激活Notch信号通路促进VEGF165的表达,而促进脑动脉栓塞区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4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全部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有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同时行椎板切除减压,小关节突、横突间植骨融合。分别测量术前术后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观察骨折恢复情况。结果 45例胸腰椎骨折病人,随访1年至3年半(平均21.4个月),术后患者的骨折椎体前缘平均高度和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脊髓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除2例A级无恢复外,其余病例均有1~3级恢复。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复位效果好、固定牢固、创伤少等优点,有利于后凸畸形的矫正和维持,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切实可行及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36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应用α-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s)的效果。【方法】经股动脉插管用微导管技术超选择注入病灶NBCA栓塞治疗脑AVMs,共369例。男159例,女210例,年龄4~75岁,平均32. 4岁。首发症状头痛头晕246例,癫痫发作48例,意识障碍(昏迷) 36例,肢体麻木16例,肢体无力(偏瘫)23例。AVM的直径1. 5~8cm,其中病变大于6cm者141例, 3 ~6cm者194例,小于3cm者34例。单支供血动脉58例, 2支108例, 3支以上203例。栓塞加手术切除巨大型脑AVMs27例。【结果】完全栓塞病变74例, 90%以上104例, 70% ~90% 129例, 50% ~70% 51例,栓塞<50%者11例。【结论】NBCA应作为栓塞治疗脑AVMs的首选材料。根据脑AVM的部位、大小以及供血动脉数,酌情选择血管内栓塞、手术切除、栓塞加手术切除、γ-刀或栓塞加γ-刀治疗。  相似文献   
37.
汪亮  李鹏  安书杰 《医学争鸣》2007,28(13):F0003-F0003
0 引言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已取得了很大成绩.根据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原则,研究生培养的关键是导师学科水平学生素质和必要的研究经费[1-2].  相似文献   
38.
文题释义: 桥接系统双棒与混棒结构:桥接系统双棒结构类似于锁定钢板,固定骨折方式为平行一侧骨面的偏心固定,但偏心固定可能导致纵向上固定减弱及横向上抗扭转降低,骨折端固定不牢靠而使骨折不易愈合,甚至内固定疲劳失效。桥接系统混棒结构为一根单棒固定骨折后,在其径向90°或135°处固定另一根单棒,实现非平面整体、立体固定,骨折端纵向上坚强固定,横向上抗疲劳性能强。 轴向压缩与径向扭转实验:轴向压缩实验是以3 mm/min的速度向模型两端施加轴向压力,观察轴向压缩屈曲载荷与骨折端位移的变化;径向扭转实验是以2 r/min的速度径向旋转,观察横向扭矩与角度变化。轴向压缩实验主要观察纵向上骨折端稳定程度,径向扭转实验主要观察横向上抗疲劳性能。 背景:桥接系统双棒结构为偏心固定,术后可能导致纵向上固定减弱及横向上抗扭转降低。 目的: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混棒与双棒结构治疗股骨及胫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 方法:以40根短聚甲醛材料配对模拟人体长骨骨干模型20个,其中10个以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混棒结构固定(混棒结构组),另10个以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双棒结构固定(双棒结构组),对2组分别进行轴向压缩实验和径向扭转实验(每种实验各选择每组5个模型),观察2组的轴向压缩力与位移情况,以及横向扭转力与角度变化,记录各组曲线出现折点或趋于水平状态时的载荷即最大载荷,并计算屈服载荷。 结果与结论:①当轴向压缩屈服载荷≤2 000 N、产生相同位移时,混棒结构组所需轴向压缩屈服载荷大于双棒结构组;当轴向压缩屈服载荷>2 000 N、产生相同位移时,双棒结构组所需轴向压缩屈服载荷大于混棒结构组,并且双棒结构组最大轴向压缩屈服载荷大于混棒结构组[(2 420.60±5.67),(2 721.40±5.80)N,t=-82.885,P=0];②当径向扭转屈服载荷≤50 N•m、产生相同角度时,混棒结构组所需的扭矩小于双棒结构组;当径向扭转屈服载荷>50 N•m、产生相同角度时,混棒结构组所需扭矩大于双棒结构组,并且混棒结构组最大径向扭转屈服载荷大于双棒结构组 [(101.85±2.97),(85.41±2.82)N•m,t=8.985,P=0];③结果说明,桥接系统混棒与双棒结构纵向上均可坚强固定骨折,但混棒结构固定骨折更稳定、牢靠,更容易促使骨折愈合;混棒结构横向上固定骨折后,骨折端容易产生微动,符合弹性固定,并且最大抗扭转力及抗疲劳性能优于双棒结构,可防止因横向不稳定造成的桥接系统断裂。 ORCID: 0000-0002-0608-5303(汪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9.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测定是献血员筛选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通常使酶标仪对检验结果进行测定.在使用过程中,笔者发现同一个HBsAg可疑标本,采用不同波长(单波长或双波长)及不同空白方式(减与不减试剂空白)所得的结果不同,现予报道.  相似文献   
40.
汪亮  何莉  赵承鹏  沈诗怡 《重庆医学》2015,(8):1077-1079
目的:比较实时胶囊内镜(VCE)与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系统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风险分层的准确性。方法将24例急诊室AUGIB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VCE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 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并随后行24 h内急诊胃镜(EGD)检查。对照组根据临床评分决定检查时机,VCE组则依 VCE检查结果而定。根据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将24例患者分为高危、低危人群,并与 VCE结果比较。结果24例中13例具有EGD高危特征,中位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分别为3、13分;另11例无EGD高危特征,中位Rockall及Blatchford评分分别为2、11分。组间Rockall评分(95% CI:2.2~0.3;P=0.12)及Blatchford评分(95% CI:5.2~1.4;P=0.2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12例中9例VCE检查呈阳性,且得到后续 EGD检查证实;12例中3例 VCE阴性患者亦无 EGD高危特征。VCE与EGD检查结果一致(P=1.00)。结论 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与EGD相关性差,VCE成为更好的风险分层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