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痹痛散穴位外敷配合针刺治疗急性期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制痹痛散外敷阿是、大椎、大抒、百劳、外关、阳陵泉等穴位,配合常规针刺治疗急性期颈椎病40例,并与35例常规针刺治疗作随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2.5%、总有效率92.5%,平均疗程(14.2±1.3)天;对照组治愈率35.0%、总有效率91.4%,平均疗程(26.5±1.8)天。2组治愈率、疗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既能提高治愈率,又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22.
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2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将45例VD患者按HD8评分不同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西药尼莫通组。观察二组患者治疗前后HDS、主要症状、ADL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HDS、主要症状、ADL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改善,电针组效果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电针治疗有助于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度体征。  相似文献   
23.
庄子齐  江钢辉 《中医杂志》2002,43(11):826-827
目的:观察针刺特定穴合痹痛散穴位外敷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针刺外丘、侠溪、金门、委中、委阳等特定穴,阿是穴深刺,配合自制痹痛散外敷阿是穴、腰阳关、大肠俞、关元俞、环跳、阳陵泉等穴位,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并随机选择30例以常规针刺治疗作对照组。结果:治疗组32例中,总有效率90.63%,平均疗程26.28±3.68天;对照组30例中,总有效率73.33%,平均疗程33.85±3.25天。疗效经Ridit分析,平均疗程经t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治疗组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其作用机理与消除局部炎症反应、神经根水肿、减少化学致癌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24.
“CT”定位围针为主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以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即"CT")所示病灶在头皮的投射区围针(简称"CT"定位围针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46例,总有效率达97%,与传统针刺头皮运动区疗法比较疗效相仿,因而认为"CT"定位围针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方法在临床上可作为针刺头皮运动区疗法的一种补充,对某些用针刺头皮运动区疗法效果欠佳的患者"CT"定位围针法可能更具有针对性.本文井对该法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5.
袁慧贤  江钢辉 《吉林中医药》2021,41(12):1587-1589
杨文辉教授创立了头颅CT定位围针法,运用其治疗多发脑梗死性痴呆,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本文从病因病机、治疗特色两大方面对杨文辉治疗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6.
血管性痴呆患者46例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料和方法 :46例患者均为 1998年 8月至 1999年 1月间我院针灸科住院病人。其中男性 2 7例 ,女性 19例 ,年龄5 0~ 79岁 ,平均 6 4岁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5年 ,平均 2 4年。1 纳入标准 :采用《精神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 (DSM—Ⅳ )》第 4版 (美国精神病学会 )中老年性痴呆的诊断标准诊断为痴呆 ,并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血管病者 ;再根据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 (HDS)评分分为轻度 (临界状态 2l~2 9)、中度 (疑痴呆 11~ 2 0 )、重度 (痴呆 0~ 10 )。排除标准 :严重的听力和视力障碍者 ;影像学检查未能发现脑血管病者 ;心、肺…  相似文献   
27.
总结1999—2007年维普中文期刊网中关于针灸治疗面瘫后遗症的临床报道。同时还涉及其他综合疗法,如推拿疗法、按摩穴位注射等。  相似文献   
28.
曲崇正  江钢辉  宋振杰 《中医正骨》2010,22(8):42-42,44
手太阳经筋病的描述见于《灵枢·经筋》^[1],其中的描述为:“手小指支,肘内锐骨后廉痛,循臂阴,入腋下,腋下痛,腋后廉痛,绕肩胛引颈而痛,应耳中鸣痛引颔,瞑目良久乃能视”。作者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该病与胸椎小关节紊乱中的一个类型极其相似,经采用相应手法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9.
电针对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针刺对实验性血管性痴呆 (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尼莫通组 ,采用改良的四血管阻断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 ,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 :模型组、西药组、电针组大鼠造模后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 ,但经过电针和尼莫通治疗 ,电针组与尼莫通组水迷宫成绩显著改善 (与模型组比较 ,P <0 0 1 ) ,电针组效果优于尼莫通组。认为电针可能是通过对大鼠中枢胆碱能系统的改变来实现其治疗效果的。  相似文献   
30.
“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以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即“CT”)所示病灶在头皮的相应投射区围针(简称“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85例,与传统针刺病灶侧头皮运动区疗法83例比较,结果显示,前者治疗中风后遗症在临床疗效及改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后者(P<0.01),提示“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它可以随着病灶的位置、大小、形状、数量具体运用,对患者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